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视角 > 正文

异地中高考放开高中学位面临缺口

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深化办学体制改革,5年内可增加高中学位3.7万个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2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禹媚  
  随着异地中高考的放开,我市高中学位将面临极大缺口。图为参加高考的考生走出市一中高中部。(资料图)
  记者缪晓剑摄

  2015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为87795人(其中普高46957人、中职40838人),随着异地中考、高考的放开,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2020学年预计达到105637人,比现在增加17842人。在“两会”上,民进中山市委会特意提出《深化高中阶段教育综合改革,再造中山高中发展新优势》的建议,试图解决高中学位缺口这一难题。
  ■高中人数将激增
  民进中山市委会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我市高中阶段新一轮入学高峰将很快到来。据2015年在校生统计,目前我市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小学4-6年级、小学1-3年级在校生分别为87795人、100528人、123745人、144162人。按学段推算,我市初中阶段、小学4-6年级、小学1-3 年级分别比高中阶段多12733人、35950人、56367人。随着异地高考、异地中考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上述学生大部分将在我市升学就读高中。在充分考虑流失率、升学率的折算数据的基础上,预计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2020学年、2023学年分别达到105637人、126982人,在校生规模将分别比2015年增加17842人、39187人。
  除了学位可能出现具体缺口,民进中山市委会还提出,高考路上预计会出现“深坑”。去年我市成功实现由近10年万人上大学(含高职“3+证书”)向万人上本科的历史性大跨越,本科上线人数达10330人,本科率65%,列全省第一,高位求进本就艰难,加上未来高考途上遍布“深坑”:一是异地中考、异地高考实施后,广东高考参考人数将超百万,高考竞争将更加惨烈,更加不利于中小城市;二是我市普通高中呈高度不均衡状态,学校局部提质潜力很小。目前,我市13所公办普高,分成了9个层次,总量很小的优秀生源被名校、大校“一网打尽”;三是未来几年中山户籍学生将减少 8000-10000人,这就意味着户籍优秀学生同比至少减少约3000-5000人,户籍特优学生减少800-1000人。户籍优秀学生、特优学生的减少,对高考而言,意味着本科和重点本科上线人数的减少;四是2017年我市高考面临高危风险。2014年我市中考砍掉了文科科目,而今年我市高考上线的本科文、理比例为47∶53,重点本科文、理比例为35∶65,远高于全省文、理科本科3∶7、重本2∶8的比例,也就是说2017年我市高考存在文科 “塌方”的风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这一难题应如何破解?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首先要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来扩容,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体制改到位。在统筹全市普通高中办学的基础上,再统筹全市中职学校办学,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市办高中阶段教育,镇(区)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新体制;基础打厚实。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中职教育快速扩容。投入5亿元,对现有10所中职学校进行扩建;普高要搞活。适度发展民办优质普通高中,推动公办优质普高扩容升值,既节省财政投入又扩大了普高办学规模。谋划得当,投入约6亿元,可办成2-3所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优质民办普通高中;班额稍放宽。投入约5亿元,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在入学高峰期,将每班班额适度放宽至55人/班。
  上述项目若用5年时间建设到位,平均每年只需投入约3亿元左右,总投入控制在15亿元以内,预计可实现增加高中阶段学位3.7万个,相当于新建12所3000人以上的高中阶段学校,基本化解我市高中阶段入学高峰的巨大压力。
  ■优化高中发展机制
  建议还提出,优化高中发展机制,有效解决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整体优化提升问题:
  中职塑造成“一条龙”。以市高职院为龙头,组建新的职业教育集团,根据全市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组合各校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搞活职业教育。
  普高重构为“两类集团”。以一类普高搞活(如支持市一中、市侨中、市实验中学办民办普通高中),二类普高做强(如让桂山中学、市二中、龙山中学等以强带弱)为基本指导思想,组建若干个普高集团,实现普通高中集约化发展,形成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
  职教打通“断头路”,普职架起互通桥。形成职业教育内部中等、高等相衔接,外部与普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发展新机制,为国家即将推行的高等院校大规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预作准备。
  高中招生由“独展一翼”变为“双翼齐飞”。由目前重理轻文,调整为文理兼顾,既适应高考“3+3”模式的重大改革,又全方位培育高中阶段优质生源。
  常住非中山户籍考生入读普通高中由比“父母条件”变为比“自身素质”。对非中山户籍考生的招生录取,由条件控制调整为计划控制,并逐年扩大招生比例(户籍考生既有招生比例不降),将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的常住非中山户籍考生招进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