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那些学生 那些事

发布时间: 2010年03月12日    作者:李 凌  
   在中山一中这所百年名校里,我已经走过十五载,辉煌和挫败交织,欢笑和眼泪共存,始终无怨无悔。窗外的花儿开了一季又一季,身边的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那些由师生共同演绎的故事,或短或长,或浓或淡,或悲或喜,多多少少都留在了我的心中,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故事一:有一个姑娘名叫璇。
   璇长得矮小,始终坐在第一排,上课时两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表情也很丰富。当她听懂了,圆圆的脸庞充满笑意;出现疑问时,眉宇间呈现川字,小嘴微微撅着;听到或见到好笑的事,就会发出响亮的笑声,旁若无人,让不熟悉的人诧异。就是这么一个稚气难脱的孩子,在2007年高考中夺得全市文科第一名。
   有人说状元是“撞”出来的。此言不尽其然,如果熟悉她的人就不会认同。她的书本上总是五颜六色,那是她自己才知道的标记,还总是把一个备忘本放在身边,将需要强行记忆的东西写在上面。下课间隙、自习课上,只要有老师出现,她一定守在身边,问个不停,手里有书有本有试卷。
   天道酬勤,她的努力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很优秀。校运会上,长跑是她的强项,每次都能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同班同学都知道,每天放学后到运动场跑步是她的习惯,从小学至今,坚持不懈。她明白身体健康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她是孩子,遇到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也会烦恼。毕业前,校党委发展学生党员,从入党积极分子中挑选。她的条件成熟,也渴望入选。作为班主任的我,因为指标有限,权衡再三,觉得她年龄还小,人又单纯,也不想由于此事使她备考分心,于是没有上报她作为候选人。有几天,我发现她闷闷不乐,身体也欠佳,于是找她谈话。她直言相告原委,让我心里不安,但还是推心置腹地跟她谈了自己的想法。只见她破涕而笑,连连道歉。第二天状态完全恢复,好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用“勤奋、刻苦、单纯、快乐”就可以概括璇的所有特点。在她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杂质,只有学习上的对与错。除了学习之外,她不会为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龃龉而烦恼,更不会为不存在的东西想入非非。
   进入大学之后,那个班里与我联系最多的人是她。常常收到她的短信和邮件,内容涉及很广泛,课堂知识、旅游见闻、社会实践体会、节日祝福,甚至生活细节,如饭堂的菜肴,也都成为她津津乐道的东西。
   最让她自豪的有两件事:一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她随首都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到震区帮助灾区人民;二是在今年十月一日,参加了国庆60年盛典,站在依法治国方阵里,于天安门前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
   酷爱学习,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璇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
故事二:有一种困惑是情殇。
   有一天接到校长室转来的一封匿名信,涉及到我班学生的早恋问题。早恋现象在中学校园里屡见不鲜,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由匿名信引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爱情是走不到尽头的沼泽地,是艰难行进于大海之上的一条船。而早恋不过是海面上呈现的海市蜃楼,或是江边小树上的一枚青涩的果子。对于花季雨季的孩子来说,早恋是一种诱惑,而且能够轻易得手,但对它的危害未必清楚。懵懂的孩子哪里知道,它会损害身心健康,耽误学业和前途,更辜负父母、亲人的期待。但他们知道惧怕,怕老师和家长知道,怕校方予以处理。尽管这样,还是有一些孩子趋之、蹈之,如飞蛾扑火,痛并快乐着。
   据我这几年的观察,积极尝试早恋的人,不少还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是否也该承担起一些责任呢?我想起一个朋友的孩子,现今在国外读书。他聪明、活泼,形貌俊逸,学习成绩也优秀。从初二开始就有关于“拍拖”的传闻。其实,当时并没有什么,小男孩与小女孩的彼此欣赏,愿意靠近多说几句话而已。由于男孩的父母是那间学校的老师,因而此事特别受人关注。好事者添油加醋,四处宣扬和传播,善心人好意提醒和劝导,父母软硬兼施,逼迫认错,到头来反而促成孩子早恋的事实。将近三年,此事将孩子和父母一次次地推向风口浪尖,同时使孩子与父母的抗争愈演愈烈,最终情殇、人散。那孩子出国前我去看过,全家没有丝毫的喜悦,有的只是悲伤。
   经过思考,我分别找了匿名信中提到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女孩的母亲没有表现出我意料中的震惊,孩子本人也很平静,坦诚地说出实情。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强烈地要求孩子放弃,而是诚恳地说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她多加考虑。男孩的家长恰好相反。父亲怒言相斥,母亲含泪相求,孩子惴惴不安。我上下奔忙了几天,才平息风波。
   据说,那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不到一年就分手了,女孩被作为交换生,派到德国学习;男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曾经的一切不会如烟飘散,那些青春年少的幼稚和荒唐,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痕迹的。
故事三:有一堂班会很精彩。
   阳春三月,妇女节即将来临。校德育处发出倡议,要求学生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话题为“感恩”。当时我不以为然,认为此命题对我班来说,没什么新鲜,早在感恩节当天就用课堂时间搞过了。这是我的习惯,连续几届都如此。那次还精心准备了课件,文字、图画、音乐,加上我煽情的演绎,已经让孩子们长了见识,过了瘾。
   我将任务交给团支书。这丫头疯着呢,大大咧咧的,人称“周笔畅”。因外形,而非歌喉。不过,这小东西很聪明,鬼点子多,还非常有号召力。当年元旦晚会上,她自告奋勇上前台拉歌,将大半场的人都调动了起来,使得有的老师调侃我说,怎么看都不像我的学生,但说不准我骨子里也疯着呢!
