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报 > 正文

第76期简报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09日    

第七期

(总第76期)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年5月8日


编者按:

最近,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就“孙中山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撰写了两篇文章,现予刊发,供参考。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粤港澳大湾区要注重人文价值链的发掘与融合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丘树宏

【引言】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研究理论、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任务时的讲话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

——毛泽东:1973年5月在谈到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时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习近平:2014年9月24日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一】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用“三个伟大”评价孙中山先生,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崇高地位。“三个伟大”其实也是延续着从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高度评价,包括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用了“二十世纪的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这样的表述。

以上这些,主要都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评价孙中山的,社会各界都理解和领会得很清楚、很透彻。

然而,对于毛泽东和习近平这两代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用了同样的句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来论述孙中山,各界却重视和研究得很不够,甚至有些忽视了。

毛泽东、习近平这是从文化的角度评价孙中山的,但它与政治上的评价同样重要。可以说,有政治上的评价,加上文化上的评价,才是对孙中山的全面评价,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和了解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孙中山。

【二】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和诠释。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是指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孙中山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现代传统的代表;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也应该包括总结和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另外,这里所说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的“孙中山”,还兼具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这是政治文化的层面;另一个是指孙中山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新传统,这是历史文化的层面。

“孔夫子”与“孙中山”,实际上包含了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新旧两种传统。毛泽东和习近平在谈到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传统时,都强调要总结和传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珍贵的遗产”,“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的“孙中山”,从第一层含义中又升华出第二层含义,即他既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继承者,又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现代传统代表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孙中山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为突出。

“孔夫子”与“孙中山”虽然内涵和外延都有不同,但其间存有着历史的必然联系,存在着一脉相承的经络。这种历史的联系,这种一脉相承的东西,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古往今来的延续与发展。在这个延续与发展中,有变化,有改进,还有对传统的革新。“孔夫子”与“孙中山”,一个代表“古代的中国”,一个代表“现代的中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两段历史、两个伟人、两种文化,生动而全面地体现了这一历史的经脉联系。这种联系虽然由于时代的不同、阶段的区别,而涂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却又是始终有机而紧密地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血肉与灵魂完美融合的一个整体。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包括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两个方面,因此,发掘、传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也应当包括总结和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只强调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而不顾及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现代传统,不发掘两者之间的内在渊源,弘扬其作为以一个整体呈现的中国文明,那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还必须指出的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虽然表述的是两个时代、两段历史、两位伟人,然而两个人所代表的文化非但绝不是各自独立的,反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血肉与灵魂完美融合的一个整体。它们一脉相承、前后连贯、互为彰显。因为孙中山也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和蕴含,在这个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生发和创造了一种顺应历史潮流和世界潮流的现代文化,从而使两者神奇融合,构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文明。

【三】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论述,首先从文化的维度补充和完善了孙中山的形象及其作用,或者说是从更高的层面提升了孙中山的重要地位,这样也就为如何进一步研究孙中山,更好地发掘、传承和弘扬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更好地利用孙中山及其思想、精神为现实和未来服务,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这,就是“孙中山文化”。

2007年,孙中山家乡中山市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在文化名城建设战略中全面实施“孙中山文化工程”。

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精神符号、文化符号,孙中山既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为此,“孙中山文化”这个崭新的概念才应运而生。

“孙中山文化”应该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孙中山文化”的特质是,它是中国近代文化的灵魂,既领导和印证了近代中国甚至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将继续印证和引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前者是它的历史意义,后者是它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具有厚重的世界性、人类性价值。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孙中山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高度一致的。

“孙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可贵之处是,走出了原有的纪念、研究的各种局限,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纯政治的框框,回到了其应有的人文本原,更丰富了内涵、扩展了外延,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深化和提升。它的提出,将积极推动我们走出一直以来将孙中山纯政治符号化的僵化认识和误区,进而从人文和“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对孙中山资源的开发利用,转而从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产业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孙中山文化”,是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最好的诠释和行动。

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山市在“孙中山文化”建设上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孙中山文化”已经成为中山市最重要的第一城市品牌,为中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大的贡献。然而,“孙中山文化”仅仅由中山市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孙中山文化不仅是中山市的命题,也是广东省的命题,还是国家与民族的命题,甚至是世界性命题。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孔子文化和孙中山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孔子文化工程发展已经有了令人欣喜的开始,而孙中山文化却还未能进入国家的制度化安排。因此,我们建议各方面高度重视孙中山文化,尽快将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和国家战略。

