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会场直击 > 正文

让历史村落在现实中“活”起来

市政协委员建议将古民居的保护开发融入“慢生活”旅游产业中
发布时间: 2013年02月27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冷启迪禹媚  
文穗玲接受采访。 记者余兆宇摄

  如果问今年市“两会”中哪个文化议题最热,那非“保护古村落”莫属。无论是农工党中山市委会还是民建中山市委会,许多政协委员都把目光投向了这里。而本报在年初时就以深度新闻的方式报道了古村落保护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保护古村落不是停留在嘴上,挂个牌子就行,而应该像养水一样,使它们活起来。
  ■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我们最初关注古村落是从远洋城附近的三溪村开始,那里有很多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可惜的是,已经被周边的楼盘蚕食了不少。”市政协委员文穗玲参与撰写了 《关于加大对我市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实现与现代城市文明和谐共存的建议》,她曾多次走访三溪村,觉得这里闹中取静,堪称是中山“最美的村庄”,保留了大量的晚清、民国时代的民居。但也有不少问题,其中问题之一就是很多“老屋”的主人已经去了海外,无人居住,日久失修。针对这些问题,文穗玲所在的民建中山市委会建议能够成立一个古村落、街道保护委员会,吸纳社会各界人士,从人文、历史、建筑学、法律、原生态等角度对中山市各区域的古村落、古街道等进行一次意见征集,对整个中山进行一次排查,对各古村落、古街道、古建筑登记造册,并在政府层面对这些有特色并具有保存、保护价值的进行保护。
  无独有偶,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民间艺术院副院长、市政协委员余乃刚也在两会中带头提交了 《关于加强中山市古民居保护的建议》,他把孙文西步行街、南朗翠亨村、小榄旧城区、城区三溪村走了个遍,并对每块地方现状如何,如何保护利用做了详细的解析。
  他告诉记者,将古旧建筑加以利用开发已经是全国性的趋向。而在中山这些具有特殊文化底蕴的村落更应该得到及时的保护。
  ■让古村落成为城市慢生活休闲区
  除了古村落的保护外,参与调研的委员们更加关心如何“盘活”这些资源。文穗玲在中山青旅做管理工作,作为旅游界人士,她认为古村落或可成为中山休闲旅游的新亮点。“就现状来说并不理想,去古村落玩的采取的方式都是自助游,我们旅行社也没有开发这方面的线路,因为游客不成规模。”文穗玲指出,古建筑群不应当在现代化建设中破灭、消失,也不应当简单建成像周庄、乌镇那样开发过度的旅游区,而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注意原貌的保持,成为外界了解中山本土文化的一扇窗口。
  “周庄、乌镇有它们的特点,我们中山的古村落也有它们的特点,那就是建筑中西合璧,侨味十足。”文穗玲说,中山的民国建筑很多有着南洋风格,正是华侨文化的呈现,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侨味”。市政协委员黄仲斌认为我市有很多美丽的村庄,可是部分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存在问题。这是秀美村庄建设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他建议可借鉴成都做法,以“秀美村庄游”作为开发镇村旅游项目的招牌,依托农村的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如港口镇西街村可布置成一个水屋倒影的十里画廊,参照云南大理老街风格,集水上酒吧、特色小食店和休闲租屋为一体。
  余乃刚也建议,要修旧如旧,将绿道引进古村落,引进一批艺术家入驻,开设一些咖啡厅、茶馆等,使这里成为城市慢生活休闲区,让都市人在这里找到静谧,释放生活压力。他说,希望能够建立政府、民间团体、公民、屋主等各方面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和制度。保护的同时,将古民居的保护开发融入到“慢生活”旅游产业中,充分发挥古民居的作用,成为古民居传承文化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