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民间节日回归传统文化常态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4年09月05日 作者: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我国民间节俗中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和弘扬我国特有的民间节俗文化, 9月2日,由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张延杰发起并主持,在咀香园食品公司召开“让民间节日回归传统文化常态研讨会”。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刘秀莲,委员余乃刚、沈剑、宋璋、张延杰等参加研讨。研讨会还特别邀请市政协提案委委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尹绪忠与会。
研讨会上,与会委员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刘秀莲主任对近年来我国民间节俗物化、异化、空洞化表示担忧。她认为,民间节俗物化表现为每到节日,相关部门和商家经常把注意力引导到节日消费上来,更多考虑拉动消费,节日的文化内涵往往被忽略,不利于发挥民间节俗的伦理和道德教育。民间节俗异化表现为春节压岁钱越发越多,祈福祛灾本意却越来越淡;象征团圆的月饼变成黄牛空手赚钱的金融期货;群发短信使得节日问候越来越简单,而赋予的情感越来越少。民间节俗空洞化表现为在“洋节日”的冲击下,民间节日日益萎缩甚至有些家庭根本不记得那一天是节日,使得民间节俗不再具有传统意义、内容、形式的完整性,不再具有文化认同的社会性、稳定性,不再表现原本意义上的节俗活动。 宋璋委员认为,民间节俗淡化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习惯了一切“向钱看”,除了赚钱,对任何事务都失去了敬畏,当人们把“嫦娥”忘掉,中秋节自然就淡化了。让民间节俗回归传统文化常态,有必要深入挖掘各种节日文化内涵,恢复其承载的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作用。沈剑则认为将民间节俗文化传统与商业文化紧密结合,既促进民间节俗回归传统文化常态,有促进商业发展,关键在于拿捏孰重孰轻的“度”。
余乃刚委员认为,中秋节即将来临,但目前已经没有过去那种过中秋节的“感觉”了。“拯救”中秋、留住中秋应该恢复月饼的主角地位,让月饼有担当、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要把月饼当做大众的一种精神需求,商家可以从外包装、内包装做起,在包装纸上要体现“中秋文化”,要印上咏中秋的古诗词,嫦娥奔月的传说等;与此相配套,恢复每个家庭过中秋节的仪式,在仪式中,讲故事、咏诗词的环节必不可少。
尹绪忠委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要重注为民间节俗留有传承空间。我国民间节俗来源于农业社会,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中秋节就是为庆祝秋天的五谷丰登设立的。农民城镇化后,节日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内容、形式、甚至精神的丧失。“旭日阳刚”原本是两为农民歌手,到城市工作生活后,他们引吭高歌时怀里抱着的是吉他,表演的是摇滚乐,唱的是现代流行乐曲。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重要原因是人们本身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他高瞻远瞩地提议,通过政府、商家和每个家庭共同努力,大约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中秋月·咀香园”节日文化品牌,让中山民间节俗回归传统文化常态。
研讨会上,与会委员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刘秀莲主任对近年来我国民间节俗物化、异化、空洞化表示担忧。她认为,民间节俗物化表现为每到节日,相关部门和商家经常把注意力引导到节日消费上来,更多考虑拉动消费,节日的文化内涵往往被忽略,不利于发挥民间节俗的伦理和道德教育。民间节俗异化表现为春节压岁钱越发越多,祈福祛灾本意却越来越淡;象征团圆的月饼变成黄牛空手赚钱的金融期货;群发短信使得节日问候越来越简单,而赋予的情感越来越少。民间节俗空洞化表现为在“洋节日”的冲击下,民间节日日益萎缩甚至有些家庭根本不记得那一天是节日,使得民间节俗不再具有传统意义、内容、形式的完整性,不再具有文化认同的社会性、稳定性,不再表现原本意义上的节俗活动。 宋璋委员认为,民间节俗淡化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习惯了一切“向钱看”,除了赚钱,对任何事务都失去了敬畏,当人们把“嫦娥”忘掉,中秋节自然就淡化了。让民间节俗回归传统文化常态,有必要深入挖掘各种节日文化内涵,恢复其承载的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作用。沈剑则认为将民间节俗文化传统与商业文化紧密结合,既促进民间节俗回归传统文化常态,有促进商业发展,关键在于拿捏孰重孰轻的“度”。
余乃刚委员认为,中秋节即将来临,但目前已经没有过去那种过中秋节的“感觉”了。“拯救”中秋、留住中秋应该恢复月饼的主角地位,让月饼有担当、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要把月饼当做大众的一种精神需求,商家可以从外包装、内包装做起,在包装纸上要体现“中秋文化”,要印上咏中秋的古诗词,嫦娥奔月的传说等;与此相配套,恢复每个家庭过中秋节的仪式,在仪式中,讲故事、咏诗词的环节必不可少。
尹绪忠委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要重注为民间节俗留有传承空间。我国民间节俗来源于农业社会,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中秋节就是为庆祝秋天的五谷丰登设立的。农民城镇化后,节日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内容、形式、甚至精神的丧失。“旭日阳刚”原本是两为农民歌手,到城市工作生活后,他们引吭高歌时怀里抱着的是吉他,表演的是摇滚乐,唱的是现代流行乐曲。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重要原因是人们本身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他高瞻远瞩地提议,通过政府、商家和每个家庭共同努力,大约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中秋月·咀香园”节日文化品牌,让中山民间节俗回归传统文化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