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山要闻 > 正文

80后听着前辈们的故事长大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禹媚 江泽丰  
  59年前,中山青年突击队是如何成为全国典型的?时间已过去了逾半个世纪,他们的故事还为人所知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来到沙仔村,走访中发现,突击队的“威水史”至今仍在村民口头流传,村里甚至单独开辟出一间会议室,用来展览中山青年突击队的事迹。
  ■59年前这支突击队成了全国典型
  “我是听着青年突击队的故事长大的。”沙仔村村委会委员梁汉波是个80后,他说,小时候经常在村边的大树下听长辈们讲青年突击队如何“威水”,村民们最津津乐道的是突击队如何名扬全国的过程,用梁汉波的话来说,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
  1955年夏天,共青团粤中区工委在佛山召开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梁碧南代表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发言。他朴实无华的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的注意。
  当年,团中央到广东检查工作。团省委汇报了这个青年突击队的情况,及粤中区党委对农村青年突击队评价的三句话:“党委为领导,老农作参谋,青年打先锋”。团中央因此明确指出:“青年突击队的做法,是调动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好形式,可以在全省、全国总结推广。”
  团省委根据团中央指示,派出干部深入到中山县新平乡,帮助总结出这支青年突击队的做法。后来他们归纳出四点经验,以《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为题,刊登在共青团广东省委的机关刊物《华南青年》第十六期上。
  “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居然被毛主席看到了。”据介绍,1955年下半年,中共中央要求各地总结、选送一批农村工作的经验文章。团中央点名要广东总结青年突击队的经验,团省委就报送了该文。后来被编入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主席还给该文写了按语:“这一篇很好,可作各地参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这是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广东青年工作写下的唯一一篇短文。
  ■村里开设青年突击队事迹展
  “没想到快六十年过去了,还有人记得这支青年突击队。”沙仔村的另一位村委委员卢惠林介绍说,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话,甚至没有鞋穿,住的是简陋的茅寮,青年突击队员凭着一股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开天辟地的青春之歌。这种精神至今感召着他和新一代的村民们。
  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还专门有一间会议室,用来展览青年突击队的事迹。走进这间会议室,只见墙壁上挂满了当年的突击队员们拍下的黑白老照片,照片生动展现了他们辛勤劳动、肯干肯拼的一面,并且记录了他们劳动时的一幕幕场景。在这排照片之前,写着毛主席对他们的寄语。
  “当年的青年突击队员,个个都是劳动超人。”梁汉波告诉记者,当年的新平乡青年突击队成立之初,只有36人,后来一批批发展壮大,先后共有4批队员,高峰期队员多达268人。遗憾的是,由于当年的条件所限,被毛主席称赞过的第一批青年突击队员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事迹展收集的照片都是后面那几批突击队员劳动时拍摄的。
  上世纪70年代末,沙仔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曾经备受瞩目的青年突击队从此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数十年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影像的第一批青年突击队员可还健在?本报将继续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