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港澳台外事侨务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 正文

对话孙中山后人

发布时间: 2013年06月2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庆辉文/图  
  ■孙穗瑛
  孙中山长孙女,于1922 年出生于广州。"穗瑛"之名就是孙中山所取,她毕业于美国卫理斯莱学院和加拿大满地可大学。在加拿大,她和广东人林达文结婚,生有一子林山立和一女林淑真。目前,一家人都在美国生活。

■孙穗华  孙中山次孙女,1925年生于上海。她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与旅美云南学者张嘉恭结婚,生有一子张孔颖,二女张乐文和张乐真。孙穗华和丈夫远离政坛,他们在斯坦福创办建筑公司,经过多年苦心经营,跻身全美中小企业"五百强"。

  1981年,孙穗瑛孙穗华回国参加宋庆龄的葬礼,并随同护送宋庆龄骨灰回上海安葬。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应邀回国参加纪念辛亥革命、孙中山和宋庆龄诞辰的重大纪念活动。虽身处海外,仍心系故乡经济文化建设,1987年5月,捐款支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建设基金会",数度回故乡翠亨村瞻仰孙中山故居。在这次孙氏后裔聚会上,不愿接受媒体采访。

■孙国雄  孙中山曾孙,1943 年生于美国纽约,1945 年被父母带回上海,1949 年离开上海到香港与祖父孙科会合,不过1950 年时父母离异,母亲谢秀玲把他带到夏威夷,两年后迁到洛杉矶,从此在那里落户,直到现在。大学时念生物化学系,但他勇闯好莱坞,任职特技演员长达37年。孙国雄退休后,在洛杉矶成立了一家特技培训公司,自己当起了"教练"。孙国雄一家六口目前都在洛杉矶,他们为人平和低调,从不拿自己祖辈的丰功伟绩说事,在当地华侨界颇有威望。由于从小在美国受教育,不懂中文。

■孙伟仁  孙中山玄孙、孙国雄儿子,在美国出生成长,孙国雄与第二任妻子孙秀兰所生,现年18岁,在读大学生。深得其爷爷孙治平喜欢,老人晚年经常千里迢迢地到南加州去探望他。

孙国元 孙国升
  孙中山曾孙、孙治强儿子,在台湾出生,孙治强与比他小30 岁的第二任妻子林伦可所生,曾6次回大陆。是孙中山曾孙中仅有会说中文、写汉字的两个 。2011年10月 10日在武汉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捐赠了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复制件。在这次孙氏后裔聚会上,未能接受本报采访。



人物简介
■孙必胜
  孙中山长兄孙眉的曾孙,1938 年出生于意大利,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系工程施工管理硕士。近几年,潜心研究孙眉支持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迹,著书存史,特从美国回中山长期居住。
  现任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山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山市华侨华人文化学会名誉会长及孙中山基金会顾问,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山市起步火炬传递最后一棒火炬手,这次孙氏后裔聚会活动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
  在记者采访孙中山后人的过程中,孙必胜先生给予了大力帮助,特此鸣谢!

