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视角 > 正文

切实履行职责助力政府决策

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昨进行大会发言,委员们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15年02月04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东麒 余兆宇  

  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代表黄静

   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黄振球

  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委员吕建新

  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胡子冠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黄仲斌


   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市委会委员翁计传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蔡健清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赵玉昆

   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容彤

市政协常委卢伟国

市政协委员苏香玫

  昨日上午,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进行大会发言,11位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加强创新驱动、优化土地资源和工业园区配置、河涌水生态修复、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创新等重大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民革市委会:
把岐江河两岸打造成美丽中山的重要空间载体
  岐 江河是中山的母亲河。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代表黄静建议,应以打造洁净、高品位、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为标准,把岐江一河两岸打造成美丽中山的重要空间载体。
  黄静建议,岐江一河两岸的打造应遵守的生态化原则、人性化原则、游憩化原则,通过重视污水治理工程质量,控制工业与堆场岸线,优化岸线功能布局等手段,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与水岸生态功能恢复,分段打造精品河段。
  黄静同时提出,可以通过打造水上巴士系统,拓展滨水旅游线路,增加两岸文化元素等方式,增加岐江一河两岸的吸引力。“水上巴士”的交通线划可分为“居住通勤航线”与“旅游观光航线”。“居住通勤航线”承担水上公共客运主通道的角色,服务范围远期可贯穿岐江河,连接西江沿岸与翠亨新区,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而文化方面则可以考虑岐江河及其两岸人文元素的活化与复兴,充分挖掘中山的华侨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孙中山纪念堂、西山寺以及即将建设的博物馆群等文化资源。
民盟市委会:
创新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中山经济发展后劲
  重点项目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为此,民盟市委会特成立课题小组调研后提出,必须通过创新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中山经济发展后劲。
  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黄振球用泉州、韶关、深圳、东莞等城市为例提出,只有通过完善管理架构,增强组织保障能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建立专家咨询论证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重视重大项目谋划;加强项目规划研究,优化项目布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市镇和部门协同;强化土地资源倾斜政策,加大项目支持力度;试行项目后评价制度,科学评估项目绩效;完善综合考评,强化激励机制建设等十项方面改进措施才能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中山经济增长后劲。
  黄振球同时建议,政府还要勇于踏出创新的步伐。从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架构、管理方式、项目准入、动态调整、信息化建设、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重视前期、资源倾斜等几个方面,创新重大项目管制体制,使我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和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为中山未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促进中山社会、经济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民建市委会:
切实加强创新驱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要实现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委员吕建新建议,只有必须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才能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
  吕建新建议,要加强创新驱动必须要明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线,同时做强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两大产业园区,聚焦光电产业和北斗产业、健康医药生物产业、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三大科技专项。推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技成果使用、科技金融体系改革四项机制改革。实施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推进产学研协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珠中江产业布局一体化、构建科技孵化培育体系五大创新举措,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转化应用、环境建设六个重点推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既要加强政府的指导,也要借重企业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形成创新驱动合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才是活力永续持久的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才是生命永续年轻的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幸福和美中山。
民进市委会:
主动应对新一轮入学高峰严峻挑战
  面对目前入学高峰一浪高过一浪的现况,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胡子冠发言时提出,我市必须主动应对新一轮入学高峰严峻挑战。
  我市应及早彻底摸清各级各类学校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能扩容的,直接扩容,包括适当放宽公办中小学班,市镇两级迅速制订应对入学高峰必须新建的学校规划。其次应加强城镇新建住宅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10000户以上的居住区,必须单独配建中学;3000户以上5000户以下的小区,必须配建小学。要坚决杜绝小区配套建设学校办成民办学校或小区不进行配套学校建设的现象出现。
  胡子冠还建议,应该将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到位。严格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实行镇区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市办高中教育的办学体制。要提高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利用率,快速提高我市义务教育阶段非中山户籍学生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坚决纠正镇区以户籍儿童少年规划公办学校发展,甚至故意压缩既有公办学校规模的非理性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办中小学学位利用率。此外,还可以鼓励镇区通过购买符合条件的民办学位来弥补或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
农工党市委会:
优化工业园区资源配置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经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工业园区已开始进入饱和调整期。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黄仲斌提出,现在开始优化我市工业园区资源配置正当其时,应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
