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云林新竹野柳,桃园苗栗宜兰

发布时间: 2009年10月10日    作者:高渭彪(原政协副主席)  
   太阳从对面山岭冒出了一丝金光,阿里山远近分层的峰峦开始了光与影的幻化。
   这是5时28分,夏至过后第四日,祝山观景台千名游客幸运地看到日出的一幕。半分钟之后,从东南向玉山方向漫舞过来的薄雾迅速为群山拉上了一幅半透明的帷幕。山谷之间,云海霎时变得浓密厚重起来。游客们欣喜地互相祝贺“好运气”。
   阿里山的日出不如泰山日出之壮美雄奇,也不及黄山日出之绚丽多彩。不过,能站在珍贵的八重樱下面观赏日出,让透露着森林馨香的晨雾轻抚身心,自有另外一番情趣。
   阿里山在台湾中部偏南,是十八座高山之总称,跨北回归线,是中央山脉的一个段落。山中原产扁柏、红桧等珍贵树木。1900年6月12日,日本人开始勘察,统计约有30万棵原生桧木遍布阿里山区,从此开始了滥伐,专门修筑从嘉义到阿里山的铁路向外运送桧木。至1945年9月二战结束,红桧扁柏等珍贵古树巨木几乎被伐尽。1963年地方政府将红桧列入保护,在残林地营造人工桧木林,如今已长到胸径一抱粗。
   漫步阿里山腹地,点数幸存的红桧原生巨树,只得树十株。处处是树桩残根,一些树兜张着乌黑的大口,直径有三、四米,其内可以站立一百个人。个别的残桩上长出新苗,被人们命名为“三兄弟”。“四姐妹”、“三代木”。
   一些永远失去了生机的树桩,因其形似,被称为“象鼻木”、“公猪木”、“永结同心木”,真是让人心痛的幽默!人们将原生的千年古桧称为“神木”,建“树灵塔”加以膜拜。
云雾缭绕的阿里山,如今是一片浓绿,补种的桧木林犹如天兵列阵,小草、灌木、野花、苔藓、蕨类,铺满了每一处空间。樱花刚刚谢去,木兰及时绽放着。射干菖蒲的花像鹅黄色的一排小蜻蜓列队在绿水清波上滑行。天鹅绒般厚大叶子的毛地抽出又高又直的花穗,是一串串紫红或纯白的小铃铛。一叶兰躲在树根或岩缝低处半露红装。
   海拔900至1400米高度较缓的山坡林地内被有限度地开发出小片茶园。更低的山坡自然长着绿竹,间杂一些槟榔园林。
   台湾三分之二是山地及丘陵,有大屯山、基隆、澎湖三大火山群。由于地处亚热带,四面环海,年降水量约2500毫米,因此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为58.5%,有山皆绿。地势的高低变化形成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立体气候,使得植物品种相当丰富,统计约为2400多种,是宝贵的基因库。在一些山谷中,仍可见到“活化石”植物莎萝。
   台湾木材积蓄量达3.6亿立方米。70年代以后,从木材生产转变为森林保护、水土保护以及生态旅游,而今的森林产值相当于当时的二十分之一。
   为了改善森林生态,只在条件十分优越的地带开辟很小块的茶园,生产高质优价的冻顶茶、高山乌龙茶。限制在山地建房设厂,禁止采摘植物及捕猎动物。
   原先住在山区的原住民(高山族,后来细分为“九大族群”),已逐渐迁出山寨,一部分到本岛北部或西部城市就业居住,一部分保留在东部纵谷或南部丘陵务农,消除人类对山区生态的影响。高山青,涧水蓝,“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已远别家山。我在花莲县大山里兜游半天,找着布洛湾,在翠绿如蓝的山谷里,泰雅人的山寨了无人踪,只有一座蛮石雕刻的原住民形象让外来人望山凭吊。
   太鲁阁是一条大峡谷的名称,位于花莲县内,长数十公里,立雾溪以百万年不懈的努力,将大山切割成狭窄而深邃的溪谷。深入峡谷,山风阵阵,燕子翻飞,峡谷岩石断面流纹飘逸,色彩古雅而清丽,间有清泉喷吐,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大理石峡谷。在只有燕子才能停歇的山崖洞穴、裂隙周围,赫然悬挂着各种岩壁植物,即使只有“一线天”的峡谷深处,仍然生机盎然。