   当天,我按时到场,特意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开场了,“周笔畅”放了抒情的音乐,打开了制作精美的课件,第一张就出现了抒情的文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
   接着从感恩父母谈起,让同学们展示当周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一张表格,读出父母的评语。一个男孩主动走上讲台,大声读着他母亲的感受:第一次吃到孩子亲手做的菜,一个母亲的喜悦之情布满字里行间,使我的眼眶湿润了。
讲到感恩老师这个环节时,孩子们表现出有点古怪的兴奋。“周笔畅”首先放了一段录音,我听了不到半分钟,突然站起,奔向讲台。我听到了儿子的声音。他在向我道歉,为上月末的“突发事件”,还在最后说:“妈妈,我永远爱你!”
   天啊,我被幸福震晕了!迷迷糊糊之中,还听到曾教过的艺术班的孩子们为我演唱的《同一首歌》和他们的祝福语,还有曾教过的历史班的《师说》朗诵实录和祝福语。不期而至的幸福,就这样又一次降临,让我手足无措,欣喜若狂。
   曾有孩子在周记中说,每次听到或看到我怀念亲人的文章,特别是当我亲自配乐朗诵时,她们很少有不流泪的,但我却显得很平静,对此有点不理解。我说,滚动在心里的泪是苦涩的,不等从眼里流出就已经风干。但这次我失态了,奔涌而出的是幸福的泪水。
   当天晚上,儿子回到家,一进门就询问班会开了没有,我高兴与否。他还告诉我说,几天前有个姐姐曾打电话给他,嘱咐要“坚决保密”;还有个姐姐写了一封信给他并送波板糖一块。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善良、多情、懂事的孩子们,一定是看到了我写的《教子的烦恼》一文,然后精心策划了这个主题班会。
故事四:感恩让我如此美丽
   清早六点多钟,我接到一条短信,祝感恩节快乐,不久越来越多。有的署名,大部分没有,我知道来自于已毕业的孩子们。其中一条写道:因为您,我记住了这个节日。答曰:因为你们,我延续了感动。
   走出家门,晨光熹微,榕树上几只鸟儿欢快地跳跃着,车顶上散落了几朵洋紫荆。奔驰在宽阔的大道上,一阵阵清爽的风,吹拂着我湿润而卷曲的头发。收音机里正在播报各地的天气状况和空气指数,我静静地聆听着。亲人们在远方,孩子们在四方,我早已守候成一棵树。
   来到校门口,保安笔直地立着敬礼,我如往常一样徐徐移动,点头示意。离开停车场,走上楼梯,与一群群的孩子擦身而过,相互道声“早上好”。进入办公室,看到已经到了二三人,他们在整理教本,准备上课。我笑着打招呼:“感恩节快乐!”
   进入教室后,赶忙插U盘,转课件。突然听到班长喊:“一、二、三——”,全体同学齐声说:“老师,感恩节快乐!”我笑了,示意坐下,打开了自己精心制作的PPT。孩子们看到首页已经兴奋不已。我告诉他们每年给学生过感恩节的缘由,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他们很认真地听,我很投入地讲。
   自2002年11月以来,我开始重视感恩节。那年的这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来自澳大利亚,是以前的一个学生发来的。她在信中叙述了在异乡过感恩节的感受,特别提到说,房东的孩子在这天给上帝和父母写信,表达感恩之心。
   我读罢很有感触,这是否正是我们的教育中所缺乏的东西呢?感谢上帝赋予自然和生命,让我们的心中树立信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增强自己的责任。面对甚嚣尘上、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否做到不浮躁,不盲从,恬淡而安然,我需要反省,孩子们也需要思考。
   二十分钟的讲述,我不知道孩子们理解了多少,但从他们的神情上,可以看到新奇和感动。我敢说,收获远胜于做几张试卷。在短信中有这样的一些言语:“不知为什么,听人说今天是感恩节,我就特别想您,想问候您一声……”“我感到幸运,因为遇上您;我感到幸福,曾经是您的学生……”“仅以落叶对根的情谊,感谢因你而有了我的今天……”
   感恩让孩子们的心灵温暖而丰盈,也让我的内心温润如玉。
   到如今,我还是要说,我能如此诗意地栖居,是亲人和朋友为我搭建的小屋,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我输送的泉源。我是那一片片的绿叶,根是他们。
   我在心底里,一遍遍地吟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作者是中山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