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会议材料 > 正文

统筹园区发展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17年01月25日   来源: 民进中山市委会   

  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探索新思路,寻求新对策。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山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对中山城市战略突围的总方向作了明确定调,就是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简言之即突破“以传统专业镇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以现有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城市难以为继”。民进中山市委会认为,党代会的分析结论非常准确,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民进市委会认为,现代城市竞赛本质上是一场创新资源的争夺战。要破解四个“难以为继”,关键在产业园区的统筹发展,可以说,这也是最重要的攻坚突破点之一。为此,民进市委会着重从“园区统筹发展”的角度开展调研,试图寻找解决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途径,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我市产业园区进入了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主要任务的三次创业阶段,火炬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翠亨新区作为中山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平台,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两大产业园区的发展,从内部因素看,有优势,也有不足。从外部环境看,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内部因素:有喜有忧。

  1.发展基础较好。2015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出台《中山市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方案》,这是中山继2001年提出“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促进工业进园入区”以来,再一次就工业园区发展出台的重量级政策文件。方案提出,以“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广东中山工业园”为龙头,整合全市其他工业园区。原则上每个镇区(不含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最多保留一个工业园区(市级产业发展平台可不计入)。方案还提出,将重点建设翠亨新区重大战略平台,加快建设市级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两大园区体系。其中,翠亨新区是中山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引领全市向海洋经济迈进的重大战略平台。4个市级平台分别是坦洲镇第3工业园区4期、南头镇阜沙镇经济协作区启动区、民众镇保税园区和神湾镇旅游产业服务集聚区。

  2.两区融合互补,形成发展合力。中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一主双核”格局,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作为“双核”之一,通过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推进产业一体化布局和精准化协同招商,实现两区优势叠加、融合发展。好的创新环境离不开高效的行政服务效能。火炬区和翠亨新区将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法律权限,通过审批流程的再造,改目前的串联审批为“补项受理”审批,多个阶段的审批可以同时进行,审批速度可望提速一倍。

  3.主导产业基本成型。火炬区将重点建设国家级的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瑞工业园、中德生物医药产业园、省级的光成像与光电子信息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及市级的先进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中山市创新与经济的双“龙头”,火炬区提出构建“2421”特色产业体系,致力打造中山市高新产业集聚区和珠江西岸特色新兴产业高地,以健康医药、智能装备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打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翠亨新区将强化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成市域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

  4.政策与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在建设创新生态方面,火炬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瞪羚企业,同时加强公共技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孵化创业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对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加强三资融合创新工作等;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火炬区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社会环境、公共安全环境、宜居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制度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等十大环境;在创新载体方面,建设“3+1+1”创新载体,辅以创新政策的支持,建设具有标杆意义和独具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当然,我市园区发展也面临软环境偏“软”等制约问题。如“三规”不协调问题尚未彻底破解,土地要素供给紧张与土地闲置并存,审批环节还比较多,项目落地难;招商项目储备不够多,对项目资源情况、产业背景、市场前景、效益分析等做得不够,招商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与国内先进园区建设相比,我市目前尚没有一个统筹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机构,直接影响到对各个园区的统筹指导和协调能力。各园区的基础设施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资金筹措和持续能力有限,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还没有形成,直接影响园区开发建设的档次和进度。我市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必须进一步增强园区内生发展动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发挥产业园区在全市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标杆性作用。

  (二)外部环境:有机遇,也有挑战。

  1.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一是形势利好。中山“创新驱动”的大发展机遇已经到来。在“十三五”时期两区将投入820亿建设52个重大项目,其中仅翠亨新区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改造就将投入280亿。

  二是区域竞争利好。随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建设,珠三角东西两岸深度融合显著提速,火炬区、翠亨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大幅提升,与周边城市、港澳地区的合作将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科技革命还没有形成,主要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在下降,但是新技术正在加快孕育,如工业领域的工业4.0,商贸领域的电商、跨境电商,金融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教育领域的慕课(MOOCS)和研发领域的网上研发平台等,技术融合趋势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发生新变化,产业发展孕育新形态,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2.面临挑战,困难重重。

  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投资者投资意愿降低,投资行为趋于谨慎,投资趋势放缓,直接给招商引资带来困难。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跨国公司、央企、民企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宽,各地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综合投资成本,区域招商竞争更加激烈。三是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趋于弱化,区位条件、投资环境、产业基础、人才优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四是外商投资方式由单一合资为主向独资、并购投资、研发投资、全产业链投资转变,增添了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

