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走进北欧

——北欧四国暨俄罗斯漫记
发布时间: 2010年03月10日    作者:卢星南  

印象深刻的风景线

   踏上北欧大地,映入眼帘的无数景象,构成了一道道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线。首先是北欧无国界。我们此行历经北欧四国,仅在进入丹麦和离开芬兰时检查过护照,其余行程,从丹麦到挪威,过瑞典前往芬兰,一路绿灯无需检查。不论是搭乘旅游大巴还是乘坐豪华游轮,就好像是在一个国家内城市之间穿梭一样方便自由,一点也没有某些西方国家那种反恐的可怕气息。其次是奔驰车竟用作出租车。在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的大街上,满街跑的出租车,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奔驰车。北欧人为何如此厚待乘客?打听之下,原来是车辆保险费在作祟。北欧人认为奔驰类的高档车质量好,缴纳的保险费低,而中低档车质量容易出问题,需缴纳高保费。出租车老板权衡得失,作出了以奔驰车为出租车的选择。三是北欧人优悠自在,又成为一道风景线。无论是在都市,还是在小城镇,到处都可见北欧人三五成群,坐在街边的太阳伞下悠闲地叹啤酒。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有一条近千米长的啤酒街,街边一天到晚都坐满了叹啤酒的人群。笔者猜想,大概是对啤酒的巨大需求,所以才催生了丹麦生产的世界知名品牌——嘉士伯啤酒吧!

别具一格的城市环境

   北欧四国自然环境优美,尤以挪威为甚,她既有海滨城市的旖旎风光,又有依托高山密林的雄伟气势。由于气候不像亚洲那样炎热,日照时间较短,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绿化与我国有很大不同。走在奥斯陆的大街上,只见其街道两旁一般不植树,但每隔一千几百米,便赫然出现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均是参天大树。这大片大片的森林为都市提供了充足的负离子,令空气格外清新。 
   北欧四国的城市建筑风格各异,分外引人注目。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城市建筑差不多全部是200多年前的产物,外墙为砖砌,屋顶为拱形,以墨蓝色瓦片砌顶,普通为5至6层,外形单调,建筑风格显得保守。笔者在这个城市逗留了3天,居然没有看到一幢现代风格的建筑物。这个城市的建筑太过保守固然引来非议,但经过历次大战仍然能够完整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据说在一、二次大战期间,入侵者一到,丹麦国王即选择举手投降,使本国生灵免遭涂炭,使首都哥本哈根免于战火。对此“投降说”,我们很多人予以谴责,但丹麦人却不以为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爱国观,于此可见一斑。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建筑风格,是传统中略为透露出一丝现代的气息:以古典为主,但现代建筑若隐若现,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十分融洽。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呈现出蓬勃生机的都市。既保存了大量的建于十八、十九世纪的哥特式(尖顶型)建筑物(这些尖顶型建筑物的屋顶形态各异,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又有许多的现代高楼大厦与之并存。特别是城市由多个岛屿组成,到处可见海水,因而又被称为“北欧的威尼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一个现代都市,上世纪曾举行过多次具世界历史意义的大国领袖会议,近年积极发展环保型的电子通信业和生物医药,大名鼎鼎的诺基亚手机,其生产总部就设在赫尔辛基近郊。笔者使用的恰好也是诺基亚手机,很想一睹生产该手机的世界级企业的容貌,于是怀着虔诚的心情,与同伴驱车专程找到诺基亚总部,围绕该总部大厦兜了一圈,才满足地离去。

博大精深的文艺殿堂 

   对北欧四国的文化艺术,我们在上中学、大学,或者小学时就有所知晓。这次有机会远涉一万多公里,来到北欧四国直面向往已久的文化艺术殿堂,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在丹麦,我们伫立在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坐像前,仿佛看到了寒夜中卖火柴的小女孩那让人怜爱的小脸颊;到海边与美人鱼姑娘石像合影,为的是把日夜遥望大海的美人鱼姑娘剪影永留心间;登上位于厄勒海峡出口处的克伦城堡,我们似乎看到了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一剧中王子复仇的刀光剑影。在挪威,我们细细欣赏了雕刻大师维格兰那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柱”石雕及其600多尊花岗岩雕像作品,为雕刻大师以毕生的艺术追求来探索生命真谛而感动。在瑞典,我们漫步在用800万块红砖砌成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随着烛光摇曳,音乐奏起,感到自己正在分享诺贝尔奖获得者那成功的喜悦与兴奋。我们又徜徉在著名的瑞典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门前,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运筹帷幄决胜万里之外的现代经济或军事战略家。在芬兰,刚好碰上富丽堂皇的教堂正在举行仪式,身临宗教现场的我们,心境变得格外的宁静,有一种灵魂得到净化的感觉……

游人眼中的俄罗斯

   经过8小时的旅程,东行列车把我们从芬兰带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在北欧境内,目光所到之处,都给人一种富足、洁美之感,从道路、铁路两旁那些错落有致的、整洁、色彩鲜明的小木屋、小别墅,以及正在行驶中的漂亮的小汽车上就可以感觉得到。但列车一进入俄罗斯境内,铁路两旁的景象就好像换了一种色调,映入眼中的大多是灰暗斑驳的楼房,又脏又旧的小汽车。两个世界的反差是多么的明显!不过目前的俄罗斯有一点变化还是很大的,就是商店的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这些与我国相比毫不逊色。 
   来到圣彼得堡这个俄罗斯北方最大的城市,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参观阿芙乐尔巡洋舰和冬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出这声炮响的巡洋舰,过去我们在《列宁在1917》的电影中看过,今天我们亲自登上了她的舰身。据俄罗斯人介绍,当年发的炮只是空弹,是列宁命令起义工人、士兵攻占冬宫的信号,并非炮轰冬宫(冬宫藏有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不能炮轰)。冬宫坐落在河边,过去是沙皇的宫殿,里面装饰得金碧辉煌,收藏着俄国自己以及沙俄侵略者从世界各地抢掠来的数不清的古玩珍品和举世闻名的雕塑、油画作品。每天从世界各地到冬宫参观的游客川流不息,足见其对世人的巨大魅力。 
   莫斯科是我们早已向往的地方。由于过去的辉煌历史,克里姆林宫、红场和列宁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当自己真的站在红场,却有点失望。红场并非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宽广。据目测,她大概只有两三个足球场那样大。那么,当年二战期间斯大林又是如何在此检阅百万苏联红军的呢?我们暗自思忖。俄罗斯人解释,当年红军是列队走过红场的。列宁墓也不大,它外表像个石头盒子,没有一扇窗户,以巨大的石块砌成,厚实得让人心里沉重。总的印象是,红场根本不能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相比,作为中国人,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红场旁边的克里姆林宫,那里是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地方,按理说应该戒备森严,但并非如此。那天我们正在克宫门口拍照留念,想不到恰遇俄罗斯总统普京从铺着红地毯的台阶上走下来,送别来访的西班牙国王。普京总统与我们近在咫尺,很随和地和我们一些同伴以及其他游客握手,简短地交谈,让我们惊喜地感受到了普京总统的亲民风采,令人难以忘怀。我们中间有手急眼快者按动相机快门,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第二天,当地华文报纸以《中国客人与普京总统不期而遇》的大字标题,对此作了醒目报道。从克宫出来,我们又看到了另一幕镜头,一支约有100多人的游行队伍,大多数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打着印有铁锤镰刀图案的红旗,拉着手风琴,在绕着红场游行。整个过程没有警察出现,也没有人围观。游行队伍十几分钟后渐渐地消失在大街的尽头……

(作者是中山市政协办公室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