  孙穗瑛、孙穗华虽未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但向家乡人民写下了祝福。


  本月初,本报记者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孙眉铜像落成暨孙氏后裔联谊活动,有机会见到了孙中山的孙女、曾孙、玄孙等人,其中孙中山曾孙孙国雄父子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对话孙国雄
  记者:很高兴在这次孙氏后裔聚会上认识您。这次聚会,能有这么多亲属后裔在一起,的确不易,听孙必胜先生说过,20多年前,他就提议过聚会,但最终未能组织起来,这次终于聚到一起了,这种聚会,为什么这么难?
  孙国雄:因为大家要工作,都在海外生活,平时的确难有见面,要找到合适的假期聚到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者:为什么不把聚会地点放到家乡翠亨呢?
  孙国雄:你们都看到了,在世的孙氏后裔中,有些已经年纪很大,漂洋过海的长途跋涉,已经不适宜,故聚会只能选在他们居住地美国。但如果组织年轻一代的聚会,倒是很适合在翠亨故居举行。
  记者:这次聚会,看得出来,大家还是很开心的,您觉得这次聚会对你们家族有什么积极意义?
  孙国雄:这次聚会,十分难得。2002年我父亲(孙治平)回翠亨那次,我、强叔(孙治强)、瑛姑姐(孙穗瑛)、华姑姐(孙穗华)一家尽数亮相,在世的孙中山第三代几乎到齐,可谓盛况空前。
  但这次的聚会,是把整个孙氏家族的后裔都聚到了一起,包括孙中山及其长兄孙眉、姐姐孙妙茜、妹妹孙秋绮的后裔,分别在夏威夷、旧金山聚会,两次聚会加起来人数达到160多人,比2002年那次更多,范围更广。
  通过这次聚会,紧密了孙氏后裔互相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大家的感情。从中看出,孙氏后裔们很团结,孙中山就是一个轴心,族人都紧紧维系、凝聚在这条轴心周围。整个聚会的发起、组织,多亏了必胜兄,没有他,大家不可能这么人齐聚到一起,可以说他为我们带了个好头。
  孙必胜:这次聚会,在夏威夷引起了很大反响,夏威夷州将2013年6月3日-5日定为孙中山家族日;孙眉铜像落成揭幕仪式,茂宜岛的市长、议会议长均出席,并对孙中山孙眉的历史讲得头头是道;在茂宜岛、夏威夷州议会大夏的两次有关孙中山和孙眉的论坛,当地很多华人社团纷纷给予鼎力支持;我这次出了一本叫《孙眉——我的曾祖父》的书,很多孙氏后人看后,才知道孙眉是怎样一个人,让他们了解孙眉与孙中山的关系,这本书有了效果,这次聚会也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记者:在大陆和台湾,每年都有纪念孙中山的官方活动,但生活在海外的孙中山后人,给人感觉,对孙中山的认识却渐行渐远,这个说法对不对?
  孙国雄:很对。我和必胜这辈年纪比较大甚至瑛姑姐、华姑姐这些比我们年龄更大的后裔,都对孙中山的一切耳熟能详。但我们的后一代,他们都在国外出生、成长,主要是通过父辈那里认知孙中山,了解孙中山的渠道不像我们这一辈这么多,所以他们对孙中山历史的了解、认识的确不深,我们也觉得可惜和痛心。这次的聚会,请来了一些孙中山研究的专家、学者,目的就是通过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孙氏后人知道更多孙中山的历史,加深他们对孙中山的认识。
  记者:这次聚会,把大家都凝聚在一起,通过这种场合,向年轻一辈讲述、传输更多孙中山的故事、精神,对加深后人认识孙中山,是一个很好办法。除了这种方式,您觉得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能有效加深孙氏后人对孙中山的认识?
  孙国雄:在海外,认识孙中山的机会和渠道本来就少,我也没有刻意让周围的人知道自己是伟人后代,很多事情,一旦有人知道了你的身份,就会用有色眼镜看你,没必要让自己卷入纷扰。但对于自己的子女,却要求他们牢记华人身份,牢记自己是孙家后人。
  每次回中国,我都携全家去,目的让他们亲眼目睹中国的变化,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切身体会,尤其每回翠亨孙中山故居一次,他们就对孙中山的认识加深一层,我觉得这种方式对他们的教育就很有效。
  记者:传承孙中山精神,弘扬孙中山文化,你们作为其后人,有着自身的优势,也责无旁贷,这个接力棒,您觉得能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吗?就比如组织后裔聚会这种事,您对后一辈有信心吗?
  孙国雄:很难说能否一代代传下去,但今次是一个好的开始。必胜兄和我都希望以后有多一些类似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将孙中山的思想、精神灌输给后代们。不忘先辈,不辱先辈,也希望后人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不辜负我们对他们的期盼。我们对后一代是有信心的,但要花很多精力。必胜兄去年就开始跟我谈如何去栽培我们的后代,现在好就好在我、必胜这一辈都退了休,可以有更多时间去考虑和做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听说您打算在美国建一个孙中山博物馆,但翠亨的孙中山故居本身就有很多孙中山的文物,如果把博物馆建在故居不更有意义吗?
  孙国雄:在中国,知道孙中山的人比较多;但在美国甚至其他国家,知道孙中山的人并不多,博物馆建在美国,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认识孙中山。我理想中的博物馆,不单单是体现孙中山一个人的内容,而是与孙中山有关的人的历史都要体现。要建博物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目前还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这次聚会,其实我们家族内部也会谈孙中山的文物如何保存等问题,我们作为后裔的,要想出一个办法将我们各自手里有关孙中山的东西有效保管,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及香港、台湾的博物馆,以至于新加坡的博物馆都问我有什么东西可以捐出来,其实我们不愿看到孙中山的文物分散到世界各个博物馆。但无论建在哪里,谁来建,目的是一样的。
  记者:家乡人民很希望您及您的家人常回家乡看看,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或计划?
  孙国雄:近期暂无这方面的计划。但我儿子今年已读大学,读完大学后,我考虑让他再到广州的中山大学深造。
  藉这次机会,通过你们向中山的父老乡亲问好,祝愿大家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
  记者:说到家乡,孙中山故居是家乡一个最主要的旅游景点,更是家乡的一张名片,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但孙氏的一些祖坟,包括孙眉的坟墓由于在纪念中学里面,游客进不去参观,有学者就建议将孙氏祖坟与故居连成一体,向游客开放。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孙国雄、孙必胜:孙达成、孙眉的墓碑在纪中里面,让不让游客进去参观,我们决定不了。其他那些祖坟,别人是可以随时参观的,我们也不反对祖坟让人参观,但前提是要把这些祖坟整理好,如果还是一些土坟的状况,有什么值得看呢?孙科当年就提议将所有在翠亨的孙家祖坟重新修葺整理,但这项工作至今未能有效进行,除了我们这些孙氏后裔要给予重视外,希望中山市也给予大力支持。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孙氏祖坟文化为何不挖掘?”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在孙中山故居参观,听说孙家祖坟就在故居后面的山上,他便来到中山纪念中学,但在门口被拦下,因为学校规定,除了学生和老师,来访者必须申请登记,否则无法进入。经记者给校方打电话后,顾海兵才得以进入纪中。
  在前往孙眉墓地的路上,我们遇到另一行来自北京的客人,也是慕名来寻访孙眉墓地的。“你看,并不是我一个人对孙氏的祖坟感兴趣,祖坟文化为何不挖掘?”
  听闻孙眉的首个铜像在美国夏威夷立起来,顾海兵也呼吁,孙中山是中山市独一无二的资源,现有的资源挖掘和利用还远远不够。“没有孙眉就没有孙中山,孙眉的祖屋在哪里?可不可以搞一个孙眉纪念馆?还有孙科呢?”他甚至强烈呼吁:“在纪中后山上的孙中山父亲孙达成墓地、孙中山长兄孙眉墓地,要想办法向社会开放,不能让孙家祖坟仅仅成为一所学校的后花园。”
  本报记者吴娟


