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走出符合中山实际的特色小镇路子

发布时间: 2017年01月09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前日,中山举办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评选会,全市33个特色小镇项目同台路演,接受专家评选。此举在全市范围引起强烈反响。中山日报官方微信发起的“你心目中的特色小镇”调查,短时间内即引来“10万+”网友关注,许多人留言投票,为心目中的特色小镇打气助威。
  从活动本身来看,此次市级特色小镇评选意义非凡。首先是形式上新颖。采取同台路演、集中“打擂”形式,能否入选全凭实力,彰显公平公正公开。其次是思想上统一。参评的项目须由镇区党政“一把手”上台推介,这就要求镇区负责同志必须亲自参与、深入思考特色小镇的谋划构想,甚至临场表现也得花一番心思。最后是导向上明确。经由这次评选,不仅中山举全市之力打造特色小镇的决策部署更加深入人心,而且让受众通过这场“一日游”,提前领略中山特色小镇全貌,更有利于今后在建设中的通盘考量和整体推进。
  在引发如此多的关注以后,我们有必要回归本源,更加深入地思考:什么是特色小镇?中山建设特色小镇的目的是什么?“中山版”特色小镇,与国家部委评选的特色小镇,又有何异同?
  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这一目标,强调实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两条主线:一是坚持创新驱动,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引领发展;二是持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健康城市。而特色小镇建设,就是“一个目标”、“两条主线”的实践载体和具体抓手。
  关于特色小镇,党代会报告有这样一段描述:“坚持产城一体、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生态优先理念,厚植专业镇发展优势,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主题特色小镇。”产业特色鲜明,是特色小镇的首要特征。它不是简单招商、无中生有,而是要厚植产业土壤,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等途径,做精做强镇区特色产业,创建知名区域品牌,推动特色产业与新经济模式有效嫁接。通过特色小镇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带来产业的蜕变重生;而特色产业所焕发的生机活力,也势必会提升整个区域产业集群的美誉度、影响力,进而反哺特色小镇建设。
  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也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题中应有之义。特色小镇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具有兼顾保护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它不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而是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扩建双创空间,把特色小镇“配套”成为社区功能,最终实现“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
  在“中山版”特色小镇出炉之前,去年底,古镇镇作为中国灯都,成功跻身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评选出的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行列,是广东入围的 6 个特色小镇之一。这一成绩令人欣喜,也充分说明中山有条件、有能力打造好特色小镇。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家部委评选列出的严格要求不同,我们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紧扣现实发展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特色小镇路子。切不可为了多评几个“国家级”、多拿几块牌子而生搬硬套,用一些纸面条文为特色小镇限制条条框框。只有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中山的特色小镇才能更具生命力,才能真正推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和环境品质提升,最终引领中山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允许特色小镇“只开花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