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萃 > 正文

香山·中山·孙中山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20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稚丹文/图  

中山市孙文纪念公园 
 
17岁的孙中山(资料图片) 
  
 
香山出身的中国工商业先驱:徐润、唐廷枢、郑观应、马应彪、郭乐(自左至右) 
  

 
中山市中西混搭的建筑风貌 
 


  古时,这里乃“海中孤岛”。当沧海变为桑田,才和大陆连为一体。南宋时,它叫香山县,地域囊括了现在的澳门、珠海。1925年,为了纪念一位出生在这里的伟人,它改名“中山”。

  孙中山故居,坐落在市区边缘的翠亨村。糖胶树和蒲葵树遮蔽的甬道,古旧结实的建筑,这个300多年历史的村庄让时光滞留在孙中山生活的那个时代,旧时代的氛围让人莫名地感到心安。讲解员李宗蔚故事讲得很好听:幼时听邻人讲太平天国故事,孙中山自言要当“洪天王第二”;做豆腐人家的孩子老欺负幼小的孙中山,气得孙中山砸了他家的锅;村民将房地契藏在瓷枕里,半夜海盗来了,抱起来就跑;药店“百草堂”的门由多根横档构成,因为看病的海盗怕里面藏官兵,而店家怕海盗打人抢东西,真是秫秸杆打狼两头怕;理发店里是很现代的舒适靠椅;杨百万靠外贸成为村中首富,生了60多个儿女,家里神楼遍涂金漆,院里种着杨桃、黄皮和枇杷,错季享用……
  印象中的孙中山,是长于破坏的革命者。但故居展示的,却是一个建设的孙文。沿途我们走过他设计的路灯、更楼和火烛(消防)车,还有他组织村人平铺的道路。要知道,他不是学机械和建筑的大学生。就连这座中西合璧的桃红色故居,也是他自己设计的。院里是他种的酸子树,那种果子是母亲爱吃的,厕所里设计了砖砌的马桶。直到他看到村民用香炉灰治病,感到这种愚痴让人愤怒,便和朋友跑到北极殿,先是剪断北帝的胡子,第二次扳断手指,第三次推倒神像,才被父亲和村民逐出村子。
  照片中,17岁的孙中山眉目英朗,却笼罩着忧郁,或者说是忧患。婚姻没能像大哥计划的那样束缚住他,他进入更广阔的天地。读书学医;致书香山县退职官员郑藻如,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教育;成立辅仁文社,志在“开通民智”;拜访郑观应,探讨国家振兴;上书李鸿章,主张以西方为榜样,改革教育制度,培养人才;加入兴中会,促成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清廷通缉,在各国颠沛漂泊,被日本政府礼送出境,在伦敦被软禁于清廷使馆,为武装起义募集50余万元的巨额捐款……最终起共和而终帝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誓“为众服务”的总统。
  孙中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溯历史之流而上,我们会发现香山乃至广东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积淀,为他“天下为公”的思想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准备。李大钊在悼孙中山挽联中写道:“广东乃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于斯乡……”,道出了广东在上上世纪的辉煌;而中山县又“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出甚巨,民智早开,人才辈出”(南京政府以此为由确定中山为全国模范县)。
  19世纪,香山人从事洋行买办者众,他们熟悉商情,精通英语,集西方经验与中国传统于一身。积累财富后,投身于工商业,成为民族资本家:唐廷枢,是开创中国实业多项第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唐胥铁路)的工商业先驱;徐润,有“茶王”和“地产大王”之称;马应彪、郭乐,是旧上海著名的先施百货、永安百货的创始人;徐荣村,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到沪闯荡并发迹的商人买办之一,主要经营丝和茶……
  而郑观应,更是这一阶层的杰出代表。这位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维新思想家,早年放弃科举,转学陶朱之术,做过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不同于一般商人关注个人财富和发展,郑观应站在国家的高度,敏锐意识到西方正以商战侵蚀祖国,“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他在《盛世危言》中大声疾呼,“富出于商,商出于士、农、工三者之力,所以泰西各国以商富国,以兵卫商。”“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振兴工商,必有待于国内机关组织完备,政治改良之后。各国振兴工商之政,须除去各种障碍,诱导民间企业之心。”
  1878年,郑观应受李鸿章赏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参与集股筹建,1880年为总办。1881年,任上海电报局第一任总办,表示在津沪电报线路建成前不领薪金。1896年任汉阳铁厂总办。也是这个郑观应,在100多年前写道:中国要办世博会,“必自上海始”。