  二、加快产业园区统筹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建议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探索形成产业园区发展新模式,引导新增产业投资合理布局,需要在招商引资理念、方法等做出相应的改变,把企业对投资环境、服务、效率和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与当地政府在产业延伸、竞争力、企业贡献力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市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发展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一)创新机制,建立园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从当前我市园区发展的实际来看,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系列的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下大气力解除供给约束,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在园区载体建设、产业基础配套、基地平台建设等方面突破瓶颈制约,更重要的是要在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建议借鉴青岛、厦门等地成功经验,把事业部作为政府与市场的接口和引入专业化人才的平台。在火炬区和翠亨新区以“专项、专人、专注、专业”为原则,着力打造适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化团队。每个事业部专注于不同产业方向,并与各个社会平台、行业平台合作,根据任务和工作急需,事业部可灵活调整和组建专业化、专门化的职业工作团队。

  同时,对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融资、评估、运营、服务”6个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掐掉中间、专注两头”,专注“产业战略研究和产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由管理者向公共资源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型,以形成“政务服务效率更高、项目专业判断能力更强、政府与市场要素衔接更紧”的崭新局面,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率先试行专业园区项目备案制、科技地产预售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加快制订行政权力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进一步扫清发展障碍。

  (二)全域整合,适时启动“多规合一”改革。

  探索“多规合一”改革,关乎中山长远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中山已着力将“三规合一”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衔接,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三规合一”制度本身没有把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作为约束性因素考量,还存在公众参与不够充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等问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这个“一”不是把各类规划简单地叠加整合成一个规划,而是将“多规”统一到一个空间,实现“一个区域、统一空间、统一规划”。“多规合一”的本质要求是“多规融合”,即是多项规划之间相互协调融合。

  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巩固“三规合一”成果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加快做好地籍资料的全面调查工作,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重点、难点的摸底,加速完成各个镇区的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实现镇区总规与全市总规的衔接;同时,学习借鉴广州、厦门等城市推进“多规合一”工作的经验,先易后难,尽快启动“多规合一”的前期各项调研工作。

  (三)全域统筹,打通创新发展的外部通道。

  探索跨市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打通创新发展的外部通道。跨行政区产业协同,向北可以加强和顺德、南沙的产业对接;向东融入深港经济圈,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和承接力度;向南对接珠澳,重点承接珠澳文化创意、会展、工业设计、物流等现代服务行业的扩展辐射,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等领域合作,协同翠亨新区共同打造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

  以两个区域统筹平台与周边镇联动协同发展为试点,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服务前移,高标准开发建设片区重点区域,积极探索片区内在规划融合、土地开发、招商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布局、干部交叉挂职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形成各大片区协同发展。以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发展为牵引,补齐市镇管理体制短板,落实组团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全市均衡发展。 

  (四)转变招式,增强招商引资工作新动力。

  一是实施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发挥全线优势,开展联动招商,实现企业和项目最新动态、可供开发土地资源最新动态定时报送,做到“一张图”管理。深入发掘中山各镇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企业特点、产品特色,积极探寻与外地客商合作的对接点,推行重大项目代理制、项目审批限时办理制、项目审批跟踪督查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 

  二是推进全市招商引资“一条龙”服务。提高重大项目的调度密度和力度,对重大项目实施“保姆式服务”,优先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占地少、土地利用率高、财税贡献能力强的项目,确保项目早落地、快见效。

  三是探索“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多元化招商格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发达地区设立办事处、联络处以及选聘招商顾问,不断拓展招商渠道;整合引才、引智工作,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优质专业社会资源,组建招商顾问专家库,提高招商引资决策水平;并用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和网络招商等新形式,开展社会化招商;鼓励工、青、团、妇、侨联、侨办、台办等部门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这些部门关系广、联系面宽、信息灵的优势,开展情感招商。想办法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招商引资主体,企业家是稀缺资源、也是战略资源。政府要变主体招商为组织招商,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开展招商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上,主动、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其招商能力,真正形成以企业招商为主的市场化招商体制。

  我们相信,只要市委市政府汇智聚力,加大园区全域统筹力度,由点及面激发创新的强大活力,就一定能给园区转型、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