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领导讲话 > 正文

敬心读经典 诚意学修身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15日    


——周信主委在全会同读经典启动仪式上的讲话(要点)
         (2012年 3月 31日)


  各位同志,今天的市委扩大会议我会将正式启动两项修身活动,一是现在启动的“同读经典”活动,二是即将举行的“君子林”植树活动。两项活动目的相同,都为促进我会明德修身。读经典为明德,植“君子林”为尚德。恰逢“清明”在即,文化意涵更重。清明祭拜先人,意为慎终追远,思先人之善,慕先人之德,已蕴道德教化之功,而中国古代文人多有以读书明志而纪之念之者。诗云: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一个清贫学子以读书励志过“清明”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会各位同志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清明不能回家扫墓祭奠先人,不妨学学古人,静下心来读读经典,也是一桩雅事。借此机会就修身与学习的问题讲三点看法:一是修身为何要重视学习、二是学习为何要读经典、三是经典如何读,供同志们参考。
  一、斯是人身学修身
  修身需要学习,修身首重学习。修身的基本规律是源于学,化于心,成于行。《大学》有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即“源于学”,诚意正心即“化于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成于行”。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修身是个系统工程,修养身心,涵养德性是义理、心性、行为的统一体,而不只是行为的简单模仿。不明义理、心性就失去了修身的理论前提和价值先导,行为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流水无源,所流不长;无心导行,所行不远。有如世人大张旗鼓学雷锋,但“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去”。原因是什么?因为世人心未“至善”,学雷锋并非从心出发,只不过从令而行,从众而已。试想心无恒志,行又怎能恒久?人若有至善之心,又何时、何处、何事不能学雷锋?人若至善之心恒固,起心动念善如泉涌,做人处事从善如流,则雷锋又何必学?自己就是雷锋!犹如佛家所言“学佛不能成佛,悟自性而自成佛”。
  其实学习成为修身的源头,道理言而易明:有谓“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人不学习,就不知何为道义。当然不知“道”,不知“义”,修身就失去了价值和方向。又谓“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之天然本性相似、相近,只是由于学与不学,学好或学坏,才导致个人品性的巨大差异。再曰“知行合一”。这一极富哲理的修身论点,告诉了我们两层意思:一方面,明确告诉我们知和行是统一整体,犹如硬币的两个面,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知和行同等重要,且知为行先。因为行是知的体现,德行是德性的彰显,无知则无行。人之不行,从心性上说是不知,一旦心性光明而悟知,则必行,知行必合一。因此,诚意修身就必须诚心学习。
  修身要回到原点,学习要回到源头。身行天下,从心出发,心为原点。心为何物?今人称之为“思想观念”,举凡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统领之下的“观念世界”。古人一言以蔽:心存天理。修心即修得思想纯正“致良知”,复归天然之理而“止于至善”。文脉即心脉,心要回归“原点”,文要回溯源头。文化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先贤古圣或化俗为雅开启中华文明之端,或察天地化育之机而悟“道”。大道为经,精粹为典,读经典也就是在读中华民族的“良知”,学中华民族的“至善”,接中华民族的智慧。 
  二、斯人已远道不远
  有人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封函。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禀赋、生活态度、文明特点就必须读这两种著作。小说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示三者,而经典则以哲学思考晓谕三者。众所周知,人不能永存,唯其精神、价值可以永存。经典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皆因先贤古圣以其纯良睿智之心揭示了人之为人的永恒价值。这种永恒价值或称之为道,或称之为理,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我们今天所说的“道理”即从此而出,“道德”亦由此而来。理即道,合理即合道;道即德,合道、近道即有德。这种道犹如根本大法,放则化为万(物与事),卷则藏为一(存于心)。诗云:舒展无穷又无尽,卷来绝迹已成多。说的就是这种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 “根本大法” 、永恒价值。时空流转,人可变而道不变,道不会随人而去,是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其实道从未离人而去,只是人不知“道”,甚至离经叛道。国人皆知,近代中国晋商、徽商崛起,利通天下,誉为商界奇迹,奥妙何在?实因晋商、徽商以仁义、诚信而闻达于天下:有诚行天下,义行天下之前因,才有商行天下之后果。这就是商道。观照今日,虽有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辅商助商,然而“商机”无限也伴随“危机”无限,原因其实很简单,或见利忘义,或背信弃义。总之,也就是为商者背离了商道。民国以降(读jiàng),红星闪耀,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也就是施仁于天下,终至天下归心而得天下。应证“‘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的古训。这就是王道。前去不远,兴“文革”,讲斗争,或有子不讳父(揭发),或有妻不认夫(划清界限),及至人伦尽失,从此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而天下乱。美其名曰:“天下大乱,然后天下大治”。事实是:乱而未治。何也?背离人道!道不远人,古今一律。如今所忧者,中国自“现代”以来,近百年间“文道”不传,历四代有余,已致华夏子孙“不学国‘文’,不似国人”此为一忧。存人脉方能续文脉,国人凡历四代不学“文道”,再不学则人脉将断,文脉难续,此二忧。有云:“人不学,不如物”,以此言为鉴,方今之世人不如物者是否泱泱而不可胜数?
