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红”到“中国红”有多远?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31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记者 黄婉媛
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落幕,无论是办展规格之高、参展企业之广,还是吸引经销商之多、签订订单数额之大,都创下历届之最。据组委会初步统计,本次博览会共吸引前来参观的各地客商和游客约20万人次,其中专业买家8200 多人,比去年增加5.13% ,签订购销合同和现场销售金额合计17.3亿元,比去年增加2.98% 。
在红博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多家参展企业,并对媒体表示,希望“中山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红”,中山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红木家具之都。 两年前,从“三镇红”到“中山红”,我市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合力亮出红木家具的“中山牌”。然而,中山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浙江东阳、福建仙游等地相比,依然让人忧思。从“中山红”到“中国红”,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当产业集群竞合日趋白热化,中山红木,将如何以包容、开放、海纳百川的胸怀,为未来的破浪远航打造一艘新的产业巨轮? ■“全域中山”下的“中山红”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全域中山”理念和加快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思路指引下,中国(大涌)红木家具博览会升级为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下称“红博会”),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全力打造中山市红木家具产业的“中山牌”,搭建更加专业、更加权威的红木家具博览交流平台。 如今,红博会在业界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与三年前的“大涌展”相比,“中山展”的参展企业数量翻了一倍多,新增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江西、广西、海南、山东等地的参展企业,汇聚“苏作”、“仙作”、“东作”、“广作”、“京作”等各大流派红木家具精品。连续两届,市外参展企业数量超过中山本土企业参展数量,彰显展会在全国的影响力。由于参展踊跃,博览会不得不临时搭建室外展馆,充分利用长廊走道,不放过展馆每一寸可供展示的地方。 薛晓峰认为,来自全国各个产区的展商来参展,把各地好的工艺、好的文化创意带到中山来,这对于中山红木的转型升级会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总结近三届红博会的成效,大涌镇党委委员谢巧明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外亮出了“中山牌”。过去,有批评声音认为,一些展会虽然挂上“中国”二字,却是各镇、尤其是本地企业唱“卡拉OK”的场所,如低层次的重复、场馆利用率低下、缺乏专业观众等,对整个行业没有拉动力。因此,红博会必须借助中山市是伟人故乡、宜居宜业城市的品牌优势,将红博会打造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交易展示平台。虽然对比“广州展”、“东莞展”等综合家具展会,仍有一定差距,但是,与其展馆规模、投入资金、办展持续时间等相比,“中山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今后要乘势而上,继续加大展会的宣传力度,将红博会办成红木行业最权威、最专业的展会。 此时,薛晓峰也对中山红木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中山是全域中山,三个镇合起来办一个展会,希望‘中山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红’,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红木家具之都。” ■内参敦促下的产业升级实践
商海洪流,非进即退。如何突破路径依赖、土地紧缺、环境约束、人才流失等瓶颈,是一道中山红木产业无法绕开的发展命题,也是实现“中山红”成为“中国红”必须迎接的挑战。 2012年,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亲自担纲的 “政协大内参”《中山红木:是激流勇退还是续立潮头?——中山红木家具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就关注到中山红木家具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深度思考红木家具产业续立潮头的路径。“内参”对老板安于现状、缺乏“二次创业”激情,一些人才开始撤回家乡,缺乏大卖场、大平台,沉迷于卖木头、缺少文化等问题,直言不讳,深刻剖析。同时提出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比如,建立综合的文化生命体;加大全市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市政府层面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等。“内参”一出台,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谢巧明表示,当政协内参出来以后,从镇领导班子到企业,都增强了危机意识,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市长更亲自将大涌作为转型升级的试点来抓,目前正在实施的 《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中的很多举措,也是从中得到启发。近两届红博会的文化品位提升,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人才导向作用,均是从政协内参延伸出来的思考与实践。调研的很多成果,都已经转化为一个个决策,一项项举措。 在创新驱动方面,大涌镇政府在原来“牵手”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明式家具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10多个大学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去年,又与武汉大学共建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成立大涌生产力促进中心,进一步整合全镇产业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开展设计创新、环保用漆、数控雕刻等研究工作。 在项目带动方面,我市成功引入两大“龙头”项目,将更好地完善和整合中山红木的产业链。一是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总投资48 亿元,为集“文商旅”于一体的新型红木产业综合体。在今年红博会上,潮州意溪木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培臣老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大师杨长槐老师、广东省国林沉香科学研究院正式签约进驻红博城。