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 正文

2019年市政协十项大事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黄廉捷  

回首去年工作,中山政协人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行三大职能,紧扣“提质增效主题年”目标任务,在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通过一项项工作,串珠成链,亮点纷呈,不断推动政协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1、突显“双向发力”,十二届三次会议确定提质增效主题年

2019年2月20日上午,政协中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大会紧扣新时代政协工作新要求提出了“提质增效”主题年。此后一年,围绕工作主题主线,在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党的建设不断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政协工作在质量效能、规范有序方面又上一个新台阶,服务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有新作为、新成效。

2、坚持久久为功,推动孙中山文化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这标志着中山市坚持探索和践行了十年之久的“孙中山文化”正式进入国家战略部署,成为国家命题。在此项重要而具深远意义的工作中,市政协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终做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凸显了政协作为,贡献了政协力量。在人文湾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大力推动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落实落细落到位,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3周年系列活动;联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编制《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规划纲要》;与香港大公报联合主办“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大型人文交流活动,出版发行《中山路》一书;组织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赴澳门演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港澳访问交流活动,拜会香港特区政府首长及有关机构,拓展了孙中山文化的“朋友圈”;制作“孙中山文化十年专题片”、推出“我们的孙中山”电视展演和首批十个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启动孙中山文化十周年图片巡展活动等,通过系列交流合作活动,弘扬和传承孙中山文化的生动局面渐进铺开。

3、强化政治引领,实现政协党组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两个全覆盖”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群众,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和群众期盼,形成10多份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有力促进了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共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出台了《中山市政协推进人民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的办法》《中共中山市政协党组议事决策制度》《中山市政协机关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等制度,形成了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专委会党员委员小组、机关党支部“五级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联系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铺开,实现了政协党组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两个全覆盖”。

4、助力“重振虎威”,服务中心大局的重大调研、重点课题成果突出

2019年,来自政协的重点课题、调研报告,在中山抢抓“双区驱动”、推动“重振虎威”的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开展“发挥深中通道主动脉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课题调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2019年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聚焦“顺应大湾区发展大势,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主题,提出了“七个向东”对策。针对我市会展产业现状展开深入调研思考,形成了《中山会展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响应市委“重振虎威十大行动”,开展“大力推进中山人文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课题研究,提出了促进文化振兴的“十个一”建议等。政协智慧、政协声音、政协点子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议》《中山会展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等三份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5、改革不停步,机关建设、机构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新成绩

适应新形势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组建市政协农业和农村专委会及市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围绕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受到市委领导的表扬;联络委的成立在发动组织委员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半年政协委员履职活跃程度明显上升。制定《中山市政协主席工作规程》《市政协机关仿ISO 9001工作规程》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机关管理规范化水平,提升制度建设效能。

6、彰显中山特色,人文型政协实践之路受到各界肯定

2019年11月11日,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及广东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协召开了高规格的孙中山文化十年暨人文型政协建设工作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重道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与会领导专家认为,中山“人文型政协”建设价值导向鲜明,工作机制健全,履职内容丰富,形成了“天地人和,政协力量”的特色人文精神,为全省乃至全国政协系统的人文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本年,市政协完成了30多项人文活动、人文项目,如“我和我的祖国——市政协庆祝新中国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音乐诗歌分享会”和“颂初心,致梦想”美文美声欣赏会;诗歌《共和国之光》获评中宣部征文优秀奖;联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举办“《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加强中山、上海两地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我市镇级文化规划《“文化小榄”五年发展规划》《南区文化发展规划大纲》编制工作等。市政协还持续通过发动社会捐助,集中社会力量发展文化公益事业,全国著名诗人中山南区采风活动、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中山西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公益年会等活动背后,无不活跃着政协委员、政协之友的动人身影和公益情怀,印证了人文型政协的丰厚内蕴。

7、助力乡村振兴,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打开新局面

召开“三农”工作座谈会,探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开展“中山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思考”调研,形成《政协大内参》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关注民宿新兴业态发展,在深入省内外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出台配套政策、制定行业规范、推进农业与三产深度融合、促进民宿发展的建议。撰写《优化宗祠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同时为振兴乡村文化建言创作一首乡村振兴主题歌、公开征集评选一批乡村振兴短视频、创作一批乡村主题文艺作品、成立一支政协委员志愿队伍、组织一场美丽乡村建设文艺节目等“五个一”项目;义务创作主题歌《我的乡村我的家》在镇区各乡村广为传唱,凝心聚力,提升乡村幸福感。助推胜龙村乡贤促进会的社会参与村务治理模式,督促该村积极开展集中整治、班子建设、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使其取得了社会善治的良好面貌。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社区营造助推乡村振兴”“政协委员探寻乡村振兴新乡贤之路”“乡村微改造”等民生观察室活动,探寻乡村发展新思路。联合市卫生健康局开展“医疗卫生界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积极建言献策,送医送药下乡,帮扶农村健康事业发展。

8、画好“同心圆”,港澳台侨团结联谊走出新路子

与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中山籍历届港澳政协委员、港澳中山社团及知名乡彦广泛开展联谊活动,传递乡音,增进共识。重视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组织港澳委员围绕智能制造赴北京、雄安新区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助推了市政府出台《中山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将港澳乡彦关于建设我市华侨公园的建议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举措。2月19日,中山市政协举办海外侨胞联谊交流会,与列席市政协全会的10位海外侨胞进行交流,听取孙中山先生曾孙孙国雄、加拿大魁北克省中山同乡会会长黄善康等侨胞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凝聚了侨心、汇聚了侨智、发挥了侨力。

9、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大文史”工作格局逐步成型

面向全体委员、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文史资料,向专家学者定向征集专题史料,全年征集口述史料53万字,完成5本《中山文史》丛书和《陈君葆日记》《香山旬报》史料征集工作。出版《中山文史·沪上香帮》《香山商澳·镜海风云》《香山商澳·游子回归》及《陈君葆书信集》,全年发行史料5.68万册。政协文史资料馆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正式开馆,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增聘了一批专业化的文史专员,进一步壮大文史工作人才队伍。创新大文史工作机制,完成《中山市“大文史”工作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为大文史今后一个时期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引。

10、聚焦履职尽责,提案办理、民主监督实效不断增强

制定提案工作规程,把控提案立案质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立案261件,立案率77.4%。形成主席会议部署、市政协办公室和提案委员会协调、各专门委员会具体跟进的重点提案督办工作格局。围绕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住宅小区规范化治理等民生事项开展重点提案督办工作,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非重点提案进行专项督办,增强提案办理效率。选派委员参与调查、检查、评审会、听证会和行风政风评议等活动,积极参加全市重点片区规划、交通项目及治水工作征询意见座谈会,提升委员履职成效。开展“五个一”联系活动,市政协领导分片挂点深入镇区、部门、社区、企业、学校,与界别委员和基层群众座谈协商、倾听民意,提升基层民主监督实效。发挥委员专业优势,组织委员参加《中山市未成年人托管服务条例(草案)》《中山市政务数据管理办法(草案)》《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等立法协商工作,促进提高立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