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建言谋策 > 正文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应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0日   来源: 民进中山市委会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和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加速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不断加快。加强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有利于加快 “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升级。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有提升空间。

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集聚模式和互联网思维存在一定偏差,与网络经济融合度有待提升。我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多,是典型的工业城市。截至2017年底,我市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为照明器具制造(8963家)、金属制品业(5805家)、家用电力器具制造(5330家),均属于制造业。2018年广东省发布三批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名单,在145家企业中,我市获批企业仅6家(第一批3家、第二批2家、第三批1家),远远落后于珠江东岸的创新走廊城市(广州市69家、深圳市46家、东莞市15家)。

(二)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错位发展。

我市重视以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山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我市发布的《工业和工业互联网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我市将从2018年起,连续五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作统筹安排,扶持公共技术服务单位建设。然而从定位上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一个偏宏观的概念,侧重于外围解决办法,难以形成行业的数据整合和应用,平台建设任重道远。

(三)中小企业众多有利于工业互联网快速推广。

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有企业数量13万余家,其中,中小企业是经济主体,全口径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这些企业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快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应用普及,打造符合我市、广东省乃至国家标准的示范标杆项目。

(四)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存在路径依赖。

发展工业互联网最大的挑战来自是否真正意识到工业互联网的革命性本质,能否彻底摆脱传统思维习惯和路径依赖,自我革命,涅槃重生。由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基础服务寡头垄断的特点,我市中小制造企业多的特点是比较优势,也是比较劣势,这体现在我市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目前暂时无法介入基础服务领域,基于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潜力也有待发挥。

二、存在问题

(一)窗口期效应明显,政策强推落地存困难。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市也出台了“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实施方案。今后两年是我市经济转型的“窗口期”,是解决问题、加快发展的最佳时间节点。从国外巨头们疯狂抢占中国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标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我市实施方案点多、线长、面广,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

(二)本地政策优势不明显,难以引入龙头企业投资平台。

2018年7月,深圳、佛山、东莞和中山均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配套政策。以深圳为例,对跨行业平台和行业平台给予总额30%的不超过3000万元和500万元的补助,测试验证环节项目不超过500万元,不超过总投入的50%的资助,企业选入省平台服务提供商资源池,最高奖200万元/户。我市若想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所突破,必须抓住重点龙头企业,情感和经济刺激并举。

(三)产业链之间横向配合欠佳,跨链互补性较差。

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聚集各种创新主体,共同构建开放、集成、共赢的创新生态。基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产业集聚和成本优势,我市在产业链的纵向融合存在不少发展良机。但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少,对跨行业平台的支撑微乎其微,即便是同一行业,也存在大量的链与链竞争,跨链互补性较差。

(四)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之间难以开展联动。

我市现有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照明器具制造、金属制品业、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三个重要类别,地域集聚效应明显;另一方面,大企业实力不足,使得政府在推动企业之间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遭遇瓶颈。企业都清楚作为平台主导者的优势,但真正要成为平台建设主体,对本地中小企业而言依然困难。自己做不了,也不想与其他企业联合,由此还造成企业不配合、政策无法落地等情况。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意愿低。

我市许多中小企业主对信息化和智能化处于“想得到却够不着”的状态。现有企业之所以自动化水平低,与其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无法追溯、产线更换频繁有关,传统的信息化产品和多数云平台产品无法真正解决企业痛点。目前,大多数工业互联网服务在早期需要较多投资,后期信息设备的维护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强推工业互联网面临很大阻力。

(六)工业互联网人才严重不足,人员稳定性差。

我市现有企业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可供发展的平台,不易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即使引了进来也往往最后会流失。工业互联网需要交叉背景人才,在中山进行平台开发的企业,无法短时间内从本地招聘合适人才,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较突出。由于项目时间紧,只能临时调入相关人才,成本高、稳定性差。企业投机性强,也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造成一定影响。

三、有关建议

(一)迎难而上,大力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细节。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之一是工业大数据,未来谁掌握的数据资源越多,谁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在国家、省频繁发布工业互联网政策的背景下,建议我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政策,在发布新政前多方会商、完善细节、强调量化,为我市企业抓住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机会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

(二)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跟踪扶持制度,完善资源池。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存除了依赖平台商业模式外,同时也依赖大量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在这方面,我市存在弱势,也存在独特的机会。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借力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培育工作,推动我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的建设和扩容,进一步完善资源池的内涵。

(三)建设集群经济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用大数据主动作为。

我市作为珠江口西岸的制造业引领城市之一,可大力发展“高精尖”装备,完善具有本地产业特色的工业大数据平台。中山的家电产业具有集中度高、核心企业相对信息化程度好、设备数据相对容易获取等特点,可成为发展行业特色平台的首选产业。通过帮扶措施鼓励企业申报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构建面向集群经济的专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突出供应链协同服务功能,形成我市的应用标准。

企业产业链中便捷的共享与协同,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促进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模式质的提升。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需要有清晰的服务对象,不能简单地照搬和模仿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力度促进轻型工业软件应用,鼓励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实现整体操作优化,促进制造业供应链协同,鼓励打造广东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标准。

(五)依托共性设备和共享工厂,形成“中山示范经验”。

“共享工厂”是互联网化的产物,也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良好载体。2017年以来,我市在多个行业建设“共享工厂”解决行业共性难点痛点。建议通过“共享工厂”建设,聚焦产能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服务能力试点,支持共享平台的工业企业搭建工业应用验证场景,支撑工业互联网快速应用推广,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山示范经验”。

(六)建设政校企合作平台,培育本土工业互联网人才。

建设工业互联网政校企合作人才平台,推动企业人才返校,专业技术人员跨企业挂职等,实现现有交叉领域、交叉行业人才互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本土高校相关专业混合实验班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数字化技能、强烈安全意识、良好协同能力的工业互联网人才,鼓励本土高校进行相应的专业设计调整,让专业能够覆盖复合型制造领域,完善人才培育的机制体制。

 

(发言人杨国明,系民进中山市委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