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以文化为引领促转型发展

——省政协“以文化为引领高起点建设翠亨新区”专场研讨会观点摘要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0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林志强 通讯员 钟谐  
  12 月 3日至4日,省政协在中山市召开“以文化为引领高起点建设翠亨新区”专场研讨会。来自全国、省、市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助推我市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山文化,高起点建设翠亨新区,争取列入国家战略发展项目建言献策。
  ● 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龙新民: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
  翠亨新区在推进文化建设时,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鼓励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和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真正建立起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孙中山先生故居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广泛吸纳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海内外各方面的文化投资和文化人才,建设一批与中山文化、翠亨新区相匹配的重点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使翠亨新区的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有新意、有特色、高起点、高水平。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韦建桦:
让文化成为翠亨新区发展的引擎
  中山要学习山东对孔子文化的发扬,深挖中山文化的历史内涵。广泛联络国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港澳台、甚至全球的专家,研讨中山文化,传播承担重任,让文化真正成为一个巨大的引擎。在翠亨新区的发展中,文化不应仅在启动、起飞中发生作用,而应是持续的领飞作用。只有这样,实现文化引领的目标才有后劲,才能保持恒久的市场。
  ● 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
文化引领是主要特色和竞争优势
  翠亨是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里,在全球华人中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力。中山市委、市政府从建设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创新两岸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提出发挥孙中山故里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引领翠亨新区建设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文化引领是翠亨新区区别于其他传统意义的开发区、新区的主要特点,也是突出特色和竞争优势。相信翠亨新区一定能够依托以中山文化为核心,包括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开放文化等独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走出一条创新的“珠西发展路子”。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
从宜游城市入手建设好翠亨新区
  发展旅游,能带动城市服务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经济效益,使城市整体升值。在翠亨新区建设过程中,要把中山先生在翠亨的遗迹整理保护好,把中山先生的故事讲得真实、生动,把中山先生的精神表达得深刻到位,以文化和生态为基础,以旅游业为平台,从建设宜游城市入手,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成为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
走文化引领道路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和主要抓手
  城市发展以文化比高低,以特色论输赢。只有找准自己的城市特色,彰显独有的文化特质,才能在发展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过往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大规模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遭遇到了历史的“天花板”。中山转型升级的出路,就是要在更高层面上推进“五位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鱼”与“熊掌”兼得的难题,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城市中环境好的城市,环境好的城市中经济发达的城市,先行开放城市中平安和谐城市,平安和谐城市中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城市。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那么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我们认为,走文化引领的道路是我们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和主要抓手。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
从江河时代迈向滨海时代的重要部署
  当前,中山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也处于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期。全体市民秉承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宏愿,在中国梦的时代精神召唤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新型城市。打造翠亨新区战略平台,就是中山不断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从江河时代迈向滨海时代的重要部署。翠亨新区坚持“科学谋划、从容开发、乘势推进、打造精品”的总体要求,按照“文化引领、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智慧创新、和谐善治”的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探索区、珠三角转型升级重要引领区、珠江西岸理想城市先行区、科学用海试验区。
  ●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
新区建设要凸显核心竞争力
  孙中山资源目前正处于尴尬的境地。对于中山文化不能停留在纪念与研究上,而应该实实在在地深挖其中的资源,并与“中国梦”融合。因此,建设翠亨新区提出以文化为引领,其内涵的独特性,带来了操作的可行性。新区的建设要凸显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以中山文化为核心,打造两岸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的国家级战略平台,使之成为全球华人华侨共有的精神家园。
  ●原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人文科学学者李汉秋:
建万姓祠堂吸引华人寻根
  中山的慈善万人行在元宵节,赋予了节日新的意义,这个模式可以借鉴。清明节是认祖归宗的核心,是一种人文的情感,核心是世代相传的,也被华人广泛认可。每年清明节,中山也有很多华人千里迢迢回来扫墓祭祖。翠亨新区要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以清明节为平台,完全可以。建议要有一些措施和设施,吸引中山籍甚至是非中山籍的华人来中山。可以借鉴去年香港搞的姓氏大会的经验,中山可以搞一个万姓祠堂,不管张姓李姓,来到这里,都可以找到姓氏的历史和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
在文化产业上找到新经济增长点
  目前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甚至出现过剩,只有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供不应求,因此可以在文化产业上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长远来看,中央很可能将出台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地方大有空间,方向就是市场化的改革。未来政府可能面临越来越缺钱的局面,而民间资本的利用空间很大,因此搞活民间投资,引进民间投资来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必要的。中山是伟人孙中山的故里,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翠亨新区建设可以向山东学习,目前,山东已建立了许多孔子研究院,影响相当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让中国文化向全球扩散与弘扬。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不要经济特区要文化新区
  目前中西方在文化方面有冲突,中国与东南亚周边国家的价值观也有不同。东方文化是以公平为导向的价值观。如孙中山提出的博爱、平等,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而西方则是以效率为导向的价值观,这源自于丛林法则。中山提出的文化引领,应更高举公平的价值观,通过政府主导,实现公平,这才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孙中山的博爱、公平精神是能被全球华人接受。中山不需要刻意追求经济特区,而是要追求文化新区。这个新区,不应以争取特殊的优惠政策为目标,而应是在效率、公平统一上先行先试。让市场决定效率,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来追求。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
寻找新的增长点要有新思路
  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果还按旧思路,很可能会“短路”。就像当年深圳如果没有华侨城,就会黯然失色。翠亨新区提出“文化引领”,是独辟蹊径,寻求创新。中山有着厚重的孙中山文化底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复兴”、“造福于民”、“天下为公”,有着深远的影响,契合时代发展,要让这些文化精髓成为全球华人的共识,提高翠亨新区的吸引力。借鉴博鳌论坛成功的模式,中山论坛可以多样化多面化,立足高端,引入如全球华人艺术家展览和华人尖端科学家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项目。建设翠亨新区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掘中山文化,使其内涵更丰富,并与时代精神紧密融合,再去搭建相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