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城如何深入推动?市政协委员这样建言献策

打造中山特色IP 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统筹/张倩文/ 本报记者张倩 谭桂华 徐钧钻 陈伟祺 付陈陈 见习记者江慎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十项重点工作中提出:深入推动文化兴城,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市两会期间,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围绕文化兴城的推动工作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他们认为,中山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山特色“文化基因”,打造中山特色IP,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挖掘文化名城基因,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中山古称香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层次的动力支撑。市政协委员、民革中山市委会副主委黄健敏建议,要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水平,夯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基础。

黄健敏建议,要将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更紧密结合,以文化赋能城乡建设,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深入。“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纳入中山正在推进的美丽中山、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实现整体有机融合保护。”

市人大代表、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渊说,南区华侨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名人资源和侨房资源。接下来,南区街道将依托独特的侨乡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乡村振兴,将分散的侨房资源整体活化保育利用起来。同时,深入挖掘老建筑、古村落等文化内涵,一条接一条地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推动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格局。

市人大代表、石岐街道党工委书记劳国南表示,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国家级名录的历史文化街区,今后要从完善基础设施、修缮文物和历史建筑、整治公房、立面改造步行街、提升背街小巷街景、治理危房、私人物业收储或征收等方面,将孙文路历史街区打造成为讲述“老城故事”、寻觅“老城记忆”的亮丽名片。

市政协委员胡汉超建议,珠中澳牵手共建香山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三地轮流举办“香山文化论坛”,将保护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相衔接,促进产业发展和民众增收。

打造中山特色IP,助力文化兴城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萧亦充表示,将从三大方面做好文化兴城工作,一是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在挖掘好“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依托郑观应故居等重要景点改造升级,让传承历史文化的旅游线路更好地展现出来。二是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通过市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开放、市文化馆功能的完善和扩建、市美术馆新馆的建设,以及打造100家“香山书房”,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升级。三是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如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游戏游艺等优势制造业提质升级;通过推动旅游景区品牌的建设,如新增一批3A级以上景区、推动三乡温泉片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盛潼(中山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越安认为,中山要实现“文化兴城”,就应打造自己的城市超级IP。一是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深入发掘中山的名人文化、华侨文化、非遗文化、城市特色、风土人情等工作,通过整理和总结,抓住中山城市内核;二是积极借助省内外打造城市超级IP的成熟经验和资源,塑造有中山特色的城市超级IP;三是活化城市IP,通过一系列营销事件和日常运营让城市IP活起来。

市政协委员、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首席编辑黄廉捷认为,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就要增加本土特色文化载体建设,如“中山咸水歌”是中山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他建议,中山应集中建设一座综合性、现代性、内涵丰富,集中山水乡特色、农耕发展、疍民风情等于一身的“中山咸水歌展示馆”,充分利用好中山这个特色文化IP,唱响“中山咸水歌”品牌,助力“文化兴城”。同时,以“中山咸水歌展示馆”为中心打造文旅片区,让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领略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