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孙中山文化 > 正文

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9周年“孙中山文化”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6年08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周铁农  
谈谈“孙中山文化”研究
--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9周年“孙中山文化”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周铁农
(2015年11月11日 北京)
 
  我退下来以后,偶尔会参加一些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一些我平时在家里通过媒体或其他方式学不到的东西,使得自己的思维能够不断有所发展更新。今天非常感谢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人民政协报社、中山市政协为我创造了今天这样一个的学习机会。刚才通过听取各位学者报告和发言,了解了很多新的信息,学习了不少新的东西,因此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本来我说参加这个会议不讲话,就来听一听,但先宁同志说中山市的同志希望我讲几句。中山市是中山先生的家乡,是我多次去过的地方,很多同志也是我的老朋友了,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就讲一点学习的感想与体会。
  第一,关于孙中山文化。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以前经常提到关于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建国方略、思想学说,但是“孙中山文化”这个词,确实是拿到会议请柬之后才听到的,所以不太熟悉。刚才听了大家的介绍,特别是中山市政协丘树宏主席的介绍以及各位发言,有所了解,但还是希望慢慢加深体会。我想,提出“孙中山文化”概念是有道理的,是有根据的。我是搞自然科学的,我认为从字面来讲,所谓“孙中山文化”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孙中山思想、理念、精神、活动和他所处的时代所给予的文化上的解读;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说,用文化的视角去观察、评价、研究孙中山其人、其事和其所处的时代、其所从事的革命活动。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但是我觉得从文化视角来看,当时也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激烈的时代。这种文化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孙中山晚期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新文化运动的初期,新文化与旧传统文化的冲突在当时是非常激烈的,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还一个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两种冲突,从学术来讲,就是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冲突。作为一个传统学养深厚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爱国者,作为一个革命家,作为一个伟人,如何来审视、理解、处理、解决这种文化冲突,一定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对于这种文化冲突,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的,也是有不同的处理态度的,这本身是否也是一种文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也算是“孙中山文化”的一种研究。所以我觉得,研究“孙中山文化”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以通过对“孙中山文化”这一视角的研究,来深化、拓展以往对孙中山的各种研究。对孙中山研究的角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化视角是一种独特的、非常必要的、非常有意义的视角。我赞成“孙中山文化”这种提法,并且希望对这个提法、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二,我们现在一些机构或学会,研究问题都不属于纯学术研究范畴,都是围绕某一方面来研究某一方面的课题。我以前对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讲过,我们的研究一定要为一定的目标任务服务。当前摆在中华儿女面前的有两个任务,一是振兴中华,一是祖国统一。这都是孙中山先生当年致力的理想,也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当前形势非常好,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振兴这一伟大目标。11月7日,在新加坡,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两岸的关系在和平发展的理念指引下,目前为止是在按着一个正确方向推进。所以我想,“孙中山文化”也要紧扣当前中华民族的这两个任务,要为此服务。“孙中山”是我们用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目标,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有号召力的旗帜。我以前到台湾、到海外,谈到民族振兴,谈到两岸和平统一的主题时,往往离不开对孙中山这方面思想和事迹的介绍阐述。中山市是伟人故里,人民政协报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喉舌,孙中山研究会成立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孙中山研究,致力于为振兴中华、祖国统一服务,对此我们责无旁贷。希望我们的研究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第三,“孙中山文化”研究涵盖的范围很大。当前在研究领域,包括专门的学术领域,存在一种我不太赞成的现象:往往提出大概念多,但实际内容东西不多,或者在大概念的框子里随意往里装一些东西,有时候包括装“垃圾”。我希望“孙中山文化”研究概念、活动不要随意装东西,更不要装“垃圾”,要有一个科学的、严谨的研究态度,真真实实地做一些工作,以丰富的史料、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具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来推动这项研究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明年就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全国政协作出了隆重纪念的决定,希望“孙中山文化”研究能够在这之前阶段性成果基础上,争取以更大的更好的进展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献上一份我们自己充满心意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