对话孙伟仁
  记者:你爸爸妈妈都不会中文,你也不会吧?
  孙伟仁:不会,但会用中文写自己的名字。(采访结束后,他真的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签上“孙伟仁”三个中文字)
  记者:有没有想过去学?
  孙伟仁:有。我父亲跟我讲过,或许读完大学后会让我到中山大学深造,但现在我刚刚上大学,离那个时候还早。
  记者:这次聚会上的很多亲戚,平时有联络吗?
  孙伟仁:平时见面不多,基本是在fackbook社交网络上进行联络。
  记者:这次聚会,你爸爸和孙必胜伯父花费了很多精力才搞成的,聚会开始的仪式你也作为一个主角参与其中,感觉如何?
  孙伟仁: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大家聊得很亲切,我也很开心。
  记者:从哪些管道认知孙中山的,父亲那里还是学校、书本?
  孙伟仁:我就读的是美国的学校,学校有讲到孙中山的内容,但主要还是从父亲那里得知更多的孙中山的事情。
  记者:孙中山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影响的人,在你心目中,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伟仁:我觉得孙中山是一个希望所有人民都过上好生活的人。
  记者:作为孙中山后人,对自己有些什么要求?
  孙伟仁:作为孙中山的后代,更有机会、也应该了解更多的孙中山历史,去了解他为什么会去做那些伟大的革命事业。首先,我在学习方面要超过父亲;其次,希望对孙中山历史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记者:你的三个姐姐及与你同辈的其他孙氏后人,对孙中山的认知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
  孙伟仁:每个人对孙中山的认识都不一样,有的深刻些,有的少些,但起码都知道有孙中山这个著名的先辈。
  记者:回过家乡中山吗?
  孙伟仁:回过5次。
  记者:每次回去是否觉得家乡很让你好奇?
  孙伟仁:每次回去都觉得很荣幸,家乡接待得很好,每次都参加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很特别,很多都跟孙中山有关,家乡其实很美。
  记者:对你的下一辈,即你的子女(现在讲有点早),你会跟他们讲有关孙中山的事情吗?
  孙伟仁:会逐渐跟后代讲有关孙中山的基本知识,尤其在一些大型的孙中山纪念日子,也会介绍家族内的亲戚给后代认识。
  记者:这次聚会,你的父辈做了一个很好榜样,把孙氏后人聚集在一起。如果把这个接力棒交给你,你愿意接吗?
  孙伟仁:十分愿意,家庭就应该这样,紧密走在一起。
  记者:有信心接好它吗?
  孙伟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