  孙中山深受郑观应的影响,与他数次长谈,并提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们如果将目光放得更远,就能够看到自秦以来中原移民来的客家人,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对撞融合;明清之际,中山围海造田,“桑基鱼塘”“果基鱼塘”,使农业经济提速;葡人东来,租住澳门,石岐、小榄等地变为货物集散地,中山在中外贸易与文化互动中风气渐开。“不住田院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汤显祖被贬游览澳门,亲眼看到身着异服的外国商人。因地利之便,香山人有向外流动谋生的传统,至今尚有100多万人旅居海外。比如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去檀香山打工,成为富有的农场主。资助孙中山赴美读书,后又成为孙中山事业坚定的支持者,襄助革命直至破产。
  工商业是务实的行业。但在那个时代,工商业意味着创新,甚至是突破封建桎梏的革命。正是这个务实而又充满革命、创新激情的中山,孕育了孙中山。
  如今的中山很低调,远不及其他广东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顺德那么有名。但中山又殷实得令人惊诧:多年保持广东省第五的经济地位,与顺德、南海、东莞并称“广东四小虎”,2015年GDP达3000亿元。本土民营经济占50%多,外资占40%多,城乡收入在全省差距最小。红木产业占全国的40%,古镇灯饰市场占全国的70%、占世界的40%,G20杭州峰会不少灯具就来自这里……
  走在中山市区,建筑不高,间距疏朗;车不算少,但停车位总有富余;人们衣着朴实,面色平和从容。“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孙中山语)。”市委市政府倡导全民修身行动多年,鼓励市民崇德向善,每年元宵节举办慈善万人行,30年来共捐款10多亿元。
  犹记餐馆那个年轻的服务员,撤盘时询问还有没有人需要,忙于交流感想的人们没注意,他毫无愠色地收走了盘子。离开时我向他道辛苦,他羞涩地笑笑说:“你们才辛苦!”中山联通总经理张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四川人想去拜谒中山故居,却与大部队失散,情急之下招停了一辆摩托。到地方给钱时,车主却说:“你是来看伟人故居的,我怎么能要你的钱!”这个暖心的故事触动了张军,让他认真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贯穿全国的高铁、绿色的连云港、三峡水库……孙中山昔日那些形同空想的宏大构想,如今已由中国共产党一一实现。今天,中山人正热切谈论着深中通道,这个5年后完成的工程将使得中山和深圳的距离从两小时车程缩短到半个小时。获得联合国首批人居城市称号、商品房价仅为深圳1/5的中山,这个由五桂山庇护、300多条河涌环绕的地方,将成为深圳的后花园。孙先生当年无法想象深圳这个渔村的崛起,也无从设想这样一条通道,但他天上有灵,一定会为自己故乡富足的当下、美好的未来而欣慰。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古时,这里乃“海中孤岛”。当沧海变为桑田,才和大陆连为一体。南宋时,它叫香山县,地域囊括了现在的澳门、珠海。1925年,为了纪念一位出生在这里的伟人,它改名“中山”。
  孙中山故居,坐落在市区边缘的翠亨村。糖胶树和蒲葵树遮蔽的甬道,古旧结实的建筑,这个300多年历史的村庄让时光滞留在孙中山生活的那个时代,旧时代的氛围让人莫名地感到心安。讲解员李宗蔚故事讲得很好听:幼时听邻人讲太平天国故事,孙中山自言要当“洪天王第二”;做豆腐人家的孩子老欺负幼小的孙中山,气得孙中山砸了他家的锅;村民将房地契藏在瓷枕里,半夜海盗来了,抱起来就跑;药店“百草堂”的门由多根横档构成,因为看病的海盗怕里面藏官兵,而店家怕海盗打人抢东西,真是秫秸杆打狼两头怕;理发店里是很现代的舒适靠椅;杨百万靠外贸成为村中首富,生了60多个儿女,家里神楼遍涂金漆,院里种着杨桃、黄皮和枇杷,错季享用……
  印象中的孙中山,是长于破坏的革命者。但故居展示的,却是一个建设的孙文。沿途我们走过他设计的路灯、更楼和火烛(消防)车,还有他组织村人平铺的道路。要知道,他不是学机械和建筑的大学生。就连这座中西合璧的桃红色故居,也是他自己设计的。院里是他种的酸子树,那种果子是母亲爱吃的,厕所里设计了砖砌的马桶。直到他看到村民用香炉灰治病,感到这种愚痴让人愤怒,便和朋友跑到北极殿,先是剪断北帝的胡子,第二次扳断手指,第三次推倒神像,才被父亲和村民逐出村子。
  照片中,17岁的孙中山眉目英朗,却笼罩着忧郁,或者说是忧患。婚姻没能像大哥计划的那样束缚住他,他进入更广阔的天地。读书学医;致书香山县退职官员郑藻如,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教育;成立辅仁文社,志在“开通民智”;拜访郑观应,探讨国家振兴;上书李鸿章,主张以西方为榜样,改革教育制度,培养人才;加入兴中会,促成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清廷通缉,在各国颠沛漂泊,被日本政府礼送出境,在伦敦被软禁于清廷使馆,为武装起义募集50余万元的巨额捐款……最终起共和而终帝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誓“为众服务”的总统。
