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报 > 正文

2016年第3期简报

发布时间: 2016年02月25日    

第三期

(总第58期)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6年2月25日


合唱“七子之歌”实现精准扶贫

――市政协办联合帮扶紫金县宝洞村的实践与启示


2月4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受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的委托,中山市政协副主席王志强率中山市政协办、中山交通运输局、中山海事局、中山航道局有关领导及驻村干部到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宝洞村看望和慰问贫困户,送上新春祝福,同时召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座谈会。

座谈会上,宝洞村支部书记邓焕兴、龙窝镇镇长黄少波、紫金县副县长叶建勋、中山驻紫金县工作组组长郭明星、河源市扶贫办副主任邓春华等发言认为,帮扶单位对宝洞村的帮扶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真见成效,体现为领导重视、资金投入、帮扶力度和工作成效有等四个“超常规”,使全村面貌发生了变化,群众满意,成效显著,同时大家还高度表扬了驻村干部不负使命,克服困难,既完成好“规定动作”,又拿出“自选动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座谈会现场,联合帮扶单位还赠送了一台东风轮式拖拉机(旋耕起垄机)给宝洞村委会,向贫困户赠送了春节慰问金,并向“龙窝提线木偶戏”剧团赠送支持资金。

扶贫方法论:合唱“七子之歌”力求增强精准扶贫实效

2013年以来,按照省政府开展新一轮对口扶贫部署和精准扶贫的要求,以中山市政协办牵头,联合中山交通运输局、中山海事局、中山航道局共同对口帮扶紫金县龙窝镇宝洞村。实施帮扶工作以来,四个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和带动帮扶资金950多万元(其中拉动社会投入资金400万元),落实仙人草示范种植基地、金萱茶种植等产业帮扶,50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投入100万元入股紫金县临江工业园区使宝洞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原来不足万元跃升至16万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五保、低保户也达到8000元的人均收入,脱贫率100%。宝洞村2013-2015年连续三年被龙窝镇评为先进村。

是什么力量让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在三年时间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介绍,联合帮扶单位自2013年5月开展对口帮扶任务以来,按照省的工作部署和中山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围绕“增强‘两委’班子能力、完善生产生活设施、落实民生保障措施、打造造血功能项目”这一脱贫致富总体工作思路,瞄准贫困户稳定脱贫和贫困村面貌改变两大目标,精心部署、科学谋划、真情帮扶,用真情合唱出一曲“七子之歌”,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重责任谋扶贫,实施“结对子”工程。通过加强领导与科学谋划相结、“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相结合,“精准扶贫”与“普惠民生”相结合,按照“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原则,瞄准目标进行科学谋划,制定了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帮扶方案和年度计划,并将计划逐年分解,有序推进。

二是重产业建长效,实施“抓票子”工程。帮扶工作抓住产业出效益这个道理,出资帮助宝洞村成立了南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仙人草示范种植基地、金萱茶种植等产业帮扶,采取“资金扶持和项目补贴”、参与主导产业合作经营的办法,支持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建立项目、扩大项目生产,实施开发式扶贫。

三是重建设强基础、实施“硬底子”工程。通过完善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建设学校、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全面夯实。

四是重民生强保障、实施“盖房子”工程。帮扶单位三年通过各种渠道,鼓励村民拆泥砖房建设新房,前后补助77户农户进行了农房改造,从而圆了农家的“安居梦”,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展现出新农村的面貌。三年还出资60多万元为全村群众全额缴交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参保率达100%,避免了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和医疗帮扶扎实开展。

五是重智力扶贫,实施“爱学子”工程。三年开展了蓝野猪养殖技术、茶叶种植、外出务工劳动权益保护等技能培训,每年春秋两季向贫困户子女实施教育补助,发放“普九”补助款各800元,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开展奖教奖学活动,奖励2014年、2015年两年考取本科、大专、中专院校的宝洞村学子共9万多元。

六是重文化扶贫,实施“文明因子”培育工程。一是“种文化”,开展“美化乡村”行动和观念扶贫,让乡风“好”起来。二是“记文化”,将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村史馆”,让人文精神“留”下来。三是“送”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民俗文化“活”起来。首先是送戏下乡、送书、送文化设施下乡下乡。积极推动和支持发源于宝洞村、有着130多年历史的龙窝木偶戏团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牵线搭桥让木偶戏回到宝洞村设立传习基地,弘扬传承宝洞村历史人文、增强村民文化自信。

七是重党建强组织,实施“强班子”工程。一是组织宝洞村“两委”干部到中山交流学习,开阔了村干部的视野。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2014年投入100万元入股紫金县临江工业园区,每年为宝洞村委带来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回报期30年。三是固本强基,加强村“两委”建设。拨出专项资金作为村委服务常态化办公经费,每天安排一位村干部轮值,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宝洞村因此成为紫金县第一个实现村民服务常态化的行政村。四是加强村“两委”硬件软件建设,实现村委“五有”,落实和规范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建促发展的长效机制。

