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基本实现优质化办学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禹媚 叶劲翀
1月13日-15日,以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为首的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组莅临中山,对我市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进行督导验收。记者从昨日举行的中山市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会上获悉,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优质化办学,普高优质学位达到99.7%,2010-2013年三年间逾6万外地娃入读公校,以国内外公认的教育现代化显性指标为参照,中山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副市长吴月霞、市政协副主席刘传沛等参加会议。
■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
会上,李学明介绍说,这是我省迄今为止标准最高、要求最高、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教育督导验收工作,主要从教育地位、教育条件、教育经费、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等六大方面全面考察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成效以及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验收组13日已分四个小组随机抽查并实地考察了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和高校等相关单位。昨日,又听取了市政府的自评汇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委、市人社局等3个职能部门以及小榄、火炬区、东区3个镇区的专题汇报。
吴月霞代表市政府做了自评报告。中山教育现代化已进入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新历程,中山教育加快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对照《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方案》,在55个三级指标中,中山已经有51个达到A,4个达到B,已达到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验收要求。
■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优质化办学
据介绍,近年来,中山教育正朝着优质、均衡和公平的目标迈进。目前,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优质化办学,其中公办小学优质学位达98.6%,初中优质学位达98.8%,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99.7%,中等职业学校优质学位达97.9%。拥有全日制普通高校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5%。
我市从1997年至2012年掀起了三轮大规模学校改造、新建高潮,总投入接近100亿元。目前全市177所公办小学中,134所为新建学校,新建比例高达84%;48所公办初中全部实施新建或扩建,47所达到或超过建设标准;14所公办普高有11所建成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通过实施小学标准化建设、振兴初中行动和“春风行动计划”等三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使镇区学校办学条件和城区相当,部分镇区学校办学条件甚至优于城区学校。
■3年逾6万外地娃入读公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率先在全国实行“积分入学”政策,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有序进入公办学校提供制度化保障。2010-2013三个学年,全市共有61490名非户籍儿童入读中山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目前,就读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76708人。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 《关于拓展异地务工人员享受公共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意见》,明确规定要逐步扩大公办教育规模,将满足户籍学生就学需要后剩余公办学校学位的80%以上用于 “积分入学”,更多的新中山人子女将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缘何中山教育多年来都能保质又保量呢?这与我市的大手笔投入不无关系。据市财政局汇报,2007-2012年间,中山年度教育经费投入从31.31亿元增加到84.07亿元,年均增长21.8%。中山还规定市、镇(区)财政年度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必须分别达到25%、30%以上。
■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
会上,李学明介绍说,这是我省迄今为止标准最高、要求最高、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教育督导验收工作,主要从教育地位、教育条件、教育经费、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等六大方面全面考察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成效以及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验收组13日已分四个小组随机抽查并实地考察了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和高校等相关单位。昨日,又听取了市政府的自评汇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委、市人社局等3个职能部门以及小榄、火炬区、东区3个镇区的专题汇报。
吴月霞代表市政府做了自评报告。中山教育现代化已进入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新历程,中山教育加快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对照《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督导验收方案》,在55个三级指标中,中山已经有51个达到A,4个达到B,已达到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验收要求。
■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优质化办学
据介绍,近年来,中山教育正朝着优质、均衡和公平的目标迈进。目前,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优质化办学,其中公办小学优质学位达98.6%,初中优质学位达98.8%,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99.7%,中等职业学校优质学位达97.9%。拥有全日制普通高校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5%。
我市从1997年至2012年掀起了三轮大规模学校改造、新建高潮,总投入接近100亿元。目前全市177所公办小学中,134所为新建学校,新建比例高达84%;48所公办初中全部实施新建或扩建,47所达到或超过建设标准;14所公办普高有11所建成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通过实施小学标准化建设、振兴初中行动和“春风行动计划”等三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使镇区学校办学条件和城区相当,部分镇区学校办学条件甚至优于城区学校。
■3年逾6万外地娃入读公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率先在全国实行“积分入学”政策,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有序进入公办学校提供制度化保障。2010-2013三个学年,全市共有61490名非户籍儿童入读中山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目前,就读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76708人。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 《关于拓展异地务工人员享受公共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意见》,明确规定要逐步扩大公办教育规模,将满足户籍学生就学需要后剩余公办学校学位的80%以上用于 “积分入学”,更多的新中山人子女将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缘何中山教育多年来都能保质又保量呢?这与我市的大手笔投入不无关系。据市财政局汇报,2007-2012年间,中山年度教育经费投入从31.31亿元增加到84.07亿元,年均增长21.8%。中山还规定市、镇(区)财政年度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必须分别达到25%、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