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建言谋策 > 正文

市政协常委考察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 2014年04月11日   来源: 中山市政协   

   市政协一直关注中山和周边城市企业转型升级进程。2012年12月26日,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副主席韩泽生、麦建章、吴竹科、张建刚率政协常委、各专委会正副主任等一行60多人,就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课题到东莞市大朗镇进行调研,重点考察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毛织贸易中心、求富路社区等,并在东莞市工商局会议厅举行十一届四次常委会,探讨如何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会常委踊跃发言,建言献策,调研考察有关情况如下。 
   一、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 
   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加快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提高产业结构的适度重型化水平和自主创新水平,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化。 
  (一)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把信息产业作为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以建设“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龙头,发挥信息产业规模大、配套齐、制造能力强的优势,依托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推动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全市产业层次提升。一是突出重点,打造信息产业强市。重点扶持平板显示产业;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LED光电产业;着力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产业。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势产业群,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求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发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适度重型化 
   重点抓好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示范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和先进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以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电气机械、汽车零配件、船舶制造、精密模具、中高压输电设备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特色专用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三)积极培育四大潜力产业 
   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产业等潜力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引进与研发创新,大力推动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加快生物技术在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二是以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为重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和建立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四是围绕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业,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承包服务。 
   (四)全面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以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发展传统产业簇群,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方向,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把传统产业逐步改造为知识、信息、技术和技能密集产业。 
   二、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常委认为:转型升级应是一个逐步渐变的过程,要分步骤,从基础做起,不可操之过急,不应设时限。东莞市近年来,倡导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研发水平,推动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集聚人才,进行品牌营销,自主创新能力及产业聚集水平明显提高,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和成功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当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政协常委提出了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着眼长远利益,坚持“四个忍得住”精神 
   东莞在转型升级的“闯关”阶段,以“忍得住暂时阵痛、忍得住经济放缓指标下行压力、忍得住社会非议、忍得住暂时的利益”等“四个忍得住”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终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东莞即使去年经济增速全省垫底,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宁愿牺牲增长速度的排名,也要确保转型升级战略的成功,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目的是要“脱胎换骨”,要从“加工制造”走向“智造加工”,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价值链的高端。东莞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赢得了提速发展的新机。 
   (二)转型升级要坚持中山特色 
   东莞一直在走工业立市的道路,起点高,起步快、转型早。中山的底子、结构与东莞不同,切不可邯郸学步,转型升级要有自己的特色: 
   1、要坚持走建设“三个适宜”理想城市的道路,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谋发展。中山有良好的环境、绿化和治安,中山应不断深化和发挥好这些独特优势。 
   2、坚持发展传统制造业。这是中山的强项,是创造就业的平台,不应忽视。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驱动力和政府倡导自主创新下,制造业产业升级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到技术、品牌、服务上,政府应加大支持及扶持的力度。 
   3、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中山要大力发展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等特色产业,争取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落户中山,这与制造汽车整车相比效益更好。我市这方面的工作要再做实一点,做快一点,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以文化提升和带动服装行业发展。东莞的毛纺业,近年来通过做毛纺艺术、毛纺文化,使产品的价值得到极大提升,市场前景广阔,这点经验值得中山服装行业借鉴。 
   (三)关于“腾笼换鸟”及发展总部经济问题 
   不能把“鸟”放走,而让“笼子”空着,应该是对促进中山经济社会有作用的,对中山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帮助的都予以保留,“笼子”不够可以造。怎么样造更多的笼子,这考验着企业家和政府的智慧。比如中山发展总部经济,并非将企业总部从镇区搬到城市,而是将总部留在中山土地上,由市委市政府搭台,帮助企业到全国各地,尤其是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建造“笼子”,来装中山的好“鸟”,这对于中山发展总部经济,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繁荣都将是一种贡献。 
   此外,并非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发展总部经济,一座城市也不可能包容所有类型的总部经济。中山发展总部经济的路子是对的,关键是要找准适合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然后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而不是所有的“笼”统一一个“盖”。在发展总部经济上,深圳和广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中山也有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这需要做认真研究,根据中山城市定位、人才资源情况等制定相宜的发展战略。中山经过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以富民的思想,完成了较好的产业积累。今后,关键是要做好政策引导。 
   (四)处理好六种关系 
   转型升级要正确处理好“转”与“改”、“好”与“快”,“新”与“旧”、“内”与“外”、“大”与“小”、“实”与“虚”这六个关系。目前,我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配套措施未跟上,应尽快完善, 
   转型升级不是拒绝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应顺应市场发展需要,政府也要作引导鼓励。中山正面临转型升级挑战,中山服装业已现疲态;红木产业,因木材资源有限受到限制;灯饰产业同样危机四伏。我们应通过科技、管理的改进,让其转型升级。“礼部尚书”(服装)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搞会所方式经营,就是一种新尝试。 
   (五)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方面,政府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在经济发展瓶颈下,无数以OEM、ODM生存的企业,难以突破企业成长的七道坎:理念、战略、管理、营销、技术、文化和接班。企业发展优势已不是由产业规模扩张来决定,而是进入到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竞争阶段。走在广东省经济前沿的深圳、东莞、广州,企业家在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方面不但有深刻意识并且实际应用模式非常成熟。 
   不论那个行业,都需要企业家和人才,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很重要。过去市政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不同领域企业家走出去学习,提高抗险能力的做法很好,建议今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提高企业经营技巧、管理方法与预见能力,接纳更新颖更有利于企业基业常青的经营理念。 
   要帮助企业家提升自我意识,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引进职业经理人,改变原有家族管理,第一代企业家亲力亲为操盘的模式,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专业化总体发展战略,专注并掌握技术创新及品牌营销两个关键,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留下了深刻的管理理念:深淘滩,低作堰。结合今天中山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前者可理解为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投入;后者则指不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目标,自己留存利润低一些,让多一些利给客户,善待供应商。 
   (六)做好“激活与坚持”、“完善与深入”两方面工作 
   激活与坚持。激活,就是借十八大精神的贯彻和落实,继续把产业转型升级的思想和认识激活;坚持,一是坚持贯彻执行中山已有的好政策,包括针对三个一百、企业上市、专业镇提升、总部经济发展等出台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政策并非越多越新就好;二是坚持正确处理好转型升级的六个关系,并不断调整。比如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等关系,尤其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不断深化和调整。三是坚持将中山的专业镇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专业镇既是中山的特色,也是中山的品牌。 
   完善和深入。完善,就是针对政策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完善,健全相关配套政策。深入,一是深入推进专业镇的建设发展,推进高端平台建设,以及高端管理项目、高端人才的引进等,都需要市委市政府各部门予以扶持和帮助。二是深入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市委市政府应有专门班子来开展推进,不能靠自觉,资源整合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帮助。三是深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013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