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特色工作 > 正文

族群融合展现移民文化多元风采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1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本报记者苏小红陈恒才图/记者文波  

中山市纪念香山建县860周年研讨会会场。

中山市文联主席 胡波


  “我是谁?从何来?到哪去?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同样,文化是城市的根基,我们只有弄清楚城市的根与魂,才能找到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动力”——今年是香山建县860周年,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本着一种淑世情怀,为纪念香山建县860周年“千年移民寻根行”系列活动点明题中之意。
  10月10日上午,中山市纪念香山建县860 周年电视访谈节目《香山:昨天、今天与明天》在中山广播电视台演播厅进行录制,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崔世平,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珠海市社科联主席刘福祥,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等专家学者,从香山的移民史、移民社会、移民文化入手,畅谈如何认识和融合新老香山(中山)人关系,共建和谐社会。专家认为,香山建县86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移民史和开发史,移民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香山文化的主要特色,无论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都抱有一个共同目标——建设幸福和美家园。

■族群融合展现移民文化多元风采
  移民文化构成了香山文化的主要特征,但澳门、珠海、中山三地各自又有特点。
  860年前,即南宋绍兴22年 (公元1152年),香山建县。历史上的香山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这样一片土壤上,860年的演变沧海桑田,不断的变迁和族群融合又孕育出丰厚多元的文化——香山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可谓岭南文化的亚文化。
  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认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每个地域因其历史、地理、族群不同,其文化亦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如湖南的湖湘文化,湖北的荆楚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四川的巴蜀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等,都各有千秋。岭南文化习惯用方言来划分为三大块,说白话的称为广府文化,说潮州话的称为潮汕文化,说客家话的称为客家文化。倘若再细分,粤西雷州半岛有雷州文化,五邑有华侨文化,肇庆有西江文化,粤北有韶文化……“香山很特别,这里既有人讲白话,也有人讲潮州话,还有人讲客家话,澳门还有属于拉丁语系的葡萄牙语。从香山的语言特色看,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我不敢说全国绝无仅有,但在其他地方却是极度少见的。”
  “澳门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移民社会。”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崔世平说,澳门自1553年被葡人看上并借故留下来,就迎来了第一批外地移民。现在的澳门不仅有来自中国内陆各地的移民,也有来自欧洲、美国的移民。西学东传或者东学西渐,各种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共存,演变为澳门现在中西融合的文化传统。
  崔世平以澳门重要古村落望厦村 (又名旺厦)为例,与嘉宾分享了澳门移民文化形成的过程。望厦村位于澳门半岛北部,背靠望厦山(又名莲峰山)。望厦,遥望厦门之意,旺厦,兴旺厦门之意,均与厦门有关。据望厦村何氏宗祠门联显示,此村有许多人来自福建厦门。望厦村历史悠久,其开村年代,可考证到明洪武十九年,旧居有赵、何、沉、黄、许诸姓500 余户,村内里巷20余条,属香山县管辖。清乾隆八年,香山县丞衙门移驻该村,改称澳门县丞。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就在该村普济禅院后花园签订。1883年,该村为澳葡当局扩占,并将望厦居民编入西洋户籍。
  “澳葡当局管辖之前,广东人和福建人在望厦村已有几百年的融合历史,葡萄牙人来了之后,又演变成中西文化的交融。这里不光有葡萄牙人,还有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澳门今天的文化,并非很多块文化独立的存在,而是像一块块不同颜色的布料,用线连成一体。澳门的移民文化,经过几百年传承,已经彼此包容,无法分割,成为本土文化了。我觉得这个和香山文化一脉相承,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崔世平称,澳门的宁静祥和得益于文化的融合和认同,正因为美美与共,澳门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大家都可以在这上面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珠海市社科联主席刘福祥认为,移民文化构成了香山文化的主要特征,但澳门、珠海、中山三地各自又有特点。珠海移民社会的形成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次移民潮是在香山建县以后,来自于中原地区的大量移民来到珠海,为这个小渔村带来了新的文化浪潮。此外,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内地大量的建设者投入到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中。目前珠海移民文化最典型的要数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唐家湾镇,调查中发现,这里的历史文化传统,婚丧嫁娶的风俗,都体现了典型的移民文化的特征。“这种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我们在这里谈香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是为了把这个文化传统不断地传承下去。因为越是移民社会,越是要寻找共同的精神家园。”
  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指出,从香山到中山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和开发史。香山建县860年以来,历史上有过四次大的移民潮。第一波最大的移民是在南宋时期;第二波是澳门1553年开埠以后,西方的文明吹拂了中国南海的小渔村;第三波是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到民国初期,这一次移民不是移入而是移出;第四波移民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四次大的移民潮,导致了香山(中山)今天的繁荣和发达。

