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
回顾政协中山地方组织与共和国血脉联动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14年10月1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文/本报记者梁东麒 通讯员钟协
政协第十一届中山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盛况,委员们参政议政热情高涨。(资料图片)记者叶劲翀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本月起本报推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系列专题”报道,每月以整版专题形式,通过4期报道全面回顾市政协光辉历程,集中展示市政协近年来在关注产业集群发展、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加强政协委员联系、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协商成果落地等系列举措,展现新时期政协委员的风采,展望人民政协事业的美好前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至今成立58年的政协中山地方组织,也经历了从建立到发展,从发展到创新的历程,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望,咸淡水交融的中山政协在与共和国血脉联动的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政协中山地方组织发展模式。
■一、与共和国相伴而生
中山县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长江乡宣布成立,并在当年10月30日进驻石岐,动员各界人民进行各种改革,为随后即将设立的协商委员会打下了群众基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这次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大会召开后不到一个月,中山县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长江乡宣布成立,并在10月30日进驻石岐,动员各界人民进行各种改革,为随后即将设立的协商委员会打下了群众基础。
1950年初,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山实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代表会议还决定设立了政协委员会,处理代表会议闭会期间工作,汪沛祥、洪有、苏克等14名委员成为了委员会最早一批成员。在至今完好保存,记录着石岐市协商委员会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委员会成员所做的大量协助政府贯彻中心工作,加强与各党派、团体之间协商,为石岐建设出力,协助推动和组织各界人士学习,改造工作,这些工作也大都与后来政协职能要求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相互吻合。
直至1956年9月,政协石岐市第一届委员会正式成立,此伴随共和国而生的政协中山地方组织由此正式踏上了发展征程。
58年间,在历届党委的领导下,在全国政协、省政协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政协中山地方组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团结各界爱国人士,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中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政协中山地方组织在摸索前行之间,走出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道路。
■二、团结社会能量凝聚“责任型”政协
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出了政治协商民主的方法、途径和载体,积极主动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协商建言,有效团结社会正能量。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提出,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愿景越光明,我们的使命越艰巨,我们的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汇聚起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就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制度保障,而且明确指出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渠道作用。
近年来,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这一要求,按照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出了政治协商民主的方法、途径和载体,积极主动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协商建言,有效团结社会正能量。
在今年2月举行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政协委员黄振球在两天之内通过个人署名、第一执笔人署名以及联名等方式,共提交了16份建议,覆盖了四大领域。如为绿道自行车加装雨棚、推广使用充电电池等建议被划分到了城建环保类;要在我市小学校园组建家长义工队伍等建议被划为科教文卫类;增加轻轨中山北站便民措施的建议等被分到了交通运输类。
近年来,我市政协委员参与提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2014年“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333件。委员们通过提交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和接受媒体访问等形式提观点、表态度,协商议政,畅所欲言,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会议取得良好效果。
事实上,在两会期间提交的建议,只是建议总数的一小部分,目前市政协正通过积极探索镇区基层政协组织建设,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点,把凝聚社会正能量的范围延伸到村居社区一级,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至目前为止,各联系点的20多位委员已多次进点开展联系活动,并正在逐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紧扣改革发展打造“创新型”政协
市政协为我市交通、工业、卫生、农业、文化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建议,先行先试的“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被不少城市效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面临的中心任务就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改善和保障人民生活。在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中,中山市政协一直在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
1990年8月30日,市政协在市政府礼堂举行除“七害”研讨会,这是以研讨会形式进行政治协商的第一次尝试。参加会议的有政协领导、部分常委、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市人大、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32个单位负责人,大家一改以往会议固定套路,纷纷针对当前“七害”衍生原因,对中山今后除“七害”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领导在听取发言后,把得到情况和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带回市政府研究实施,使全市除“七害”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