“我们已经启动全球招商,福建仙游、浙江东阳的企业也争着进来。”项目董事长林孟礼说。二是正在谋划的广东鱼珠大涌木材产业园,将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推行 “现代物流业+电子交易平台+配套服务”,建成后将完善珠中江红木市场的红木供应链条。 在文化引领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走精品化、艺术化道路,在红木家具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融入更多的审美和文化、科技元素和人本意识。“以前是粗制滥造,现在是精雕细刻。”红古轩总经理吴赤宇表示,企业开始意识到,红木卖给消费者的不光是一套功能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高品位的家居文化。龙头企业“红古轩”、“东成”分别首倡的新中式、新古典红木文化,正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红博城实际上也是一个红木文化标杆项目,今后将引入陶瓷、字画、玉器等所有与中式文化相关的产品,打造成展示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窗口。 在人才支撑方面,红古轩、太兴、东成等企业都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入高层次人才开展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工艺研发和产品研发。中山市在2012年首次开展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经过层层选拔,选出21位中山市工艺美术大师。 据悉,过去一年,市政协继续跟进和推动中山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对红木产业发展报告成果运用,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多次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大涌镇领导协商沟通,并进入制度化跟踪,以确保政协调研内参成果转化取得更大实效。 ■“中山红”到“中国红”有多远
然而,前有标兵加速迅跑,后有追兵奋起赶超。站在新一轮产业竞争的赛道上,曾经先行一步的“中山红”并未继续保持“领跑”优势,“中国红”路在何方,距离多远?诸多问题依旧发人深省。 政协大内参的课题组成员认为,“即使到了今天,一些危机远未化解,一些问题仍然亟须解决。” 市政协委员、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指出,红木家具有其特殊性,光是木材就给企业家带来了巨额收益,因此,导致很多企业的危机意识不强。这些年,虽然企业的规模做得很大,但经营思路仍然是个体户、小企业的经营思路。实际交易量很大,但上升为统计数字的很少,政府的税收很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红木家具产业的关注和促进。 “‘大涌红’升级为‘中山红’,这是实现‘中山红’走向‘中国红’的关键一环,这步迈不出去,‘中山红’要变成‘中国红’是一句空话。”梁士伦认为,必须在政府保障、人才保障、环境营造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我们不能以一个行政镇考虑产业的发展。”梁士伦指出,中山已经客观形成了跨镇区的红木产业集群,进入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很显然,就应该跨镇区来推动,由市一级承担起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 “从大涌红木产业发展碰到的问题和瓶颈,也可探寻中山红木产业的升级之路。”谢巧明介绍说,大涌目前不缺能工巧匠,但缺大师;不缺老板,但缺企业家。从大涌红木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山红木产业要升级发展,必须转变经营模式、凸显商贸地位;加强行业诚信和自律,做到不掺假不偷工减料;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红木文化资源;做好人才的引进、挖掘和培养工作;继续办好红博会,加强三镇合作,不断丰富展会内涵。 担任了众多红木家具行业协会职务的张锡复认为,要实现从“中山红”到“中国红”的目标,中山红木企业必须居安思危,抱团作战,发挥硬件和技术优势,提升创新和品牌意识,共同将行业做大做强。他希望,由政府牵头,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在更大的平台上宣传推广“中山红木”的品牌。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满则认为,如果红博城等项目建起来后,中山红木家具产业的硬件在国内是最好的,但包括福建仙游、浙江东阳、广西东兴、云南西双版纳等红木产业集群,应该联合起来,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建立“协作体”,共同促进红木产业的发展。 ■中山还有多少在褪色的“中国红”
实际上,中山还有很多传统产业集群,面临着与红木家具产业类似的困境和烦恼。迄今,我市拥有27 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5个省级科技创新专业镇。曾经,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一镇一品”的战略思路和利益下放的“民生思想”,古镇灯饰、小榄五金、沙溪服装、黄圃腊味等传统产业蓬勃兴起。 梁士伦认为,随着产业的发展,只要有市场,就会天然地往外扩散,产生天然的产业协作,这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因此发展到今天的“多镇一品”。 但是,受到镇区行政区划的约束,各产业镇之间的联系度、紧密度不够,直接影响规模的扩大、产业质量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受到极大的掣肘,一些产业开始失去昔日的辉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市各镇区的传统产业均面临企业规模偏小、环境制约、路径依赖、公共平台缺乏等问题和来自其他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亟须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市政协红木产业课题组建议,市政府应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山市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市职能部门加强规划和协调,统筹推进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推动“专业镇”升级为“专业市”,整合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跨镇区产业集群,打造“中山红木”、“中山灯饰”、“中山服装”等产业名片。继红木家具产业内参之后,市政协也正在美食产业、灯饰产业等领域展开类似的课题调研工作,相信又会有大动作。 课题组还认为,应该参照市领导分工负责大型项目建设、打通断头路的做法,由市领导牵头,针对不同产业集群,成立若干个针对产业集群的课题组,站在更高的层次,用更宽的视野来谋划产业发展,以“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让中山更多的产业再振雄风,成为真正的“中国红”、“世界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