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委员专访 > 正文
市政协委员谢永芳建议保护好侨捐项目

挖掘背后故事 弘扬桑梓情怀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2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徐钧钻 李玮玮 图/孙俊军  

2.jpg

谢永芳

目前,我市有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赠的公益项目超过2000多个,仅在城区,就有市华侨中学、中山体校、启发中学、张溪郑二小学、原库充小学等十多间学校。华人华侨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家乡兴师重教四处奔走,留下许多感人肺腑故事。可随着城市发展更新,部分侨捐学校、医院、敬老院的建筑物改作他用,一些项目在用途变更、重新装修过程中“抹去”原有痕迹,不利于维系华侨桑梓之情。市政协委员、启发中学负责人谢永芳建议,保护好、利用好侨捐项目,将老一辈的家国情怀、博爱精神通过这些项目一代代传承下去。

  谢永芳建议,首先,我市应利用好地方立法权,参考《广东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侨捐项目保护管理办法。在基层,500万元的物捐赠金额标的确定过高,小型侨捐项目受不到保护。办法也应对捐赠主体外延进一步拓展,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外籍友好人士捐赠项目,均应该有相应的办法监督保护。

  其次,受赠单位应该建立项目档案,妥善管理捐赠项目。接受捐赠的部门或单位应该对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所捐赠项目定期开展使用调查、核定、登记、编号工作,建立档案,设立标牌标识,不能随意变更项目用途。

  “目前除了吴桂显先生、蔡继有先生知晓度较高,许多默默无闻的爱国华侨的故事还没有被宣传。像郑亮钧先生,当年他90多岁仍然回乡捐资。自己不够钱,修书写信发动当地华侨开展募捐。这些故事都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作为一所中学的负责人,谢永芳说,启发中学每一间教室刻着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保护好历史的侨捐项目,讲好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记住校史、侨史,牢记孙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