扶贫启示录:产业帮扶、保障帮扶和文化帮扶同步推进,力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房子新了,道路宽了,村容美了,文化气息浓了,生活更有奔头了。如今漫步宝洞村,处处透露着生机和活力。

扶贫“双到”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场“持久战”,其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值得关注的是,联合扶贫工作组怀着对宝洞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注重产业帮扶、保障帮扶和文化帮扶同步推进,力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此举给其他贫困村扶贫不无启示和借鉴意义。

宝洞之变,是高位推进“双到”扶贫工作任务的成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一项新的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一项艰苦性的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同志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要求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加强部署,高位推进,做到感情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对策到位、协调到位、创新到位,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完成上级赋予的“双到”扶贫工作任务。他做好示范表率,亲自抓帮扶资金筹集,为扶贫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实百姓“幸福清单”提供有力的、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每年亲自深入宝洞村调研并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实际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山市政协办联合扶贫工作组的经验证明,只有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才能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宝洞之变,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理念的务实之举。民生福祉,民之所向。联合扶贫工作组坚持以人为本,在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在民生保障上精准发力、在夯实基础设施上精准发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精准发力。一方面“量身定制”精准扶贫,在科学摸清贫困人口底数的情况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实施产业特殊困难群体,加大救助扶贫;始终以贫困地区民生为重,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实施好危房改造、种养补助、教育扶贫、救助特殊困难群体等项目;另一方面在完成扶贫规定动作之外,规划民生清单“普惠全民”,在群众意见集中的住房难、就学难、医疗保障等方面发力,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下乡、文化下乡、住房改造、购买合作医疗保险、奖教奖学惠及村民,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实践证明,做好扶贫“双到”工作,必须把“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理念作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好贫困户、贫困村最直接、最紧迫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将实施普惠民生政策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共享普惠、提升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宝洞之变,是一支素质过硬、积极有为的干部队伍的带着感情真扶贫、切实为民办实事之举。联合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扶贫干部的选派工作,同时加大派驻干部的培训和督查考核力度,不断提高派驻人员的能力水平和责任心。扶贫干部以认真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入到“双到”工作中,扛得住辛苦、耐得住寂寞,团结守纪,勤奋工作,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真正使驻村工作过程成为为民办事、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勇于在工作中出点子、想法子、担担子,带着感情真扶贫,切实为民办实事。联合扶贫工作组经验证明,要把扶贫“双到”工作做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依靠一支素质过硬、敢干敢闯的扶贫干部队伍。

宝洞之变,是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的积极探索。联合扶贫工作组立足宝洞村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通过“五条路径”将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建设新农村、与当地资源优势、与自主脱贫有效结合起来,让各个受帮扶的贫困户长期受益,不因扶贫工作组的退出而返贫,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长期有效。一是“入户调查+意见征集”,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分步实施;二是“积极动员+结对帮扶”,注重跟踪督查确保扶贫工作实效;三是“农业发展+产业造血”,整合资源强化脱贫发展合力;四是“重视教育+文化引领”,以智力扶贫提升内生造血脱贫能力;五是“建设扶贫+改善环境”,以民生为导向重点纾解民困惠民利民。

宝洞之变,是重视“文化扶贫”,提振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精气神”的生动实践。在贫困地区,人们的贫困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贫困,更是社会资源的贫困,即智力贫困、信息贫困、观念贫困、文化贫困。“扶贫先扶人,扶智先扶文”,中山市政协办联合扶贫工作组充分发挥宝洞村文化氛围浓厚的特点,将文化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在扶“志”上用真功,重视转变“等、靠、要”思想,大力倡导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精神;二是在扶“知”上用真功,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素质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在扶“文”上用真功,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大力开展农房改造、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文化传承工作,一个个“文化因子”为精准扶贫增添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提振了群众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精气神”;四是在扶“德”上用真功,加强“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给予扶贫开发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形成文明健康、勤俭节约、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中山市政协办联合扶贫工作组经验证明,推动扶贫开发,应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结合起来,既注重拔经济生活上的“穷根”,又拔思想文化上的“劣根”,在“摘穷帽子”的同时,戴上“文化帽子”,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物质上、精神上大大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应该说,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也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难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要求部署,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达到小康水平,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基础。通过三年的帮扶宝洞村,联合帮扶工作组的体会是,做好对口帮扶工作,领导重视是基础、民生为重是底线、科学规划是前提、加快发展是出路、目标分解是关键、组织检查是动力、同心合力是根本、责任帮扶是保障、长效机制是要求、人的发展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