  三、斯是国学敬心学
  以什么态度读经典,以什么方式读经典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不妨用“不薄今人爱古人”的态度来对待经典。今天执政党的理论性指导思想,举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而且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并在不同时期进行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可以说,即使知之不深但起码有知,当然还需要继续学习以求“深知”。而文化经典是为民族瑰宝却未曾学,为不知。故自修补课只嫌其晚不嫌其早,只嫌其少不嫌其多,只嫌其浅不嫌其深。二是可以用“书读薄,义求真”的方法来读经典。我会同志均非学业有专攻的学者,难以系统深研,可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重点内容,辨明核心概念。“惟精惟一”,以求有得于心,有益于行。概而言之,读经典态度上要恭其心,居其敬;方法上要明其道,求其神。
  ——恭其心,居其敬。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揭示的是个人“安身立命”和为政“安天下”的大道,化育了领先于世界2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居功至伟,学之敬之,既是文化自信,更是文化自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学经典有一套完整而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语言体系,既博大醇厚,又深邃精微,专心致志而学,或可有得于心,以至神交古人。切不可断章取义而曲解,更不可名以政治而加挞伐。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历史不可欺。或许杜甫诗可以给我们警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实历史也已经作出了鉴定。90年前高呼打倒“孔家店”,40年前兴“尊法批儒”,一时成为社会主流,“口诛”不绝于耳,“笔伐”铺天盖地,而历史给出的答案大相径庭:“孔家店”打而未倒,国内关门国外开门,如今动用国家财力在世界广开孔子学院;儒家思想批而未臭,如今新儒家兴起,还想再开出济世良方。往事如烟,往事未必如烟。如烟者,打儒批孔之事之人,已化为历史烟尘随风而散;未必如烟者,多少荒诞事留作了今天的历史借鉴。
  ——明其道,求其神。“道心惟微”,国学经典博大精深,读经典务求明大道之真义,求精神之真谛。 
  一要学修身之本:存仁爱之心。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仁爱之心为人之天然本性,修心归仁即得天理。仁心既存,由心出发,推己及人,施惠于人,则终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人之所以不仁,是因其天然仁心为私欲所蔽,私利所据。克己求仁是为修身。
  二要学修身之范:尚君子之德。君子是中国传统优良道德的理想人格化身,在儒家经典论述中是“仁”的具象,与不仁的“小人”相对应。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义,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等等,不一而足。学修身就要尚君子之德,己非君子心向往之,做不了君子也绝不能做小人。
  三要学修身之道:允中致和。在儒家的哲学思想中,由心及物,自然本来状态称之为“中”,顺中而发,以中节变而形成的有序状态称之为“和”(即和谐状态),致中和则道通。因此,中和(中庸)思想是极为精妙的哲学思想,极为精深的道德修养,也是极为精到的化用功夫,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常言所语“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均为用“中”之诀,道在其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读经典学修身,不可不学“天下之达道”!
  四要学修身之法:求诸己求诸内。修身类似学佛,佛说“人人可以成佛”,但成佛者甚少。因此,又有“佛渡有缘人”之说。何为有缘人?即能自心觉悟之人。修身亦然,自身自修,自心自养,处滚滚红尘而仁心自守,名利不能侵其志,毁誉不能扰其心。正者自正,清者自清,仁者自仁。孔子云:“不怨天不尤人”,修得何身全在自身。
  总之,读经典学国学利于修身。经典虽然难读但并非不能读,只要我们按照先求易解再求甚解的方法去读,用敬心诚意的态度去读,就一定会日久见其功,定能“证吾心正吾行”。
  民主党派参政不执政,地位超脱,适宜修身。我们没有政务萦身,较少利益纠缠,有修身养性的外在条件,“天”利我修身,我何不顺天而行?
  友党有号召,吾师在前行,正好修身。中共中山市委顺国势、时势而倡全民修身,谋善治,求和谐,与我会立会为公、参政为民、团结和谐之特质完全契合,时势益我修身,促我修身。此时修身亦即与党同心、同行,我何不乐而修身?
  如此三者,谕理谕义于我,吾侪可以安身。 一曰安居乐业,二曰安仁乐道。安乐之法:敬心读经典,诚意学修身——修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