■香山近代发展史成为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不同时代的移民,从生存型移民转变成发展型移民,彼此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林有能指出,香山位于咸淡水交界处,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这个地理环境特点,决定了这方水土的人,有敢于开拓、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开风气之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近代发展的起点或者策源地,就是香山。一部香山近代发展史,就是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要探讨香山文化,一定要放在近代文化的大背景中观照。例如岭南有一个文化现象很特别,岭南很多名人生活在岭南,长在岭南,但活动的舞台却没有局限于岭南。他认为近年来中山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例如开展“中山人在上海”,“中山人在京津唐”等人文项目,从文化的角度丰富了中国近代发展史。
  刘福祥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种移民文化,仅仅是移民,它的影响是不够的。我的老家东北,也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区域,它的面积远远比香山文化的覆盖的地区大得多,但是为什么没有形成像香山文化这样产生深刻影响的地域文化?“正是因为这种地域文化,不仅仅能够随世界潮流而动,而且在一个新的时代面前,致力寻求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出路。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甚至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影响。”
  尹绪忠称,香山得地理优势,近代开风气之先。在近代化进程中处于先导和先行的地位。不同时代的移民,从生存型移民转变成发展型移民,彼此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延伸到今天,就是市委现在所提出的新老中山人如何融合如何实现共建共享的课题。
  “从香山移民文化的形成过程看,其核心部分就是因为不断有新的生命力补充进来,你不断接触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说到底,多种文化和平共处,根本不需要排斥,这是第一步,如果没有第一步,也不能接受其他新事物,更谈不上发展、创新。”崔世平补充道。
  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认为,不是猛龙不过江,历史上的移民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精力好,二是能力强。所谓精力就是体力,你没有一个好身体,没有一个好的生存条件,你不可能走得太远。第二个是能力,即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拓展能力。香山买办文化、商业文化发达,与这两点密切相关。中山这个地方的文化是一个行走的文化、认同的文化、动的文化,是中西文化的“二传手”。香山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移民史、一部开拓史,也是一部文化创新的历史,更是一部文化融合的历史。
【观点撷要】
  ★弘扬香山文化需注重教化功能
  林有能说,要想弘扬继承我们的香山文化,要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他说,传统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是最好的教化载体。他认为,当前尤其要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公务人员。作为一个地方的公务人员,首先要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人对一方水土有感情的,做一切事情都会为这个地方着想的,所以古时地方官都非常重视这个地方的文化。
  ★海洋文化需要重视
  92岁高龄、老家在中山南朗、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的老同志欧初认为,在香山文化中,海洋文化历史传统非常光荣,当前人们要记住它,发展它,弘扬它。在欧初老人的提议下,广东曾开了六次海洋研讨会,他还第一个提出来要建立海洋学,希望海洋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大家共同努力。
  ★孙中山提出人类以互助为原则
  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杨海说,谈到香山文化,则不能不提及孙中山文化。杨海认为,目前孙中山思想和文化的宣传还不够。他说,比如孙中山在研究达尔文进化论时就提出,物种是以竞争为原则,而人类是以互助为原则,现在讲建设和谐社会,不管老移民也好,新移民也好,我们都要以这个为共同目标,以互助为原则,这一观点对全民修身、建设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才辈出的土壤孕育灿若星河的香山名流
  一般意义上说,一个地方或民族的文化主要有三大载体,一个是文学创作,一个音乐艺术,一个是美术,包括字画。
  香山这块具有特质的土地,尤其在近代以来,孕育了一大批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政治家、思想家、实业家、艺术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有上百位香山名流进入百科全书,他们至今都还在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当然,提及香山名流,不能不提到孙中山。林有能说,孙中山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山,乃至在全国,在世界都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尹绪忠说,中山市就是因为有孙中山,才改名叫“中山”。孙中山先生从中山翠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又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家。为什么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共产党还要纪念他?去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全世界都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这一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尹绪忠说,一般意义上说,一个地方或民族的文化主要有三大载体,一个是文学创作,一个音乐艺术,一个是美术,包括字画。在这三大块中,香山有两大块在近现代中国是非常厉害的。民国时期有一段时间,国民党国歌词曲的作者萧友梅是中山人。建国前后,丝竹音乐,广东音乐步步高创作者也是中山人吕文成。建国后广东省唯一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刘斯奋也是中山人。在书画方面,岭南画派最杰出的不是中山人,但是也是排到第二第三层次。
  被称为一代情僧的苏曼殊,被当日嘉宾屡屡提及。林有能说,苏曼殊的禅画在中国是非常了得的,不能忽视。而珠海在前两年已经对苏曼殊的故居,进行了认真的修复,并对外开放。刘福祥说,苏曼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宗教史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郑观应是一个影响了一代伟人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名人。崔世平说,他作为出名的买办,在比较失意的时候,在澳门写下了《盛世危言》,直到今天,还是影响深远。
  是什么原因让香山地区名人辈出?刘福祥说,一种文化往往遭到一个特殊的时代,才能闪烁出它的光芒。香山文化最为灿烂的时期,恰出现在中国近百年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中山、珠海和澳门。
  但这一历史机会,却对香山这一具有特别地理和文化特质的地区留下最深刻的印记,并在这一地区通过标志性的历史人物体现出来。如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也号称为中华民国的“接生婆”唐绍仪,是珠海的唐家湾人,这与历史的际会有巨大关联。
  但这种历史的际会却与历史的积淀无不相关。刘福祥说,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出现这么多杰出的人,应该说给我们很大的激励。作为现代的香山人,我们却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我们能产生这么多的人?刘福祥认为,香山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不仅仅是地域性的,还有就是宗族性的,这将促使一个宗族一代接一代地产生人才。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唐国安,追溯到他的祖辈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作为现代人,一定要反思这种人才辈出的文化,究竟是如何形成。千万不要前有古人,后没有来者。刘福祥说,改革开放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大香山地区遇上现在这个繁荣复兴的时代,但和香山文化最辉煌的时代,还是有差距的。

