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学校开源民办学校节流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19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禹媚
数据显示,从2003学年至2013学年,中山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从255934人减少到206990人 , 净减48944人,减少19.12%。
一直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就读公办学校的问题都是新中山人关注的焦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有约20万非中山户籍学生,他们中仅有34.94%在公办学校就读。在今年的中山两会上,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通过对公办学校“开源”和对民办学校“节流”的方式,以破解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难的问题。
■现状:中山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比例仅为34.94%
目前,广东省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70%以上,珠三角城市也大部分达到“两为主”(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目标。在中山,由于外来工人数众多,在义务教育阶段入读的非中山户籍学生多达20万左右,2013年,中山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仅为34.94%。
据民进中山市委会委员陈仕清介绍,我市之所以出现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比例偏低,是因为存在着公办学校学位“缩水”、“放空”以及民办学校发展太快的原因。数据显示,从2003学年至2013学年,中山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从255934人减少到206990人,净减48944人,减少19.12%。其中,公办小学学位净减 32522 人,减少19.01%;公办初中学位净减16422人,减少19.36%。
此外,全市24个镇区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均存在不同程度人为压缩班额的情况。“减少和空置的公办学位加起来有61190个。”
公办学校学位缩水,民办学校却发展迅猛。据民进中山市委会统计,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全市有51所民办学校的小学阶段超标准班额招生12996人,26所民办学校的初中阶段超标准班额招生2038人,两者合计15034人。正是在一减一增的“剪刀差”下,导致中山非本市户籍学生入读公办学校比例由2003年的68.67%急剧下降至2013年的34.94%。
■建议:增加公校学位满足外来工子女入读
如何才能提高外来工子女就读公校的比例呢?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说,既要对公办学校实行“开源”,也要对民办学校实行“节流”。
开源方面,一是保持并逐步扩大公办教育规模,具体包括坚决纠正镇区以户籍儿童规划公办学校发展,甚至故意压缩既有公办学校规模的非理性行为,适当放宽公办中小学班额,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办中小学学位利用率。同时建议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实行公办。
节流方面,则是对民办学校实行控发展、控规模、控招生,严格控制民办学校尤其是低收费民办学校跨市域招收居住(暂住)地不在中山的非本市户籍学生。
据介绍,上述措施如能切实落实,公办教育通过“开源”,公办学位供给可望达到118186人;民办教育通过“节流”,中山非本市户籍义务教育学生总量可望控制在200638人以内。这样,中山非本市户籍义务教育学生入读公办学校比例可达58.91%。
■声音:“开源”是好事,“节流”惹争议
对于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中提到的增加公办学校学位、提高公办学校学位利用率的观点,不论是新老中山人都表示赞成。
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贺优琳认为,让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就读是大势所趋,希望政府能够多安排新中山人子女就读公办学校。
至于对民办学校实行“节流”,部分民办教育工作者认为,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的有效补充,在增加公办学位的同时也要办好民办学校,提升其容量和质量。
西区翠景东方小学是一所收费中等的民办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工子女,校长杨则锋评价说:“目前来说民办学校解决了大部分外来子弟的读书问题,尤其是一些中低收费的民办学校。政府应该扶持民校,而不是控制发展,特别是民校的招生和规模,这些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办得好的民校招生就会增长,反之就会萎缩,并不需要强制干预。”
一直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就读公办学校的问题都是新中山人关注的焦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有约20万非中山户籍学生,他们中仅有34.94%在公办学校就读。在今年的中山两会上,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通过对公办学校“开源”和对民办学校“节流”的方式,以破解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难的问题。
■现状:中山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比例仅为34.94%
目前,广东省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70%以上,珠三角城市也大部分达到“两为主”(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目标。在中山,由于外来工人数众多,在义务教育阶段入读的非中山户籍学生多达20万左右,2013年,中山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仅为34.94%。
据民进中山市委会委员陈仕清介绍,我市之所以出现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比例偏低,是因为存在着公办学校学位“缩水”、“放空”以及民办学校发展太快的原因。数据显示,从2003学年至2013学年,中山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从255934人减少到206990人,净减48944人,减少19.12%。其中,公办小学学位净减 32522 人,减少19.01%;公办初中学位净减16422人,减少19.36%。
此外,全市24个镇区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均存在不同程度人为压缩班额的情况。“减少和空置的公办学位加起来有61190个。”
公办学校学位缩水,民办学校却发展迅猛。据民进中山市委会统计,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全市有51所民办学校的小学阶段超标准班额招生12996人,26所民办学校的初中阶段超标准班额招生2038人,两者合计15034人。正是在一减一增的“剪刀差”下,导致中山非本市户籍学生入读公办学校比例由2003年的68.67%急剧下降至2013年的34.94%。
■建议:增加公校学位满足外来工子女入读
如何才能提高外来工子女就读公校的比例呢?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说,既要对公办学校实行“开源”,也要对民办学校实行“节流”。
开源方面,一是保持并逐步扩大公办教育规模,具体包括坚决纠正镇区以户籍儿童规划公办学校发展,甚至故意压缩既有公办学校规模的非理性行为,适当放宽公办中小学班额,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办中小学学位利用率。同时建议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实行公办。
节流方面,则是对民办学校实行控发展、控规模、控招生,严格控制民办学校尤其是低收费民办学校跨市域招收居住(暂住)地不在中山的非本市户籍学生。
据介绍,上述措施如能切实落实,公办教育通过“开源”,公办学位供给可望达到118186人;民办教育通过“节流”,中山非本市户籍义务教育学生总量可望控制在200638人以内。这样,中山非本市户籍义务教育学生入读公办学校比例可达58.91%。
■声音:“开源”是好事,“节流”惹争议
对于民进中山市委会建议中提到的增加公办学校学位、提高公办学校学位利用率的观点,不论是新老中山人都表示赞成。
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贺优琳认为,让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就读是大势所趋,希望政府能够多安排新中山人子女就读公办学校。
至于对民办学校实行“节流”,部分民办教育工作者认为,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的有效补充,在增加公办学位的同时也要办好民办学校,提升其容量和质量。
西区翠景东方小学是一所收费中等的民办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工子女,校长杨则锋评价说:“目前来说民办学校解决了大部分外来子弟的读书问题,尤其是一些中低收费的民办学校。政府应该扶持民校,而不是控制发展,特别是民校的招生和规模,这些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办得好的民校招生就会增长,反之就会萎缩,并不需要强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