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无形的“断头路”如何接通?

——二论贯彻落实2013年中山市“两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0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有形的‘断头路’要打通,精神和思想上的‘断头路’也要接通。”在参加市“两会”分组审议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针对当前形势有感而发。他指出,我们思路上也有“断头路”,方法上也有“断头路”,工作作风上也有“断头路”;只要是与发展目标不相适的,都要切实加以转变。
  “断头路”一直是困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我市于2009年8月至2010年6 月期间对24个镇区开展专项调查摸底工作并编制报告,计划用四年时间完成23 条总里程约 45.58 公里的“断头路”建设。今年是四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但目前已经动工建设的镇际“断头路”不足50%,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路贯通的“断头路”则还没有。究其原因,除却建设经费、征地拆迁等表面问题,一些镇区之间“一头热,一头冷”,一些后任不愿为前任的“历史遗留问题”埋单,一些官员想要“集中财力出政绩”,这些才是导致工程屡被搁置的深层因素。
  由此可见,要接通有形的“断头路”并不难,难的是接通无形的“断头路”。有形的“断头路”之所以困扰我们许久,关键就在于精神、思想上的“断头路”没有接通。退一步说,就算镇际“断头路”在高压的行政指令下打通了,但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统筹发展共识,无形的“断头路”依然存在,那么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在现实中,思路、方法、工作作风上的“断头路”,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比如近年我市加大全市统筹力度,破除镇区间的行政壁垒,提出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但从现状来看,经济协作区依然有些“雷声大、雨点小”,有的镇区忙于自身发展,根本无暇他顾,有的镇区只看眼前利益,舍不得“孩子”也没想“套狼”。又比如,“十二五”时期,我市计划组织投入320 亿元用于交通事业,以4倍于“十一五”的财力完善干线路网,但掐指一算,去年实际投入仅有20 多亿元,从时间进度来看,抓落实并没有拿出应有的表现……这些现象背后的无形“断头路”,要依靠什么去打通?
  打通无形的“断头路”,就要收起“小算盘”,着眼“一盘棋”。当前我市面临资源要素的“天花板”,镇区、部门间互通有无、互济余缺显得空前重要。各镇区、部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强调全局意识、大局意识,从整体利益最大化来出发考量,避免自我封闭、各自为政。只有打通无形的“断头路”,有项目没土地、有活力没资源等突出现象才能迎刃而解,平台共享、抱团吆喝这些发展良策才会应用自如。
  打通无形的“断头路”,就要不走“回头路”,勇趟“深水区”。当前我们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来到了改革的关隘,需要大胆突破和扫除横亘眼前的障碍,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向前迈进。特别是在改革“深水区”面前,如果不能彻底打通心中的“断头路”,而是因难而退、故步自封、不再创新,那么,轻则原地徘徊寸步难行,重则可能陷入倒退之境。
  打通无形的“断头路”,就要跳出“小圈子”,极力“争上游”。作为改革先行地,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不是自己和自己比,而是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盘子里来考量,更加主动地参与城市竞争。必须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思想,始终坚持“跳起来摘苹果”,让新的目标永不间断。
  打通无形的“断头路”只是第一步,紧接着还要铺设内心的“通途”。胸有大局才能成事不怠,心无隔阂方能从善如流。勿让有形的“断头路”羁绊发展的步履,勿让无形的“断头路”蒙蔽心中的丘壑。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