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香山:昨天、今天与明天》——市政协纪念香山建县860周年电视访谈节目今日录制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11日    作者:秘书科  

  文化是城市的魂,历史是城市的根。今年是香山建县860周年,缕析香山历史文化脉络,探寻新老中山人融和之道,建设幸福和美中山,市政协充分发挥精英汇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践行伟大使命。10月10日上午,由中山市政协委员学堂、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中山市社科联、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日报社协办的中山市纪念香山建县860周年电视访谈节目《香山:昨天、今天与明天》在中山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录制。节目邀请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崔世平,珠海市社科联主席刘福祥,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作为访谈嘉宾, 92岁高龄、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的老同志欧初,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副主席马志刚,原市政协副主席、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杨海,以及主、承办单位、市直各有关单位和镇区负责人,市政协委员,市有关专家和学者,广府人、沙溪人代表以及100多名高校学生参加节目录制,他们和访谈嘉宾一道,畅谈香山(中山)的移民史、移民社会、移民文化,新老中山人融合及社会善治。 
  四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广州澳门珠海中山,都是香山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围绕香山建县860周年,从香山的移民史、移民社会、移民文化入手,如何认识和融合新老香山(中山)人关系侃侃而谈,并不时与台下专家学者互动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观众献上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尹绪忠说,香山历史上有四次重大影响的移民潮,第一次是南宋建县前后,北方战乱频仍,一些名门望族纷纷南迁。他们从珠玑巷辗转来到香山,构成了香山最早的移民。第二次是16世纪中后期葡萄牙登陆澳门;第三次是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洋务运动时期,大量香山人随着洋行流到通商口岸,掀起了一个属于香山的买办时代。第四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四次大规模移民,有移入也有移出,移民亦移文。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和融合的过程,形成我们今天包容进取,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香山文化。中山的移民史不仅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而且随世界潮流而动。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启迪未来。林有能直抒胸臆,香山文化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到普通百姓,而官员则更需了解香山文化:“了解本地文化,才能对一方水土产生感情,才会为当地做好事。” 
  香山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设县, 1553年,葡萄牙在澳门登陆,强占澳门。1961年10月划出了珠海县。860年来,香山县的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历经多次变迁,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三地。三地同源同根,崔世平感受更为深切:“香山文化是我们日后发展的根,不把根扎好,叶再茂盛也只是昙花一现。” 他说,探讨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很有意义,澳门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文化发展起来的城市,它原本就是一个小渔村,由广东人包括香山人、福建人和葡萄牙人等几大类人群移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化都市,所以,现在澳门的文化也是多种移民文化的大融合。刘福祥说,珠海的历史也有两次大移民潮,一次是香山建县之后,从中原内地移民涌入珠海,一次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批建设者从内地涌入珠海,他们带来的各种文化都是来自内地,而各种文化的融合,也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 
  欧初、丘树宏、胡波、萧润君等在台下与嘉宾进行了交流探讨。欧初再次强调加强海洋学研究的意义,并对香山人文历史研究查遗补漏。丘树宏认为,香山建县860周年就是一部移民史,寻根溯源对于今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的中山文化由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族群文化加上N 种外来文化组成,即"3+N"文化融合而成,形成了既能保留传统,又开放包容的香山文化。改革开放后,更多移民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现阶段新老中山人的融合是新的考验。那么,当下的新老中山人该如何去发展中山文化?正如伟人孙中山在1919年提出的“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的互助进化论,新老中山人就应该是相互团结,共同进步。 
  《香山:昨天、今天与明天》电视访谈专题片将在香山建县860年纪念日即10月14日晚上10点30分在中山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而由市政协委员学堂主办的"千年移民寻根行"大型人文活动,也将在同一天全面展开。

 
(四位主讲嘉宾围绕香山建县860周年侃侃而谈)
 
(欧初、丘树宏、马志刚、杨海等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节目录制)
 
(欧初发言)
(丘树宏发言)
(杨海发言)
(胡波发言)
(萧润君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