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政之声 > 正文

关于大力推动中山沉香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07日    



沉香是中山乡土珍稀树种,品质优良、用途广泛,链接了亚热带特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生物制药业和旅游产业,而且具有厚重的文化价值,是香山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

一、基本情况

中山市是土沉香(白木香)的主要野生分布地之一,共有4万多株,约占全国野生土沉香存量的50%左右。主要集中在五桂山区域,其中约有1万株的野生土沉香种群分布于田心公园旁的石井坑,是全国已知最大的野生土沉香种群。2011年,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山市“中国沉香之乡”称号。近年来,不少企业家致力于沉香人工培育种植。至2021年底,全市范围内各类沉香树保有量约600万棵以上。

目前,已将沉香作为产业规划发展的有海南、茂名电白和东莞。从三地沉香产业产值来看,分别为10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并初步形成了区域知名品牌。东莞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规划构建莞香全产业链,打造千亿莞香产业集群;电白沉香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规划到2025年将沉香打造成100亿规模;海南2019年将沉香列为海南省重点发展的“第四棵树”(椰子树、槟榔树、橡胶树、沉香树),预计到2025年沉香销售额达到200亿规模并推动形成“千亿元”沉香产业。相对于这些地区蓬勃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愿景规划,最早拥有“中国沉香之乡”称号的中山,全市涉沉香产业企业仅 68 家,且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2020 年、2021年创产值不到3亿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发展思路不清晰

中山虽获“中国沉香之乡”称号,但缺乏宣传推介,鲜为人知。沉香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五桂山”地理标志和“香山香”等集体商标,如何授权使用也有待研究。因我市种植土地有限且劳动成本较高,自然条件不允许开展沉香树大面积种植,对既有野沉香资源保护和本土沉香产业情况缺乏摸底和研判,始终没有整体部署和清晰规划。沉香企业体量偏小,缺少骨干龙头企业,沉香销售场所分散,价格、产品定位局限于小众,产业集聚度不高。目前没有具体职能部门对口负责,整个行业处于自生发展阶段。

(二)科研支撑不到位,“药食同源”是瓶颈

中山沉香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以销售手串、线香、精油和粗加工工艺品为主。产品的创新研发、精细加工上深度不够,商业化价值不能较好体现。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对沉香的研发还未深入,沉香的药用、保健价值未被深入开发。受当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约束,沉香不能以食品进入市场流通,沉香保健品、食品开发受限,制约了沉香产品多样性的开发和推广。

(三)行业标准不完善,质鉴、市监难度大

受原材料短缺和高利润的双重影响,假货和以劣充好问题扰乱沉香交易市场,大多数消费者真伪难辨,无鉴定标准成为沉香产业化的主要制约。除了2个沉香行业标准,沉香种苗及繁育、种植技术、结香技术以及结香质量鉴定等方面的地方标准缺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沉香标准体系。在交易市场监管环节,除了药用沉香,其余沉香市场特别是沉香加工产品(精油、线香等)的抽检中,没有明确、规范的执行标准来为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标准支撑。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沉香文化资源和沉香产业发展优势的专项研究

一是将沉香列为香山文化资源“第一文化要素”开展研究。“香山”在隋唐之前因盛产沉香而得名。沉香文化在香山源远流长,有古香林寺,香林庙等重要的文化遗址及历史遗存,有香洲,周边跟香有关联的香江、香港。可以说挖掘、推介沉香文化是香山古城复兴、浓墨重彩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的题中之意。目前,茂名、东莞、海南等地分别提出打造“香都”“香市”“香岛”,中山可以提出重塑“香之源头”,推动中山与东莞、茂名电白形成南粤沉香产业三级链接,从“源”到“市”再到“都”,厚植香山古城的沉香文化。

二是加强对中山本土野生沉香的保护和利用。依托独特的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中山区域原生态野生沉香异常珍贵。建议广东省沉香属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申报成功后,发挥其科普宣传功能,通过田心公园栈道宣传牌、视频宣传片等形式展示沉香的生态特征、生长习性及保护价值等,宣传沉香文化知识,号召广大群众共同加入保护队伍。

三是依托文化活动拉动沉香产业发展氛围。在香山立县870周年之际,亮出“中国沉香之乡”金字招牌,在高速出入口或者高铁站出入口树立“欢迎来到中国沉香之乡”大型广告牌;在博物馆设沉香文博超市。借鉴唐宋时期文人雅士的娱乐项目,在香山书房推出“试香”节目,开展斗香、焚香、嚼香、品香等文娱活动,融合中医药文化、养生文化、禅修文化、会展演艺文化等,加深现代人对“香”的理解,使中山成为沉香终极体验之地。创办“香山沉香文化艺术团”,举办“中国香文化(香山)博览会”和行业内权威论坛,让海内外与香文化关联的企业参与其中。

(二)纳入政府产业规划,共谋沉香产业发展远景

一是做好全市沉香文化及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以用途、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供需关系为导向,统筹、指导全市沉香产业发展战略、形象、市场定位,在与文化旅游结合、大健康等领域寻找发展方向,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重启五桂山沉香小镇规划建设,将桂南村作为试点建设成集资源保护、科普示范、休闲康养、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沉香特色乡村、共享农庄或田园综合体,促进中山乡村振兴。

二是确定沉香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沉香产业链的“链长”。建立中山市沉香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畅通政府和行业协会、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的沟通渠道。争取国家、省、市对业态发展的支持和林业产业、文化产业、科技支持等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借助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政策优势,推进沉香新产品开发先行先试。

三是政府搭台主导、行业协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合力前行。支持行业协会主动作为,推进中山本地行业标准的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结合大涌红木家具、古镇灯饰等中山特色产业“搭伙”推进,尤其在文旅、康养等领域为企业发展解决障碍、提供便利、指引方向。

(三)科技引领与行标建设并重推进,夯实沉香品牌发展基础

一是引进新技术以及知名专家团队共建各类研发平台,鼓励原创性研究。将五桂山作为沉香产业发展战略据点,借力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相关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支持开辟含沉香的中成药、保健品、特医食品等研发生产基地。建立中山市沉香鉴定机构、制品科研中心、种子基因库、科技产业园,构建“保护—研发—利用”的产学研模式,形成沉香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二是支持深加工技术及成果在中山转化,突破传统沉香产品同质化的缺陷。着力将中山打造成为“世界沉香深加工城市”,开展沉香和沉香叶功效的科学内涵研究,提升沉香综合利用水平,根据药品、香料和文化属性,开发创意新颖的养身、养心和保健类的日化沉香产品及沉香文创产品,融入大众日常消费。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包装”输出中山特色沉香产品到海内外,努力打造“香之源”中山品牌符号,拓宽沉香产业链的发展。

三是引导科学鉴定中山本土沉香品种,注重沉香行业标准建设。沉香的母树白木香树原生地在古香山地区,是独占地利的林业品种。由于本土沉香生产中断多年,不同产地的树种引种中山本土,种源混杂,需要鉴定中山本土沉香品种,对本土种植场的树种提纯复壮。建议中山食品药品检验所扩展检测项目,对流入中山交易市场的沉香进行抽检,制止假沉香、伪沉香搅扰中山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保证中山沉香和深加工出品质量。推动“中国沉香标准制定地”的申请,联合标准化专业机构,抢占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