   离太鲁阁风景区不太远的太平洋岸边台地,矗立一座巨大的水泥厂。在粤西、粤北,崩山毁地的水泥厂见得多了,全部是空气中烟尘滚滚,废气呛人,地面沙石散落,公路坑坑洼洼,就是污染大户。但就在我眼前的一座工厂,并不见其大煞风景。我请司机把车子停下来,细细地察看究竟。这是一家年产约5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坐落在宜兰县与花莲县交界处的和平溪的出海口旁边一片冲积台地上。和平溪从青翠的台湾东部山脉夺峡而出,向东流入太平洋。一条跨越苏(澳)花(莲)公路上方的、全密闭的廊式输送带把大山与工厂相连。矿石(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石灰石)从山中打隧道采挖。在洞口,有一座半球形全密封而透光的车间,将矿石破碎,由皮带机以全密封方式直接送入窑炉。(好一个全密封!)一个大型水泥厂没有使得山体破坏,实在是难得了。当我进一步发现,原来水泥厂和一座火力发电厂是“龙凤胎”,让我心里满意。看那巨大的电厂烟囱,不闻二氧化硫气味,电厂内没有堆积如山的煤灰,让我明白其中的奥妙。燃煤锅炉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酸性有毒气体,酸雨之主要源头)已被收集,同一部分石灰石发生化学反应,成为石膏。石膏是生产水泥的首要辅料,台湾正缺这种资源。电厂的煤灰正好成了水泥生产的配料。这样的水泥与发电厂联合工艺,加上工厂与矿山的巧妙连接,使废物全部得到利用,污染减至极小,工厂的经济效益好是必然的了。而其生态效益更加可观:山体受到保存,植物不受酸性气体危害,工厂四周达到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提到台湾产业,台中的发电厂曾经是亚洲最严重的排放有毒气体的巨无霸。为了减排,台湾努力削减火力发电,兴建清洁能源。目前,核发电能力已经占到台湾总供电的31%,风力发电机组在2007年已达103套。
   一种好的产业路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政策的引导,法规的约束,以协调近期与将来、社会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高山之青,涧水之蓝,除了上天之恩赐,还需要人类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少些欲望,多献智慧。
 
原 野 绿
   除去山地和丘陵,台湾的平地面积不到三分之一,最主要的平原是本岛西部,面临台湾海峡的嘉南平原。
   如果把台湾岛比作一条虱目鱼,嘉南平原就是肥美的鱼腹。这一带盛产稻米、甘蔗,历来被称为台湾米仓,东方糖库。水果、蔬菜的产出亦十分丰富。
   从台北沿一号高速公路向南,过了彰化县,眼前就出现平展的田野,直到嘉义、台南一带,都是满目青翠,田野葱茏。
   中央山脉向西泻下大大小小数十条溪流,大多是又短又浅,下雨时大水冲击一阵,雨过后水干露出溪底石头。以往,这些不通人情的溪流并没有给嘉南平原带来富庶。1920年开始修筑鸟山头水库,十年之功建成,并开挖了总长度1.6万公里的灌渠系统,从此,嘉南平原成了可四时灌溉的沃野。
   主要由嘉义,台南两个县以及彰化县、云林县的一部分构成的嘉南平原,面积4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3250平方公里,约占全岛耕地约三分之一,所提供的稻米、甘蔗、杂粮、水果、蔬菜占了台湾农产品的主要部分。近年来,有机稻米、休闲农庄的出现,将传统农业推向生态产业的高台。
   有着108年历史的台湾农会在发展台湾农业中起了重大作用。几经转变的这个台农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法人组织,目前分为省、县、乡三级机制,以市场导向指导农业重视农产品的商业化。台农会负起农业推广、经济业、金融业、保险业、国际农业合作业五大功能。
   台湾农民以很少的土地生产出大量优质农产品,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涉农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在全岛历历可见。在本岛南部,县级公路两边每隔几十米就有水果批发店或零售摊档。鲜艳的莲雾(水蒲桃)、甜蜜的释迦(番荔枝)、爽脆的芭乐(番石榴)、间黄杂绿的香蕉、菠萝、芒果、柑橘,还有甜瓜、西瓜、玉米、花生、菱角……,让人看花眼,赏累了嘴。