  黄仲斌建议,优化工业园区资源配置要稳步推进,在我市坚持“有收有放、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上,按照“数量上整合,质量上提升;存量二次开发、增量优化配置”的思路,创新要素资源的供给和开发方式,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同时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土地利用强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在具体操作上,可按照地域分布、产业类型等将全市44个工业园区进行分类整合,通过数量上的整合,压缩园区数量,扩大园区规模,将有限的资源向整合后的园区集中配置。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出效益。同时在提升园区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提升园区配套能力、提升资本运作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结合存量二次开发、增量优化配置,提升实现园区活力。
致公党市委会: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工业再造
  中山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巨大的效益,靠的是“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要保持这样的传统工业优势,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市委会委员翁计传建议,必须加大优化土地力度,以强化我市工业再造。
  翁计传提出,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首先要加快制定向工业倾斜的产业扶持政策,把未来中山市的产业扶持政策应适当向工业倾斜,尤其是针对有意愿、有能力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规模企业,量身定做扶持政策。同时强化增量用地的统筹能力,确保土地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制定针对工业项目的考评机制,从投资强度、产业强度、税收贡献、带动就业等方面制定针对工业项目的考评办法,推动土地资源向产出效益高、就业带动强、环境影响小的重点项目集中。
  其次在土地使用方面,要优化用地结构,确保增量用地中工业用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同时推进存量用地整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包括推进园区整合,强化存量用地的空间支撑以及加快闲置用地摸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此外还要完善制度化建设,通过强化规划的刚性控制,引领工业集聚发展,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园区全过程监管。
九三学社市委会:
推进河涌水生态修复加快中山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围绕我市河涌水生态修复这个主题,九三学社市委会课题组进行了历时八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蔡健清发言时建议,河涌水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我市必须尽快实施河涌生态修复工程,增强河涌水系的自净能力。
  蔡健清建议,尽快启动我市河涌健康状况调查和评估,组织相关人力、物力对我市河涌的水文状况、水质状况、水系联通状况等情况进行评估,摸清河涌生态现状,逐步制定全市范围内的河涌水生态修复总体框架及其路线图。同时,在制度上,要尽快将生物多样性及代表性物种恢复列为河涌综合整治的考核标准,明确河涌整治的终极目标应为水生态功能的恢复,而不应止步于防洪排涝和“水清”;尽快摈弃河涌整治中的“两面光”河道堤岸构筑物结构,尽量构筑生态河堤,采用透水结构。
  蔡健清认为,长远来看,我市还应有序推进滨河景观建设,通过城市品位提升倒闭水系治理。提倡堤路结合建设理念。堤路结合模式,可有效提升堤防工程设防洪水标准,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辅以景观设计,以提高城市品位,提升滨河土地价值。
市工商联:
引导非公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做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主力军
  我市非公经济占我市经济总量的 90%以上,创造了九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税收,是我市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赵玉昆建议,我市应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企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做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的主力军,持续推进我市经济发展。
  赵玉昆建议市政府重视企业家“再造”工程,出台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每年选派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参加高端培训,尤其是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训,并定期组织轮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熟练掌握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优秀企业家。
  建议通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听取企业家对市委、市政府最新决策部署的意见建议,搭建区域协作平台促进区域内外企业、行业间的沟通了解,加强合作交流。搭建内外部交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寻找商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向企业发布政策法规、产业资讯、商业战略、企业经营等信息,让非公经济企业在通过不同的平台,逐渐适应经济新常态。
无党派人士:
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保障基本学前教育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构建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可持续的学前教育体系,保障市民公平享有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容彤在发言时,提出我市普惠性幼儿园必须要加快发展。
  容彤说,“普惠性幼儿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既普及又实惠的幼儿园,就是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保证的幼儿园。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群众提供收费合理、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服务,应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工作重点。
  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关键是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根本在于实行学前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我市可以试行班均定额补贴,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即向公办性质幼儿园和城乡平价民办幼儿园,给予普惠性幼儿园班均定额补贴。建议首次认定普惠性幼儿园的班均补贴标准为小、中、大班每班每年2万元。按35人的平均班额计算,约合每人每年补助570元。补助经费根据市镇财政体制进行合理分担。补助经费应当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提升保教质量,不得用于清偿债务、回报举办者、赞助投资、罚款等其他用途。
香港组:
借助港珠澳大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港珠澳大桥正按计划推进建设,2016年建成后将更加优化珠中江经济圈投资环境。市政协常委卢伟国建议,中山市应抓住这个机遇,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卢伟国认为,中山市应尽快把港珠澳大桥纳入未来谋划发展新思路。应该注重对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的利用,尽快把大桥与深中通道结合起来谋划发展新思路。尤其是产业合作、人才等方面与香港、澳门、珠海如何形成更紧密的对接。中山还应该借助港珠澳大桥,最大限度发挥港珠澳大桥的辐射拉动作用。运用中珠江和澳门同根同缘,海洋资源丰富,加上大桥开通的利好因素叠加,让四地有条件以大桥、机场、路网为纽带,联合粤西沿海各市,编织“黄金旅游休闲带”,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卢伟国还建议,可以从中珠江三市合作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部分入手,从涉及到三市普通民众最为关注的义务教育、社保、医疗、就业保障等入手加大区域合作,推进中山经济转型升级。
澳门组:
借粤澳合作机遇探寻中山发展先机
  市政协委员苏香玫发言时表示,中澳两地不久前已共同表达将继续推动澳门与中山合作,打造成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山应抓住这个机遇,探寻发展先机。
  中山可以通过“游艇自由行”,把其建成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直接通道。同时,《关于合作建设中山翠亨新区的框架协定》确定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首期启动5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尽快开展园区规划和项目洽谈,促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深度融合。
  苏香玫还建议,中山应加快翠亨新区发展。新区应逐步形成以伟人故里和孙中山文化为特色品牌,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等现有平台为抓手,更好地利用中山市已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山翠亨新区的框架协议》,整合资源,寻找着力点,明确时间节点,支持新区继续申报创建国家级专属试验区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