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五台山清凉之行

发布时间: 2010年04月13日    作者:刘建芳 市政协机关干部  
五台山清凉之行
 
   对五台山最初的认识,缘于书本,因为小时候喜欢看小说。记的初中时看《水浒传》,知道了花和尚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感觉鲁智深闹的很痛快,但那时对“佛教圣地”这几个字一点也不理解,现在对佛教虽然也知之甚少,但会想到,也许鲁智深这种性格的性情中人与佛教中的“清凉”一点也无缘吧;后来也看过《杨家将》及其有关的故事,又知道了武艺高强的杨五郎也在五台山出家,并操练3000僧兵,协助杨六郎大破水牛阵。到了高中时看《天龙八部》,那个正当年青有为的顺治放着大清的皇帝不做,却把皇位让给了年仅八岁的康熙,自己跑到五台山去做和尚了,此事好象明未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也有诗句为证:“八极何茫茫,日往清涼山。”。总之,在我的感觉中,五台山一点也不清静,是一个热闹的地方,要不,怎么那么多人物和故事发生在那里呢。
   今年夏天,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五台山,着实感受到了这个佛教圣地的清凉。
   旅游车出了太原市区,几个高大的柱状烟窗在车窗边向后退去,那是山西典型的热力发电厂。车子很快就上了高速路,奔驰在这三晋大地上,渐渐地,视野里出现了一些山峦,山色也由土黄色就成了稀疏的青绿色,正当我在欣赏这北方的山地时,不远外的连绵山包上出现了一些残垣破壁和土堆,原来这就是长城和烽火台,我几乎要忘记这些恢宏的历史了!我惊诧之时,雁门关也出现在眼前了,我还未能找到它的形状,车子就进了穿山而过的隧道。我知道雁门关应是一座高山的隘口,也是一座历史的雄关。当年杨令公率领杨家将血战雁门关,如今青山埋忠骨,何处可探寻。看来,杨家将与雁门关、五台山确有好大的渊源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面对就在眼前的接踵而来的历史的残留,真令人产生无限感慨。
   中午时分,车子上了五台山的盘山路,这时天气下起雨来,虽然不大,但凉爽阵阵袭来,车内的空调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导游说,五台山上气候变化无穷,她在五月的时候,还亲自在山上感受过同一天里下雨下雪又有阳光灿烂的独特景象。此时我的心有些紧张起来,因为上五台山的路窄而陡,转弯又多,加上雨天,路面又湿滑。导游似乎知道我们的心思,唱起来了她每次带团进山时都要唱的那首歌《家乡》,当反复地唱到那句“咪嘛喇嘛弥呒”时,全车人都不由地一起唱和了,这歌声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转化为一种虔诚的心情,随我们带进了那“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的清凉圣地五台山。
   听导游介绍,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入云端,峰顶平坦宽阔,如垒似台,故称五台,五台中以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到了五台山的中心怀台镇,我们一下车,就顿感凉意扑面。此时已是七月流火季节,山外正是酷暑难当天气,五台山却如此凉爽,加上天正下小雨,许多人不得不穿上了厚厚的毛衣,以抵挡那亦凉亦寒的冷意。
   五台山里寺院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去了显通寺。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建于汉代,历经唐、明、清数代的修建,如今拥有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殿宇7座,无一雷同,两厢配殿严整齐备,斋堂禅院保存完好。寺院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令人叹为观止。寺院内,僧人和游客都很多,来来往往,非常热闹。
   五台山自然景观奇特优美,但其出名被冠为佛山之首,是因为佛。如果这里的山没有佛,那一切神韵就淡然丧失;如果这里的山水树林没有神灵的护佑,一切生灵也就没有了生机。看到山上那些名刹古寺依山而建,高低有序,鳞次栉比,可以真正感受这山的佛性与灵性。想到那相传的清朝顺治皇帝“不爱江山爱念佛”,到五台山寻求生命的真谛,出家后连几次前来认父的亲儿子康熙也不相认,真做到了尘缘已绝,繁华不忆,这需要多么坚强的信仰才能支撑!我想,这就是五台山的佛的魔力使然吧。如今,这山上丰厚的佛教文化积淀和文物古迹,早已成为研究中国宗教文化艺术的一块宝地,称五台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实在名不虚传。
   身临佛境,我的心也不由得肃然虔诚起来。平生第一次,买了一块玉石佩挂在胸前,那是在显通寺已由五台山高僧开光的佛像玉石。佛玉贴身,清凉顿生,感觉身外的许多东西也都是那么的平和相处,无欲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