由于孙中山的伟大性,我们坚信,随着时间和历史的变迁,“孙中山文化”将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完全统一,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动力。

(本文参考了李维武《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如何继承?》部分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要注重人文价值链的发掘与融合

——以“孙中山文化”为例

丘树宏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应该说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过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这为粤港澳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了新使命。

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总结一下湾区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比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当然首先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考虑的,其发展的核心,无疑是经济建设,比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利益共享产业价值链的培育,金融核心圈的共建,全球创新高地的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营造,全域旅游产业的建设、“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的构建,等等。

就经济建设和发展来说,自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尤其是在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提及之后,各界已经阐述得非常充分。然而,大湾区融合发展还有一个核心元素,却似乎未能引起人们得关注,这就是人文价值链。而这,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非常突出的东西,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元素。粤港澳有着非常丰富而集中突出的人文价值链,而这正使得这个大湾区的交融与合作具备了最大公约数的核心和灵魂。

首先是历史的同一性。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自古同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又基本同属于南海郡范畴。两千多年来,虽然政制不断变化,但是11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总是维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次是人口的同一性。11个城市,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客家人和闽南语系的族群,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城市特别是深圳等几个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土人口,但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以广府人为主体。

第三是语言的同一性。与人口的同一性一致,广州话是11个城市共同的话语体系,即使外来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广州话的地位也依然处于核心地位。。

第四是文化的同一性。11个城市,除了香港和澳门渗入了殖民文化外,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

因为以上因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出台之前,11个城市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人文的交融,其实就一直伴随着时间和历史的进程,而以各种方式在各个空间紧密进行着。今后,这种人文元素将是大湾区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无形力量,是最高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发掘总结,需要十分智慧地开发利用。

必须提醒和强调的是,在所有这些人文的渊源之中,还蕴含着一个奇迹性的现象,那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11个城市,无不与孙中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不深深烙上了孙中山的印记。这是包括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甚至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群所没有的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

中山,是孙中山的出生地,是他的故乡;澳门,是孙中山从学校走进社会从医的地方;香港,是孙中山赴夏威夷、早年求学和革命的根据地;广州,是孙中山革命的圣地;东莞曾经是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珠海在孙中山时代同属香山县,与孙中山的关系极深;孙中山曾三次莅临肇庆谋划革命;深圳、佛山、江门,都有许多华侨华人追随孙中山革命。11个城市都有着众多的孙中山文化遗存。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个伟大人物与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这样特殊而深厚的关系,注定了孙中山是这个大湾区的人文核心和灵魂所在。

2007年,中山市曾经提出了”孙中山文化”的概念,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孙中山的思想、主义,他的精神与品格;第二个方面是指这些思想、主义、精神与品格背后的文化元素;第三,“孙中山文化”更少不了孙中山本人作为文化人、演讲家,乃至诗人、书法家的文化背景。孙中山,是中华优秀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和遗产。毛泽东、习近平同志在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都用“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总结、继承这样的表述,这说明孔子文化、孙中山文化都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代表。

孙中山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大伟人之一,他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他最早规划了中国的铁路和港口,他的“建国方略”对中国各方面建设都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孙中山是全世界与“一带一路”关系最密切的伟人;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这正是“中国梦”最早的雏形。最重要的是,孙中山文化的特质,除了有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相融合的“咸淡水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特质高度吻合、高度一致。就政治层面来说,孙中山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人文层面来说,孙中山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孙中山文化”应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是旗帜和品牌。因此,建议:

在孙中山家乡中山市成立粤港澳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负责大湾区孙中山文化交流的统筹协调,并引申到所有的人文交流工作。

在11个城市成立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或当地名人文化交流中心,结合当地人文与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相呼应、相连接。

以孙中山文化为重要载体和媒介,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与国内外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当然,“孙中山文化”还必须结合珠江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近代文化,以及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新旧时期的移民文化来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和国家战略。

总之,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各项工作安排中,我们要将“孙中山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来部署,并将它作为11个城市共同的人文价值链,作为利益追求最大的公约数,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从而推进和保障大湾区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有的贡献。


2017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