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特色工作 > 正文

“官员更需了解香山文化”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11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思敏  

  摘要:今年是香山建县860周年。昨日,市政协邀请省、澳门、珠海及中山近20名历史专家学者及100多名观众,参加纪念建县的电视访谈,畅谈香山(中山)的移民史、移民社会、移民文化,新老中山人融合及社会善治。

纪念中山建县860周年访谈节目昨日在中山电视台举行,与会嘉宾在发言。


  今年是香山建县860周年。昨日,市政协邀请省、澳门、珠海及中山近20名历史专家学者及100多名观众,参加纪念建县的电视访谈,畅谈香山(中山)的移民史、移民社会、移民文化,新老中山人融合及社会善治。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表示,香山文化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到普通百姓,而官员则更需了解香山文化:“了解本地文化,才能对一方水土产生感情,才会为当地做好事。”

  “香山发展史就是香山移民史”

  香山泛指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等地。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设香山县,至今恰好860年。860年来,香山县的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历经多次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辖境减少了原属地澳门,1961年10月划出了珠海县。在近代历史风云变幻中,中山的社会文明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从一个下等农业县演变成为中等发达城市,各项指标取得了巨大成绩;珠海和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也各放异彩。

  在回顾香山(中山)历史时,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指出:“香山、中山的发展史就是香山、中山的移民史。”他介绍了建县至今,香山经历的四次大移民、大飞跃的历程。

  珠海市社科联主席刘福祥表示,“香山地区人才辈出,说明香山文化是非常先进的文化,孕育和引领了时代潮流。”

  “孙中山文化是魂,香山文化是根”

  “在现实中遇到问题,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在谈及纪念香山建县860周年的意义时,尹绪忠借用国学大师钱穆的话指出,这一活动表面是寻根,实际是寻找明天发展的方向。

  中山先后获得先后全国首批小康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全国优秀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成为了一个富裕、宜居、文明的城市,尹绪忠表示,这与中山务实、互助、开拓、包容的移民文化密不可分。而现在,中山市提出新老中山人融合、发展翠亨新区、岐江河整治等等,也将继续发扬孙中山为代表的一代人的精神,将中山建设好。

  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崔世平则提出,城市就像一棵树,越是快速发展,埋在土里根就越要扎得越深。文化就是城市发展的根,中、珠、澳寻找和弘扬香山文化就是将树根扎得更深的一种努力。这能让城市的发展更有意义,也更加有趣。

  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表示:“要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让更多人特别是公务员了解香山文化。官员了解本地文化,才能对一方水土产生感情,才会为当地做好事。所以官员首先要了解香山文化。香山文化还应以例如连环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普及到普通百姓。”(来源:南方都市报 

  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指出,孙中山文化是魂,香山文化是根。发起建县的纪念活动,是希望将城市文化的“根”了解清楚,并融合当前中山形成的3+N群体结构(3是指广府、闽南、客家人,N是指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人群),使新老中山人共建幸福和美中山。(来源:南方都市报

 

  四次大移民、大飞跃

  南宋建县之时,中原人为躲避战乱,迁移至南雄珠玑巷,之后一部分人迁至香山县;(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为香山县原属地之一的澳门开埠之后,葡萄牙人进踞澳门,并逐步开始了澳门的殖民地历史。随之也带来中西文化在澳门地区的交流融合;

  洋务运动至民国初期,不少买办商人和留学生开始移出香山地区;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涌入,创业发展,创造了今天繁荣的老香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