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视角 > 正文
政协委员为侨房保护献策

通过“代管认养” 实现“自我造血”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冷启迪 黄凡  

来自中山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们提交了多份关于侨房改造、旧城改造等建议,聚焦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我市特色侨房的建议”。据统计,中山市现有侨房近3000间,广泛分布在石岐区、南区、火炬开发区、沙溪、南朗镇等地,主要为骑楼、碉楼以及民居等建筑类型。

政协委员黎雪林受访时表示,侨房监管工作存在认定难、代管难、修缮难、利用难、管理难等问题。

政协委员欧阳洁建议,中山可以在上级相关法律、条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法律、管理制度和细则,使保护与利用更明确、更细化、更可行,成为中山市历史遗产保护工作的依据。此外,落实侨房确权的方法是历史文化名城保育的关键一步。对老房子进行确权,是明确保护责任主体、落实保护措施的重要举措。中山市可以通过推动相关立法、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编制保护规划、严格执法来实现对历史遗产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民盟中山市委会在“关于加强中山侨房建筑保护开发的建议”中提出需要筹划成立侨房建筑保育委员会。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统筹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农业局、财政局、市文联和有关镇区等作为保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全市侨房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集体讨论决策。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建议中山可以参考江门、厦门等地经验,借助市场化手段推动侨房保育,引进“代管”或“认养”措施,“代管”和“认养”的侨房产权不变,管理权移交给政府,实现“自我造血,以楼养楼”。

除此外,民盟中山市委会也建议,要加强侨乡文化和华侨文化的研究宣传。以古村落为依托,以民俗和山水为载体,以香山文化、侨商文化、岭南美食文化等为灵魂,开展古村落、侨房建筑等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研究。推出侨房建筑系列深度采风创作,引导广大文艺家积极创作专题文艺作品,不断提升侨乡的知名度。举办侨房建筑主题文化活动,不断增加市民群众对侨房建筑的保护意识,共同为提升侨房建筑保育、传承华侨文化多出点子、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