■越是发展越是要注重“根”的健康
  现在的中山文化由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族群文化加上N 种外来文化组成,即“3+N”文化融合而成,体现了海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明的结合。
  林有能说,中央全会的文件指出,共产党人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和发展者。香山文化走到今天,当下的中山人(包括珠海、澳门等大香山地区的人)应该怎样做,怎样继承和发展香山文化,“寻根”意义重大。
  寻找中山这座城市的根,与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的努力密不可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丘树宏每每谈起纪念香山建县860年的初衷,他都会引述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他说,人在一个城市一定要知道他的根是什么。寻根也是为了发展。
  香山发展860年,他的生日是哪一天?丘树宏借用一些专家的考证,初步认证是10月14日。丘树宏说,孙中山是我们地区文化的灵魂,但香山是根。寻找这种文化的根并弘扬它,在现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香山这一地区的文化代表着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寻根,我们会发现香山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移民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当今中山更是面临新老中山人的融合这一问题,而前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认为,现在的中山文化由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族群文化加上N 种外来文化组成,即“3+N”文化融合而成,体现了海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明的结合。那么,当下的新老中山人该如何去发展中山文化?正如伟人孙中山在1919年提出的“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的互助进化论,“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新老中山人就应该是相互团结,共同进步。
  崔世平在现场讲了一个故事:澳门前段时间打台风,有一棵200多年的老榕树被刮倒了,全澳门的舆论哗然,为之惋惜。崔世平说,其实一个地方的文化就像一棵树,不仅要看它的枝叶往上长,也要看它的根继续往下长,越是高速发展,越要注意根的健康。
  刘福祥说,科学家牛顿讲过,如果说我们聪明,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弘扬香山文化的开放兼容,开拓务实这个历史传统,是珠海人对香山文化最好的纪念。
  中山市应当如何继承和弘扬香山文化,与会嘉宾认为需要打好孙中山这张牌。孙中山纪念馆馆长萧润君说,香山建县860年以来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是孙中山。孙中山思想的诸多精髓,多受香山这一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当今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山人走向明天之际,我们重温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理论,将是最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