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建言谋策 > 正文

中山籍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谈非遗保护

非遗诗歌应入中小学课本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08日   来源: 中山日报   
  李延声特派记者黎旭升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已近两年,但相关的配套还需跟上。我认为有必要将‘诗教’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提高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借以弥补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不足。”中山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李延声在本届“两会”上的这一提案得到了20余名委员的联名支持。
  巧合的是,就在李延声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案的前几天,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进一步进展。2月28日,中山建成广东省地级市首个非遗数据库,填补了我市非遗资料保护和管理数字化方面的空白。3月6日,李延声在全国政协委员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中山的非遗保护、文化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3月6日晚上9点,李老刚刚接受完北京电视台书画栏目的专访返回北京铁道大厦,这里是政协委员们“两会”期间的驻地。记者发现,驻地的安保极其严格,要进入驻地采访需有“内应”,还得过5道关。
  ■非遗诗词应入中小学课本
  李延声的提案还得从几年前开始说起。2007年,《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结集出版,备受好评。在这之后,年近七旬的李老辗转于僻壤荒村之间,用清新的笔法、写意的线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画像,记录了108位为寻常百姓家喜闻乐见的草根精英。
  2012年,《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作为姊妹篇面世,该书也成为非遗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据李老介绍,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画像中,他也了解了许多像北京抖空竹、太平鼓,四川清音、金钱板、糖塑等项目或传承人,都有一些相应的诗歌予以形象生动的记载描述。
  李延声认为,中国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最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仍很淡薄,亟待加强,尤其对于担负中国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下一代的教育有待加强。
  “诗歌是最好的文化载体,我国自古重视对诗歌材料的搜集与整理,‘史教’和‘诗教’历来是全社会所重视的。既然非物质文化遗产诗词如此精彩,既然这些非遗诗歌可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因此,完全可以将现当代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词纳入中小学教材中,在诵读美妙的诗句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李延声说。
  ■中山诗歌界存在非遗“富矿”
  据了解,现在已经有人用诗歌来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江苏省文化馆研究员戴珩曾推出 《人文遗韵——江苏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诗性解读》一书,用诗歌语言描绘该省第一批入选的37项文化遗产。
  在非遗入中小学教材的议案中,李延声建议在操作上由中宣部、教育部和文化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发动各级非遗部门,搜集整理目前的非遗诗词,编撰《中国非遗诗词选集》,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和普及,提高全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
  然后再从《中国非遗诗词选集》中精选出一部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范围,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中山有婉转动听的咸水歌、恢宏盛大的小榄菊花会、形醉神不醉的长洲醉龙舞、灵动飘逸的南朗崖口飘色……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山诗歌界创作的好题材,而且在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李延声说。
  此外,李延声还提出了,《加快制定非遗手工艺类项目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提案。2011年6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在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上都取得了新的成果。但李延声认为,有些非遗项目能够依靠市场生存,如茅台酒、紫砂壶等,经济效益好。但有的手工技艺类项目经济效益很低,市场上生存难以为继,国家应在生产性保护上实行税收扶持政策,以使其能够传承和发展。
  ■文化惠民同时找经典树品牌
  祖籍中山濠头的李延声虽生于陕西延安,但对中山的文化经济等一直非常关注。在李老的《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一书中,他描绘了中山咸水歌传承人吴志辉,以及长洲醉龙传承人黄焯根。李老说,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他将择日再回老家,描绘南朗崖口飘色的代表性传承人谭浩彬。
  “广东的文化氛围和北方相比有一定差距,如今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中山建设文化强市,这都是很好的举措。”李延声对我市的中山大讲堂等文化惠民项目非常赞同,同时他认为,中山应在全民普及文化的同时,注重挖掘经典,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
  在了解到中山建成全省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时,李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原生态保护较好、生命力顽强、传承发扬得较好、群众参与性较强。数字化管理非遗资料,对中山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李延声说。
  李延声告诉记者,他在濠头还有祖屋,在张家边还有以父亲名字命名的李凡夫书屋。“我本想将祖屋修葺,把书屋建在祖屋处,给老家的乡亲们建造一个文化休闲的去处。但因各种原因没能实现。”李延声言语中有些遗憾。
  李老并没有灰心,在去年回老家时,他又向开发区政府建议在张家边五马峰公园建一处文化碑墙,“可以把我 《智子》、《神工》两本书里面绘画的人物和介绍刻上墙,让市民在休闲之余能了解更多的文化。我想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