市政协这种接地气的“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形式,一开就是20多年,从未间断,20多年间先后为我市交通、工业、卫生、农业、文化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建议,中山先行先试的“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也成为不少城市效仿的对象。
在探索了“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形式后,市政协近年来继续先行先试,开展大调研大视察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调研报告形式,提升政协履职实效。2013年,古镇党政领导为推动灯饰产业转型升级,亲自到政协寻求智力支持。市政协成立课题组深入专题调研、考察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战略前瞻与叠加扶持政策体系调研报告》。在今年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上,这份主题报告内容得到了市长高度肯定,灯饰产业集群发展也被列为重要建设项目。
此外,市政协近年来通过大调研活动提交了一系列如扶持东升镇打造国际级棒球产业链,推动中山传统产业升级的建议,大涌红木产业发展等调研报告,均是政协委员紧扣社会改革发展,通过基层走访探寻到了有益建议,为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今年年初,《政协中山市委员会重点提案确定的暂行办法》出台,引入专家评审机制,真正把高质量的提案遴选为重点提案,更好地发挥重点提案在协商民主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经政协主席会议审定《关于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等9件提案确定为2014年重点提案,通过创新方法不断提升政协工作效率。
■四、投身全民修身塑造“学习型”政协
发挥政协优势,成立全国首个政协委员学堂,采取流动办学、形式多样的方式,举办各类专题讲座,使政协委员实现了自我能力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珍惜自身荣誉,恪守宪法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道德品行,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这既强调了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工作主体的影响力,也对政协委员不断通过自我提升,更好履职提出了要求。
近年来,市政协委员寓全民修身行动于履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履职能力。从2012年起,市政协连续开展了“公共生活,礼义垂范”、“我益社会,社会益我”修身主题活动,聘请“修身”志愿讲师,积极组织引导,委员率先垂范,发挥了委员在公共生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在慈善公益中的模范作用。
发挥政协的人才和联系面广的优势,成立全国首个政协委员学堂,开创委员学习活动新平台。学堂采取流动办学、形式多样的方式,结合修身行动,已举办政协基本理论、修身行动与政协工作、中华文化与全民修身、提案工作、法律权威与中国法治、廉政建设、城市演进规律、中医养生、规范机关“三办”工作、公务礼仪等专题讲座,使政协委员在活动中实现自我能力提升。
此外,市政协还开展了政协机关“基础建设主题年”、“制度建设主题年”活动,健全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机关人员政治理论、政协业务、办公现代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三办”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开展有特色的文化学习交流活动,全面筑牢工作之基。市政协还专门制定了《中山市政协系统教育培训计划》(2012-2016年)、《政协委员外出考察暂行规定》、《中山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 (试行)》、《开展市政协机关基础建设主题年、制度建设主题年活动的意见》,还为每位委员订阅《人民政协报》,创办编发《政协简报》等,进一步扩大了学习和交流的渠道与空间。
■五、推进以文化人,开创“人文型”政协
关注海洋文化,追寻孙中山足迹,推出“五个一”联系活动、“一委一品”活动……延续香山人文优势,打好孙中山文化牌、增强伟人故里凝聚力,成了市政协近年来又一重要工作。
地处咸淡水交界处的中山,在860多年浸润延续间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香山人文。延续这份香山人文优势,打好孙中山文化牌、增强伟人故里凝聚力,则成为了市政协近年来又一重要的创新工作。
今年年初,一项关注海洋文化、评选中山十大海洋文化地标活动启动。市政协组织了政协机关、政协委员海洋文化地标课题组相关人员,前往广州博物馆参观“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联合翠亨新区管委会、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山市浙江商会,举办寻找“中山海洋文化地标”暨郑和下西洋609周年纪念活动、配合省政协开展“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重新系统研究、探讨建设我省海上丝路新文化圈的战略思路,通过梳理出的独特人文历史脉络,使中山在参与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推进翠亨新区建设快速步入“海洋时代”建设中寻找到了新的文化动力。
在2012年,市政协联合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组成“伟人中山华侨情”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演出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海外巡演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是一次文化之旅、乡情之旅、公共外交之旅和追寻孙中山足迹之旅。2013年7月24日晚,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举办期间成功演出,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两岸同胞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中山的城市形象、促进中山与台湾两地的交流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事实上,“人文型”政协推出的众多文化活动,已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在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之机,市政协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中山市第五届荷花节、参加“爱莲倡廉,筑梦童年”廉洁修身主题活动。市政协启动政协委员学堂社会公益项目,先后在大专院校举办“中山市与孙中山——兼谈‘中国梦的中山标本’”等人文讲座,举办李海鹰“流行与经典”讲座,参加举办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2014年年会,建立“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组织书画家代表出席“粤澳书画文化雅集”交流活动等。
此外,市政协近年来推出的“五个一”联系活动、“诗书画乐”进校园活动、“一委一品”活动和政协文化公益贡献奖评比活动,已成为了政协委员不断拓宽履职渠道和途径,创新政协工作的典型案例,广获社会好评。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政协65年的光辉历程已经载入史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开创。与共和国血脉联动的市政协,将会紧紧围绕市委“一改两稳三确保”的工作重心,切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稳增长和保稳定为工作重点,积极建言献策,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为加快推进幸福和美中山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