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链条“7变2”
代表委员建议治理土壤污染,完善农贸市场管理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2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冷启迪 徐兵 陈恒才
记者在民众镇了解到,他们出产的绿色蔬菜,每次出售前,一定做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安全。(资料图片) 记者吴飞雄摄
今年人大1 号议案关注食品安全,这一话题持续发酵。昨日,市人大代表、中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梁卫华,再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如何改变原有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的格局。
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则在本届两会上建议,除了政府的监管,更要注重从土壤治理、农贸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着手,为中山市民打一场漂亮的“保胃战”。
食品安全监管链条“7变2”
食品安全多头监管,被认为是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记者了解到,在大部制改革前,包括农业、经信、质检、工商、卫生、食药监局乃至城管,都有监管食品安全的职责,这种模式被戏称为“九龙治水”,最终结果是没有龙去管行云布雨之事。
市人大代表、中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梁卫华昨日再度接受专访,详细解读大部制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程序。
梁卫华说,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本轮机构改革将食品安全办和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及药品管理职能进行整合,重新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作为本级政府工作部门,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同时承担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同时,将相关部门的酒类流通监管职能、食用农产品、林产品(含依法可食用陆生野生动物)、水产品的流通监管职能划转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改革之后,生猪的养殖和定点屠宰由农业部门管理,从进入流通环节开始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蔬菜种植仍由农业部门管理,从进入流通环节开始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梁卫华说,这意味着,原有食品安全监管,从原来的至少有7个部门的参与,而今缩短到两个链条。
梁卫华告诉记者,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从 “九龙治水”的多部门分环节安全监管,改为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集中统一监管的工作格局,克服了过去多头管理体制弊端、强化和落实各方监管责任,形成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消除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的现象,切实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代表委员建议
■建议1:大力治理蔬菜地重金属污染
食品安全需要从源头防治。在本届两会上,至少有三位代表或委员,对食品安全的源头——土壤治理,提出了建议,尤其要求中山大力治理蔬菜地重金属污染。
●珠三角4成菜地重金属超标
市人大代表、中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翅,在两会期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山市治理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的建议》。
“此前,一位朋友在中山购买了十几亩地种植蔬菜瓜果,种植前对土壤的重新改造工作,让我对中山土壤质量问题开始重视。”张翅说,据中山市农业部门介绍,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壤进行调查,结果初步显示,珠三角地区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三种蔬菜“最受伤”
张翅说,珠三角经济发达,工厂林立,排放的重金属废物较多,而大气中过多的重金属污染,也会逐步沉积到土壤里。
“现在绝大多数市民都关注农药残留,买的蔬菜会反复清洗,经过清洗,绝大多数农药残留都可以去除,但是重金属是植物从根系上吸收上来的,它存在于植物体内,无论如何清洗,也无法去除。”张翅列举几种根系等发达、易吸收重金属的蔬菜,“像西洋菜、生菜、莴笋这些深植于土地的,都很容易吸收重金属,而大家都知道菌类也比较容易吸附重金属。”
张翅说,重金属铅随着唾液进入消化系统,而后进入血液,儿童体内少量这样的毒素就会影响其身体和智力发育,出现多种发育疾病,重金属镉积累到一定量,就可能引发癌症,是致癌的罪魁祸首。而重金属汞甚至会引发汞中毒,头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损害肾脏。
●国内多地已开展土壤污染治理
“我们经常会给一些企业做法律咨询业务,比如接触到北京建工集团,他们就是专门做土壤改良的。”张翅说,北京市有规定,如果一个制造业企业比如洗衣机厂或者电冰箱厂搬离原厂区,必须对厂区的土壤进行改造,但是中山却没有相关的规定,比如说威力洗衣机厂搬离后就直接在那里建起了高楼。”
张翅表示,中山那么多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所在地区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不及时进行土壤改造,积累的污染问题必然越来越多。改造方法:
用生物治污解决土地问题每亩成本仅2万元
张翅在建议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给出了改造方法。
张翅介绍,中山农业部门曾经在2006年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在省内率先进行耕地重金属治理,计划首先对我市各处土地进行采样,而后再选取各地生长的蔬菜进行试验,了解蔬菜中有哪些重金属,与土地实验结果形成对比,对全市重金属污染现状作出全面评估。中山农业部门当时计划花费三年时间,治理中山各大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计划建立土地“数据库”,但是后来可能由于经费不足,也可能是方法不对,这个事情不了了之。
“目前通行的几种治理土壤的方法有,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将重金属固化成为矿石,但是成本十分高,而且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如果用植物吸收法处理,每亩处理成本也要2万元,内地其他地方曾经用生物法处理,成本较低效果明显,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张翅建议由农业局和科技局等部门组成专题小组,研究生物治污方法,制定治理方案,预算专门经费,选择郊区一定面积的蔬菜地,迅速治理,显出成效后加以宣传,挽回市民吃菜的信心,这是民心工程,也是中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本届两会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建议:
人大代表张翅:《要求中山市治理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的建议》
政协委员罗路:《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绿色食品监管的建议》
政协委员梁红辉、蔡自勇等:《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
■建议2:完善农贸市场管理
记者搜索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关于食品安全的建议至少有10份,其中有3份建议提及规范农贸市场的管理。
这些建议认为,农贸市场就是保证群众“食”的品质的最基础设施。同时,农贸市场体现着政府的形象,如何完善农贸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10年以上的市场占95%
政协委员陈玉琼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中称,中山农贸市场存在普遍老龄化的问题。建议中称,中山全市220多个市场中,20年以上的占了20%,10年以上占95%。5年以内的只有5%。
而且,陈玉琼在这份建议中还指出,许多农贸市场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一些市场营利目的性太强,主要经营生活用品、商场,而经营农副产品的摊位不到一半。且各镇区还存在农贸市场规划不到位的问题。
●环卫配套严重不足
环卫配套设施严重缺失,也是中山农贸市场需要改进的原因。记者在前述三份关于农贸市场建设的建议中都看到,代表委员调查发现,中山许多农贸市场下水道和排污系统设置不合理,垃圾中转站、垃圾斗等公共设施不足。尤其是一些镇、村市场,至少有50%是没有垃圾屋,95%没有中转站。
而且,这些代表和委员还发现,市场内及周边保洁差、垃圾多、车辆停放混乱、“牛皮癣”多,而市场经营摊位数量设置不合理,收费标准则普遍偏高,且周边因为有流动摊贩的光顾,导致市场混乱。改造方法: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完善中山农贸市场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改进方法,仍以陈玉琼的建议为例,这份建议认为,中山可以先易后难,分期分批改造现有的各类农贸市场,让市场建设和管理回归本位。
陈玉琼认为,首先农贸市场应改变经营理念,政府应当增加财政补贴。农贸市场关系市民的“菜篮子”,建议政府以补贴形式,降低市场经营成本,让市场回归公益性、民生性的本质。
规划需要先行。陈玉琼说,无论是市区还是镇区,在新建房地产的时候,需要配套兴建高标准的综合型农贸市场。
建设好之后,要严把市场流通关和环卫关。建议表示,要按照“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市场投资和经营业主为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市场的物业、治安、卫生、消防、秩序、食品质量、设施维护、保洁等方面的具体管理。
本届两会关注农贸市场建设的建议:
人大代表陈玉琼:《要求完善我市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
民革中山市委会:《关于中山市农贸市场建设的建议》
民进中山市委会:《关于大力推进我市农贸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