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政之声 > 正文

搭建深中五大交流平台 以“软联通”推动深中融合大发展

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06日    

搭建深中五大交流平台以“软联通”推动深中融合大发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报告中东承着墨最多,提出从规划、创新、产业、营商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全方位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东岸,其重点是借力深中通道推动“深中同城”。近年来,深圳与中山陆续推进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深中合作创新区,联合深圳共建产业链专业链协作基地等。这些战略安排,对推动深中融合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山主动接受深圳产业辐射,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在推动深中一体化方面,关注更多的是产业、土地规划等方面的“硬连接”,较少关注文化、学术、医卫、体育等方面的“软联通”。如何在深中通道开通前,提前预热,主动融入深圳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发展,将成为影响中山高质量融入深圳的关键因素。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深层次研究不够。深圳的土地、产业、人口等各方面都接近饱和,与其它城市协同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但深圳的选择并不只有中山。从地缘上看,深圳接壤东莞惠州两大城市,即使深中通道开通,我们也并不比莞、惠更有地理优势。从土地规模看,东莞、中山土地开发强度都超过30%,惠州土地开发强度仅9.2%。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究竟如何更有效融入深圳,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深圳凭什么要与中山融合?如何避免“虹吸效应”?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今年3月21日,中山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山与深圳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案研究》重大专题研究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探索中山与深圳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融合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要加强研究,全方位探寻“产城人融合”的有效路径。

二是高层次交流不够。2020年深圳明确提出推进“深圳都市圈”,范围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共五个城市。目前,“深圳都市圈”内的城市互动非常频密。临深城市都积极出台相关措施融入深圳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近两年更是动作频频。比如,东莞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探索在南部临深片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惠州将48平方公里的秋月湖生态智慧城打造为“深惠协同发展试验区”。珠海市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汕尾、河源等地也都递上“橄榄枝”。与周边城市相比,中山在与深圳的互动仍显不足,虽然深中通道尚未开通,但我们也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大桥时代”来临后的全方位“同城化”,特别是在人才、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软实力方面,我们与深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快向深圳学习。

三是民间交流热度不够。在深中融合发展方面,宣传力度还不够,政府热起来了,但民间的“热度”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等行业,两者之间有“温差”。目前,涉及深中融合的社会组织不多,专项论坛也相较少,中介服务咨询机构也不多,综合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社会组织统筹建设方面还有待突破,未能真正提高广大群众对“深中同城”的共识,参与意识不强。

二、对策建议

城市之间的融合核心是人的交流,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要做好深中全面交流这篇文章,要通过加强交流,促进双方相互了解,推动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关键要搭建五大交流平台:

一是搭建科技与学术交流平台。在社科领域,可以考虑成立“深中研究院”,或者开展“深中研究专项行动”,专门研究如何加强中山和深圳之间的互动、融合,为双方的政策专家、理论学者提供交流平台,通过智库研究推动深中融合。比如,在推动深汕合作方面,深圳就成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负责合作区的规划设计、技术开发、咨询等。在科学技术领域同样可以考虑建设相应的交流平台。比如,深圳和东莞在健康医疗领域的互动就比较多,每年举办“深莞”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推动两地医疗领域专家互动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建议将中山每年举办的健康论坛,也可以在深中融合的背景下,转型升级为推动深中医疗和健康方面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

二是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中山人文底蕴深厚,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写好“以文兴城”这篇大文章。但与深圳相比,我们文化产业无论是绝对数或者占比,都远远落后。截至2020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超过10万家,文化产业增加值2200亿元,占全市GDP的8%。而同期中山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才120.04亿元,仅占全市GDP的3.4%。因此,中山在文化领域也要全面向深圳学习,探索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促进深圳、中山的文艺工作者相互交流,带动中山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也可以引导艺术家们创作一些与深圳、中山有关的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创作推动两个城市的市民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加深了解,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比如,可借鉴惠州实施“人文互融专项行动”的做法,每年联动深圳、珠海等市举办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书法大赛等。

三是搭建民间交流平台。民间交流是城市融合发展潜移默化的助推器。中山民间活动十分丰富,建议将一些经典的民间节事活动,转变成深中两个城市共同举办的盛典。比如,可以将中山慈善万人行升级为“深中慈善万人行”,将这一历史悠久的节庆活动赋予促进深中两地民间交流的时代内涵。又比如,在人才工作方面可以加强与深圳联动,把“中山人才节”升级为“大湾区人才节(深圳·中山)”,这样可以提升中山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在大湾区内打造一个让人才认识中山、融入中山的窗口。

四是搭建青年交流平台。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中山要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发挥青年人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借力深圳。从年龄结构看,深圳是非常年轻的城市,我们可以尝试搭建诸如“深中青年讲堂”“深中青年夏令营”等青年交流平台。也可以在干部培训方面与深圳合办相应的班次。青年和干部交流起来了,思想观念就会流动起来,创新创业的天地就会更大。

五是搭建体育、教育和电竞领域的交流平台。在体育方面,可以开展“深中”系列体育运动比赛。比如,“深中杯”足球邀请赛、篮球邀请赛等。电竞行业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领域,2021年广东电子竞技产业收入达1236.3亿元,占全国73.6%,近八成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从业人数占全国的31.6%。在这方面深圳遥遥领先全国,目前还属于红利期,中山也有电子游戏游艺的产业基础,可以大胆探索,加强与深圳对接,探索筹办类似的活动。交流是融合的前提,交流越全面、越主动,深中融合发展就会越迅速,中山的跨越式发展就越有希望。上述五个方面的交流,相对于产业、商务等经济交流,会显得更柔和一些、更隐性一些、更广泛一些、更容易接受。这些交流可以使深圳与中山在民间层面的互动热起来。从效果看,最终有利于深中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中山迅速融入深港都市圈,加速中山高质量崛起。(市政协委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