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孙中山文化 > 正文

孙中山百年“铁路梦”渐成现实

孙必胜盼聚集更多革命后人共同推动孙中山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16年10月20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吴森林  
  “五桂山下,兰溪河畔,山河绿如蓝;小小翠亨村,走出一个人;走出一个人,点亮一片天。”随着石岐中心小学合唱团清脆的童音唱响《翠亨村》,由市政协主办的“铁路梦·中国梦——孙中山文化高铁行”人文活动近日在南朗镇翠亨村拉开序幕。作为伟人后裔,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市孙中山研究会名誉顾问孙必胜偕夫人全程参加了这个活动,马不停蹄走完近万公里后,年近八旬的孙必胜认为,高铁串联起的七座城市,不仅留下了孙中山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遗迹,其蕴含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思想也影响了一代代国人。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延续革命情谊推动孙中山文化研究
  浏阳河畔,高铁呼啸而过。百年前,由于人文、历史原因,性格直率的湖南人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成员,其中不乏优秀的革命家、思想家。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就是长沙县人,与孙中山有着伟大的革命友谊,也有着“复兴中华、实现中国强大”的共同梦想。在黄兴故居,正逢桂花飘香,孙必胜见到了黄兴的长孙黄伟民先生,两位革命后人惺惺相惜,紧紧握手亲切交流,共叙“振兴中华”和国家伟大复兴。
  革命后裔相遇,勾起了两位老人的百年回忆。黄伟民坦言,孙中山与黄兴曾因政见不一致发生过几次“摩擦”,但是黄兴每次最终还是选择尊重、支持孙中山,两人革命情谊历久弥坚。孙中山建立兴中会,黄兴建立华兴会,两人的革命主旨完全一致,都是振兴中华。尽管曾经有一个时期,政见不同关系疏远,但最终两人还是循着同样的革命理想走回同一条道路。或许,黄兴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孙黄在革命道路上能走得再远一些,中国近代历史也许会改写,中国当时民主革命形势会有新的面貌。
  高铁行的交流中,孙必胜多次表示,自己一直与国内外诸多民主革命后裔保持联系,希望有一个机会,能够促成革命后人的一场聚会。这场聚会,不仅为缅怀革命先人,延续革命情谊,更为推动孙中山文化研究。“这是我的一个愿望,这不是仅以孙氏之力、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必须让所有革命后人共同参与进来,一起研究、传播孙中山文化,就像当年革命者因为一个梦想聚集在一起。”
  ■对孙中山“铁路梦”有了更深刻理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必胜从亲人角度讲述了对孙中山萌发“铁路梦”的理解。他告诉记者,孙中山年少时在美国接受教育,后来在那里开展革命活动,在美国有过诸多乘坐火车的经历,这种经历,让他目睹了铁路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也加深了他对铁路建设的思考。这也许是孙中山“铁路梦”的肇始。
  “如果说孙家有什么家风,我想无非是三点:亲情、廉洁、大公无私。”孙必胜介绍,作为孙中山的长兄,孙眉对孙中山的管束曾经非常严厉。但是在后来孙中山开展的革命事业上,却在精神上、物质上都给了他非常有力的支持。孙必胜曾经在夏威夷的档案馆中查询过资料,孙眉当年有超过100宗的土地买卖,这些钱大部分寄回国内支持孙中山革命,直到他最终破产。
  孙眉对孙中山的影响十分深远,其中亲情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孙家在孙眉经商之前以及破产之后非常贫穷,但是两兄弟一直对父母非常孝顺。“如果能够看到今天的发展成果,他一定深感欣慰。”从东行线到北上线,近万公里的高铁行,也让孙必胜对孙中山的“铁路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表示,孙中山当年规划铁路的宏伟计划虽还未全部实现,但百年之梦渐成现实,中国铁路建设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高铁正成为中国的一张国际新名片。此次高铁之行,再次较全面地还原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足迹,细致解读了孙中山先生的百年“铁路梦”,让我们更加走进和认识孙中山。活动把中山市举办的孙中山纪念活动与其他城市联系起来,在推进孙中山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山与各大城市更广泛领域内的交流、沟通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