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樹宏倡建海上絲路新文化圈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09日 作者:《大公报》 2013.12.6
上月十二日,逢孫中山誕辰一百四十七周年,中山市政協刊物《和》創刊。政協主席丘樹宏在發刊詞《和:一種偉大的軟力量》一文中提到,政協這一組織,不論人員構成,抑或性質和職能,無不詮釋?一個「和」字。
二○一二年,丘樹宏自中山市委宣傳部長升任市政協主席後,一直在思考政協工作在當下經濟建設與文化發展進程中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國家目前在不斷走向開放,政協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突出。」丘樹宏說,國家法規和政府政策以外,政協在調和多方聲音和意見時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視。這角色的內核,在丘樹宏看來,就是「和」。
中山的「和」之性
其實,「和」字不單解釋了政協工作的性質,用來形容中山這座城市的性格,也再合適不過。
那天一早,在去《和》雜誌首發儀式的路上,丘樹宏對記者講起中山這座城市的奇。古稱香山、人口才三百萬的中山,在過去百多年的歷史裏孕育了過百位名人,包括近代思想家、《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現代中國音樂教育的開創者蕭友梅,影後阮玲玉和導演鄭君裏,當然不用說還有孫中山。中山名人輩出,或可歸結為它地處中西文化交匯處、得多方滋養的緣故。丘樹宏說,中山市的文化可以稱為「鹹淡水文化」:鹹水指南海和太平洋,淡水是珠江。珠江和南海在這裏相遇,中華傳統文明與海洋文化也在這裏衝撞交匯。種種思潮和文化因子互動交糅,也令到中山人養成包容、務實且低調的性格。
今年九月蘇富比香港秋拍,一尊明朝永樂年間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以超過二億三千萬港元的價格被拍出,買家竟然是一位中山商人。「那人是我的朋友,就住在中山,平時行事低調,連我都不知道他有那麼多錢。」丘樹宏笑道。佛像買回之後,那位商人並未將其獨佔,而是預備安放入當地一座即將重建的唐代古香林寺中。
關注海洋文明
從這件小事,似可窺見中山人無私低調的個性,而這種性格的養成,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因於這方水土,難怪這座城市能夠以佔廣東省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創造出經濟總量多年來排名全省前五的成績。
丘樹宏有感於海洋文化對於中山人性格的熏養,故寫下長詩《海上絲路》表達自己對於重振海洋文明的關注。他說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古已有之,只是近十幾年來,因為《絲路花雨》等舞台作品的推介,加之考古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陸上絲綢之路的價值漸漸被人重視。而海上絲綢之路,卻並沒有得到同樣的待遇,「還是停留在原狀」。在丘樹宏看來,海上絲綢之路,不論在歷史學和考古學研究層面,抑或其對於現今海洋經濟與海洋文化發展的借鑑作用,都值得「仔細發掘」。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海外交往和溝通的臍帶,是整個人類的史詩。」丘樹宏希望自己的長詩《海上絲路》能夠提醒人們重新關注海上絲路的價值,並重新探索海洋文明可能延伸的面向。
呼應習近平提議
今年十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盟,在印尼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其中提到中國與東盟共同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丘樹宏說,這篇演講對於中國沿海各省重新探索海上絲綢之路的科研及經濟價值,是「絕佳的契機」。他甚至有一個大膽的構想,等到二○一五年,也就是鄭和下西洋六百一十年紀念的時候,舉辦一係列「海上絲路」紀念活動,包括舞台作品展演、電視紀錄片放映、專題展覽和研討會種種,意在幫助人們建構對於海洋文化的認知。他還呼應習近平主席的提議,倡議建設海上絲路新文化圈。
「的確,我們要重視海洋疆土、海洋經濟和海洋科技,但我還認為,最高層面應該是海洋文化。」在丘樹宏看來,只有「文化強起來」,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夢想才能早日實現。
「中國的海洋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端。」丘樹宏說,從秦始皇派徐福與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仙丹,到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過往千百年的歷史不斷證明關注海洋對提升國力的重要性。而且,中國的海洋文化與日本和歐洲的不同,它更包容更平和,從不以侵略和擴張為目的。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和」字。而這些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沿襲而來的有容有止的謙遜精神,在丘樹宏看來,也是當下發展海洋文化時必須顧及的根本。
