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 正文

顾伯平:人民政协文化浅析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07日   来源: 民革中央   作者: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顾伯平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是对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人民政协要按照人民政协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政协委员的新期待,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探讨人民政协文化,为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不竭的智慧源泉与精神动力。

人民政协文化是对我国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协商民主实践的精神凝练。新时代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牢记新使命,遵照新要求,着力新作为,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探讨人民政协文化及其内涵,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政治文化素养、思想理论水平和履职尽责能力。

人民政协文化是什么

人民政协文化以讲政治为核心要义;以爱国团结、民主协商、实事求是、体谅包容、求同存异、和谐共存等精神为关键要素;以规范性、传承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化规则为基本要求。

人民政协文化是协商文化。在人民政协这个协商平台上,所有的主体都“有事好商量”,凡事“商量着来”,协商渗透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政协处理问题、开展工作的最基本原则,是政协组织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最鲜明的风格。

人民政协文化是“实事求是”文化。求真务实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我们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以利于政府集中正确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政协文化是包容文化。人民政协坚持阶层不同目标同、界别不同理想同、利益不同大局同、意见不同责任同,具有组织上最为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鼓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各种看法得到充分表达,使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反映和关切,使各种智慧得到交汇和融合。

人民政协文化是和谐文化。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突出以和为贵,促进各利益主体的共存、共生、共利。和谐文化一旦形成,就具备一股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人民政协承认矛盾,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讲究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共存,最终实现政通人和。

人民政协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人民政协为人民民主而生,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实现了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人民政协文化必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当代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是对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人民政协要按照人民政协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政协委员的新期待,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探讨人民政协文化,为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不竭的智慧源泉与精神动力。

为什么人民政协会形成这样的文化

一般而言,“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运作,都以相应的政治文化为前提,都在一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进行。人民政协文化也是如此。

人民政协文化具有“红色基因”。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文化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确保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用力。

人民政协文化体现“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称作“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要求认真组织“五一口号”系列纪念活动,重温多党合作历史,弘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秉持了革命志士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革命成果,是对孙中山先生救亡图存、实现民主共和理想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人民政协文化源于“历史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人民政协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人民政协文化长于“伟大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人民政协文化在实践中始终鼓励各党派、各界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言之有据、不道听途说,言之有理、不主观臆断,言之有度、不偏激偏执,言之有物、不大而化之。

人民政协文化符合规律、顺应趋势、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人民政协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形成的人民政协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人民政协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是符合规律、顺应趋势、面向未来的,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的民主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宝贵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