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评10大“中山海洋文化地标”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20日 来源:
中山商报 作者:记者隋胜伟 摄影余兆宇
18日,市政协常委、有关委员参观考察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商报讯 昨日上午,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带队来到位于阳江市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考察当地对南海Ⅰ号的开发保护。据介绍,市政协确定开展海洋文化专题考察,并将建议中山市评选海洋文化十大地标。丘树宏表示,中山发展海洋文化,可借鉴阳江经验。
让开放文化引领转型升级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诗歌万里行新思路模特诗歌朗诵会”上,丘树宏作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的首倡者,发出《建设“海上丝绸新文化圈”倡议书》,引发广泛关注。几天后的市政协常委会议上,“海洋文化”被确定为市政协的重点调研课题。
“中山自古以来都是开放的发展史,走在全国前面。前30年走得很好,今后怎么办?”丘树宏接受采访时先抛出一个问题,随后答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改革,要在更深层次做改革的事情。作为中山,这种转型升级首先就是思想观念要转型升级,我们的文化要沿着这种传统的开放文化和海洋文化,才能走的更好更快。
丘树宏表示,借鉴深圳经验,市政协将建议评选中山市海洋文化十大地标,中山在这一块内容非常丰富。除了比较久远的海洋文化地标,改革开放后的温泉、孙中山故居、翠亨新区,都是典型的地标。
丘树宏说,评选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手段,最终要达到统一思想,形成文化动力,看到我们今后的目标。如何评选,目前市政协课题小组正在研究方案。
中山可借鉴阳江经验
“满船载着大宋瑰宝,季风鼓起片片风帆,出泉州,过东海,蓝天绿水碧云间……”正像丘树宏写给南海Ⅰ号的歌词《蔚蓝的梦幻》中所描述的,在南海Ⅰ号出水贸易品展区,船木、陶瓷、玉雕、试金石等珍贵出水文物,似乎在向考察团讲述着沉睡许久的历史。
2007年,南海Ⅰ号被整体打捞,现在位于博物馆内的水晶宫内,随后启动全面发掘保护工作。这艘残存长度约30.4米,宽约9.8米,船体保存较好,上甲板以下部分机构基本完整的古船,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围绕南海Ⅰ号建设,主要分为南海Ⅰ号展区和海上丝绸之路展区,向人们展示中国古老的海洋文化。据介绍,该馆于2009年12月24日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来自国内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这里已经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符号,而且通过挖掘的建设,让我们考古能力走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丘树宏说,南海Ⅰ号给我们很多启示,也为中山发展海洋文化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