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政之声 > 正文

关于做好香山学宫历史遗存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26日    

学宫是我国历史上庙学一体化的重要场所,香山(石岐)学宫始建于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即香山设县第四年)。宋、元、明三代几度易址、修缮、重建,明万历年间重建于莲峰山南麓(即现市人民医院),到清同治年间,形成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作为当时香山县的最高学府,曾经培养了大批香山人才。香山学宫见证了中山教育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使中山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但香山学宫也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建筑,曾经做过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更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侵占。

在漫长的岁月里,香山学宫建筑群在建设与破坏中轮回,最后一批建筑在1980年被拆毁,仅存位于市人民医院内的泮水桥(见附图1),该桥在1990年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1.png

图1人民医院内仅存的香山学宫泮水桥

目前除泮水桥外,缺乏对学宫其他历史遗存的有效保护和对学宫文史的活化利用。部分学宫石匾被当作普通石条铺设在人民医院附近柏桠直街的石板路上(见附图2),还有部分石柱构件堆放在逸仙湖公园的荒草丛中(见附图3)。

图片2.png

图2铺在柏桠直街的学宫石匾

图片3.png

图3被掩盖在逸仙湖杂草中的香山学宫构件

虽然香山学宫已经不复存在,但许多“老中山人”仍对其念念不忘,很多海外华侨甚至把学宫作为中山寻根之旅的首站。他们的祖辈在这里获得知识,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另外许多热爱中山历史的市民也对学宫的湮没感到遗憾和惋惜,不少人为保存学宫历史呕心沥血。人民医院退休老同志曾崇(见附图4)收集资料,手绘出香山学宫建筑布局图,1980年冒着风险捡回拆下来的龙首构建并收藏。

图片4.png

图4曾崇同志六十年代在学宫前留影

市政协委员、人民医院医生李道帆十几年来拍摄记录泮水桥及散落的学宫文物,市九三学社市委会也曾向政协提交重建学宫的集体提案。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实施“文化兴城”计划,推进“香山古城”建设,打造人文湾区。香山学宫作为“香山古城”历史文脉传承的载体,反映了中山变化和演进的轨迹,是香山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山人的文化之根。为延续香山文脉,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奋力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宫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利用:

一、做好学宫历史遗存及文史资料的收集保护。

成立学宫历史遗存及文史资料的收集保护建专班,发动爱护关心香山学宫的广大市民提供信息,捐赠收藏的学宫文物;对香山学宫文史资料进行抢救性归纳、整理、研究、保存;对散落尚存的构件进行抢救性收集保护并移至专门场馆如中山博物馆加以保护。

二、加强对学宫历史的宣传及活化利用。

建议在新落成的中山博物馆开辟中山教育史展区,对学宫文物及历史资料进行专题展览,进一步扩大学宫文史影响力;同时利用报纸、电视以及新媒体等渠道对学宫历史进行宣传,以此提高学宫作为香山文化名片的知名度。

三、将学宫重建纳入香山古城规划建设。

建议在利用现有历史遗存发展“香山古城”文化旅游的同时在香山古城复建学宫,使之成为香山古城重要的文化历史景点;参考江门市新会区的“学宫文心”项目经验,打造中山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儿童入学礼、青年成人礼的举行地,考生祈福地,同时成为我市香山古城吸引市民、外地游客的重要磁力场,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作者:市政协委员孔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