   台湾人十分珍惜赖以生存的土地,痴情爱护耕地。富裕的农户把房子建得窄窄的。在台湾也没有豪门大宅。至于围墙院落,更无如此奢望。无论在城镇乡间,神仙庙宇也是一视同仁,与民居“享受同等待遇”。高速公路经过平原,只能花大钱建成高架路,不允许公路阻碍农业生态系统。
2008年初,《中国国家地理》(CNG)组织一大批专家(包括台湾的),有政策研究、社会科学、地球资源、农业经济、植物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权威人物,遴选中国现代“十大新天府”,台湾的嘉南平原得第二名。
 
大 海 蓝
   慈眉善目、金玉之身的妈祖娘娘端坐在庙堂中,从敞开的门面俯视着宁静的苏澳渔港。日正晌午,渔船整齐地停泊在港内。到了傍晚,它们便依次出海。入夜时分,台湾东海岸对开的太平洋沿岸分散地亮起明晃晃的灯光,诱钓鱿鱼(渔民叫“小卷”)的作业开始了。
   台湾适度地发展海洋事业,有远海、近海、沿海、养殖四大类。渔业法于2002年6月19日实施。大小渔港130多处,2000年水产品总量135.6万吨。
   台湾有较详细的水资源保护法令,污水大部分经过处理,近海养殖密度受到约束,因而沿岸海水清洁,少有污染。
   驱车环岛而行,东线苏澳—花莲公路依山傍海,危危一线,有“青水断崖”著名路上景观。青山历历,与碧空蓝洋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早已把临空绝处的惊骇抛之云外。
   台湾本岛沿岸处处有景。最北端的野柳鼻是沿岸地质公园,奇石布阵。沿岸的、小岬角上的、水中的岩石被海浪蚀刻成各种童话事物:食物——蘑菇、豆腐、蜂巢;用物——拖鞋、胸衣、麻绳、烛台;人物——青蛙王子、女皇……。手抚红褐色的怪异之石头,猜想它们的内心世界。远眺青翠欲滴的阳明山大屯主峰,回味山中热气腾腾的地狱谷及滚烫的青磺泉。极目海中似浮若沉的小小基隆屿。观赏似乎有意作为连片景区点缀的粉红色建筑物——金山湾畔核二发电厂。
   转到本岛最南端的鹅峦鼻,早已听闻巴士海岸阴恶的暗涌吞没无数的船只。一座雪白的灯塔屹立将近百年,是惊魂未定的水手们救命之星。
   久闻大名的“落山风”将我的遮阳帽吹落三次,差点送给了巴士海峡。横扫吹沙滩的巨风激起卷岸白头浪,随心所欲地将海滩细沙夹持凌空撒泼,一并发力攻击由露兜(气根强韧不拔的海岸植物)围起的海滨城堡。
   佳乐水是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海岸线,近岸是砂岩及珊瑚礁,巨浪轮番拍打撞击,声若行雷,状如崩雪,形成海中瀑布,铺就水上银滩。石头被龙王太子顽皮地点化成他的玩物:“观音”、“蜗牛”、“海狮”、“青蛙”、“东方夏娃”……。
   人们在垦丁国家公园忘情地嬉水赏浪,竟冷落了恒春古城东门外地下出火的一大奇观。
水上银滩
 
夜 市 红
   在台湾,夜市是一处特别令人亲近的所在。不但台北、台中、高雄各大城市分别有若干个规模庞大的夜市,就连宜兰县的千人小镇礁溪,也有红得冒火的夜市。
   顾名思义,夜市就是晚上做生意的地方。在台湾,与其称“夜市”,不如叫“夜食”。入夜时分,成万流水般民众拥聚成堆,只为一件事——吃!
   陷入台北士林夜市的迷魂阵,成千上万的小店小摊在狭窄的几条小街两边摆开,千姿百态的食物在灯光及菜牌的映射下,抽吸着数万名食客的口涎。在这里,卖主是皇帝,食客是上帝。凡及摩托、单车、汽车、城管、卫监、保安、警察,一律拒于市外。炸蚝仔酥、炒螺肉、三杯田鸡……,台湾特色小吃让人眼花缭乱。煎、炸、炒、炖、煮、烤、热冲、冷拌、浆汁、胶冻……异香袭人。晋陕、鲁豫、淮扬、苏沪、闽南客家、粤海、京津……风味思乡。
   不论你是谁,不管你从哪里来,大家热情相待,好不热闹。山上野菜、筍、菇、木耳、“野”猪、鹿肉;海中鱼、虾、蟹、贝、水母、苔菜;平原瓜果蔬菜、五禽六畜,都汇入夜市汪洋大海。一种主菜,两样调料,三分钟下肚,干脆利索,连板凳都是多余的。
   本土青年男女、日韩游客、粤港澳浪人驴友,在夜市灯光下一混合,都是黄皮肤一家人,分外亲近。台湾人均GDP接近1.9万美元,一、二百万元NT(新台币,兑人民币4.5:1)的夜市消费是“湿湿碎”。何况除了口福,还有免付费用的眼福呢。
台北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