「鄭和七次下西洋,聲勢浩大,卻從未動過侵略擴張的念頭。」丘樹宏說,這種從過往百多年裏延續而來的睦鄰友好品格,也符合我們國家當下「和平崛起」的追求。
二○一二年,丘樹宏自中山市委宣傳部長升任市政協主席後,一直在思考政協工作在當下經濟建設與文化發展進程中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國家目前在不斷走向開放,政協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突出。」丘樹宏說,國家法規和政府政策以外,政協在調和多方聲音和意見時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視。這角色的內核,在丘樹宏看來,就是「和」。
中山的「和」之性
其實,「和」字不單解釋了政協工作的性質,用來形容中山這座城市的性格,也再合適不過。
那天一早,在去《和》雜誌首發儀式的路上,丘樹宏對記者講起中山這座城市的奇。古稱香山、人口才三百萬的中山,在過去百多年的歷史裏孕育了過百位名人,包括近代思想家、《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現代中國音樂教育的開創者蕭友梅,影後阮玲玉和導演鄭君裏,當然不用說還有孫中山。中山名人輩出,或可歸結為它地處中西文化交匯處、得多方滋養的緣故。丘樹宏說,中山市的文化可以稱為「鹹淡水文化」:鹹水指南海和太平洋,淡水是珠江。珠江和南海在這裏相遇,中華傳統文明與海洋文化也在這裏衝撞交匯。種種思潮和文化因子互動交糅,也令到中山人養成包容、務實且低調的性格。
今年九月蘇富比香港秋拍,一尊明朝永樂年間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以超過二億三千萬港元的價格被拍出,買家竟然是一位中山商人。「那人是我的朋友,就住在中山,平時行事低調,連我都不知道他有那麼多錢。」丘樹宏笑道。佛像買回之後,那位商人並未將其獨佔,而是預備安放入當地一座即將重建的唐代古香林寺中。
關注海洋文明
從這件小事,似可窺見中山人無私低調的個性,而這種性格的養成,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因於這方水土,難怪這座城市能夠以佔廣東省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創造出經濟總量多年來排名全省前五的成績。
丘樹宏有感於海洋文化對於中山人性格的熏養,故寫下長詩《海上絲路》表達自己對於重振海洋文明的關注。他說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古已有之,只是近十幾年來,因為《絲路花雨》等舞台作品的推介,加之考古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陸上絲綢之路的價值漸漸被人重視。而海上絲綢之路,卻並沒有得到同樣的待遇,「還是停留在原狀」。在丘樹宏看來,海上絲綢之路,不論在歷史學和考古學研究層面,抑或其對於現今海洋經濟與海洋文化發展的借鑑作用,都值得「仔細發掘」。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海外交往和溝通的臍帶,是整個人類的史詩。」丘樹宏希望自己的長詩《海上絲路》能夠提醒人們重新關注海上絲路的價值,並重新探索海洋文明可能延伸的面向。
呼應習近平提議
今年十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盟,在印尼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其中提到中國與東盟共同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丘樹宏說,這篇演講對於中國沿海各省重新探索海上絲綢之路的科研及經濟價值,是「絕佳的契機」。他甚至有一個大膽的構想,等到二○一五年,也就是鄭和下西洋六百一十年紀念的時候,舉辦一係列「海上絲路」紀念活動,包括舞台作品展演、電視紀錄片放映、專題展覽和研討會種種,意在幫助人們建構對於海洋文化的認知。他還呼應習近平主席的提議,倡議建設海上絲路新文化圈。
「的確,我們要重視海洋疆土、海洋經濟和海洋科技,但我還認為,最高層面應該是海洋文化。」在丘樹宏看來,只有「文化強起來」,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夢想才能早日實現。
「中國的海洋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端。」丘樹宏說,從秦始皇派徐福與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仙丹,到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過往千百年的歷史不斷證明關注海洋對提升國力的重要性。而且,中國的海洋文化與日本和歐洲的不同,它更包容更平和,從不以侵略和擴張為目的。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和」字。而這些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沿襲而來的有容有止的謙遜精神,在丘樹宏看來,也是當下發展海洋文化時必須顧及的根本。
「鄭和七次下西洋,聲勢浩大,卻從未動過侵略擴張的念頭。」丘樹宏說,這種從過往百多年裏延續而來的睦鄰友好品格,也符合我們國家當下「和平崛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