  孙中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溯历史之流而上,我们会发现香山乃至广东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积淀,为他“天下为公”的思想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准备。李大钊在悼孙中山挽联中写道:“广东乃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于斯乡……”,道出了广东在上上世纪的辉煌;而中山县又“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出甚巨,民智早开,人才辈出”(南京政府以此为由确定中山为全国模范县)。
  19世纪,香山人从事洋行买办者众,他们熟悉商情,精通英语,集西方经验与中国传统于一身。积累财富后,投身于工商业,成为民族资本家:唐廷枢,是开创中国实业多项第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唐胥铁路)的工商业先驱;徐润,有“茶王”和“地产大王”之称;马应彪、郭乐,是旧上海著名的先施百货、永安百货的创始人;徐荣村,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到沪闯荡并发迹的商人买办之一,主要经营丝和茶……
  而郑观应,更是这一阶层的杰出代表。这位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维新思想家,早年放弃科举,转学陶朱之术,做过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不同于一般商人关注个人财富和发展,郑观应站在国家的高度,敏锐意识到西方正以商战侵蚀祖国,“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他在《盛世危言》中大声疾呼,“富出于商,商出于士、农、工三者之力,所以泰西各国以商富国,以兵卫商。”“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振兴工商,必有待于国内机关组织完备,政治改良之后。各国振兴工商之政,须除去各种障碍,诱导民间企业之心。”
  1878年,郑观应受李鸿章赏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参与集股筹建,1880年为总办。1881年,任上海电报局第一任总办,表示在津沪电报线路建成前不领薪金。1896年任汉阳铁厂总办。也是这个郑观应,在100多年前写道:中国要办世博会,“必自上海始”。
  孙中山深受郑观应的影响,与他数次长谈,并提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们如果将目光放得更远,就能够看到自秦以来中原移民来的客家人,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对撞融合;明清之际,中山围海造田,“桑基鱼塘”“果基鱼塘”,使农业经济提速;葡人东来,租住澳门,石岐、小榄等地变为货物集散地,中山在中外贸易与文化互动中风气渐开。“不住田院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汤显祖被贬游览澳门,亲眼看到身着异服的外国商人。因地利之便,香山人有向外流动谋生的传统,至今尚有100多万人旅居海外。比如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去檀香山打工,成为富有的农场主。资助孙中山赴美读书,后又成为孙中山事业坚定的支持者,襄助革命直至破产。
  工商业是务实的行业。但在那个时代,工商业意味着创新,甚至是突破封建桎梏的革命。正是这个务实而又充满革命、创新激情的中山,孕育了孙中山。
  如今的中山很低调,远不及其他广东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顺德那么有名。但中山又殷实得令人惊诧:多年保持广东省第五的经济地位,与顺德、南海、东莞并称“广东四小虎”,2015年GDP达3000亿元。本土民营经济占50%多,外资占40%多,城乡收入在全省差距最小。红木产业占全国的40%,古镇灯饰市场占全国的70%、占世界的40%,G20杭州峰会不少灯具就来自这里……
  走在中山市区,建筑不高,间距疏朗;车不算少,但停车位总有富余;人们衣着朴实,面色平和从容。“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孙中山语)。”市委市政府倡导全民修身行动多年,鼓励市民崇德向善,每年元宵节举办慈善万人行,30年来共捐款10多亿元。
  犹记餐馆那个年轻的服务员,撤盘时询问还有没有人需要,忙于交流感想的人们没注意,他毫无愠色地收走了盘子。离开时我向他道辛苦,他羞涩地笑笑说:“你们才辛苦!”中山联通总经理张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四川人想去拜谒中山故居,却与大部队失散,情急之下招停了一辆摩托。到地方给钱时,车主却说:“你是来看伟人故居的,我怎么能要你的钱!”这个暖心的故事触动了张军,让他认真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贯穿全国的高铁、绿色的连云港、三峡水库……孙中山昔日那些形同空想的宏大构想,如今已由中国共产党一一实现。今天,中山人正热切谈论着深中通道,这个5年后完成的工程将使得中山和深圳的距离从两小时车程缩短到半个小时。获得联合国首批人居城市称号、商品房价仅为深圳1/5的中山,这个由五桂山庇护、300多条河涌环绕的地方,将成为深圳的后花园。孙先生当年无法想象深圳这个渔村的崛起,也无从设想这样一条通道,但他天上有灵,一定会为自己故乡富足的当下、美好的未来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