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组歌《孙中山》引发“孙中山文化”热
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
南方日报讯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由广东诗人、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主创并兼任总编导、总撰稿的广东省重点文化项目、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于3月12日在广东电视台播出。当天,中山市政协与中山市台办、中山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代表前往翠亨村向孙中山故居举行了敬献花篮仪式和植树活动,并在欣赏交响组歌作品《孙中山》之后举行了座谈会。据了解,自2007年启动“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以来,中山市借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之机策划部署了“四大系列、十个重点、百项活动”,其中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的创作可以视为一个弘扬革命伟人思想和艺术创新的优秀典范,它的出现引发了“孙中山文化”热。今年中山市还将推动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赴台港澳演出。
◎填补空白
成功塑造孙中山音乐形象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声声惊世诤言横空出世,一串串落地春雷轰天炸响;曾经多少腥风血雨人间屈辱,英雄豪杰生命铺就长歌悲壮;一时间千年帝制大厦坍塌,伟大的国家走向共和日出东方……”,每当《序曲·世界潮流》澎湃激昂的合唱声响起,观众就立刻感受到孙中山先生放眼世界的胸怀和振兴中华的豪情。
2011年,当时任中山市宣传部长的丘树宏为“孙中山文化”的艺术创新苦苦构思时发现,音乐作品在各类“孙中山”的题材中是缺位的。于是他几次前往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观瞻,凭借多年来对孙中山学术研究的熟悉和感情投入,终于创作出了气势奔腾、诗画空灵、绚烂瑰丽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
该作品分为序曲、尾声等九个篇章,包括《翠亨村》、《敢为天下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博爱》、《天下为公》、《中山路》、《中山魂》和《世界潮流》等,在众多“孙中山”主题的文艺作品中,首次以“横向”的形式表现了孙中山一生中为民族复兴和国家昌盛而思索、战斗不息的形象,以音乐的形式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博爱,天下为公,世界潮流”等重大思想和历史贡献声情并茂地呈现给观众,填补了孙中山文艺题材中的一个空白。
◎成功典范
广东本土原创音乐作品的典范
由省委宣传部立项策划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融合了现代多媒体和交响组歌形式,组织刘长安、杜鸣、姚峰、姚晓强、桑雨等省内一流的作曲家进行谱曲,并邀请莫华伦、幺红、唐彪、吴哲铭等著名歌唱艺术家参与表演,由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和马来西亚的交响乐团演奏,包括了独唱、领唱、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生合唱、童声合唱等几乎所有演唱形式。
作品先后在广州、中山、北京、吉隆坡等地演出,于2012年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影响广泛。尤其是2013年7月,作为国务院台办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的专题晚会公演,得到了两岸观众的好评。歌词先后被翻译为英、日等语言在海外发行。其中《世界潮流》还成为2011年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的主题歌。2013年1月,《孙中山》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
除了在艺术类型上的创新之外,该作品的音乐总统筹、广东省音协主席刘长安表示,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将作为交响组歌所能用的形式都用上了。“比如第一章《翠亨村》,考虑到孙中山出生地的缘故,适当运用了中山咸水歌元素,通过岭南音乐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孙中山》的歌词创作有可视为这一创新精品的灵魂。主创者丘树宏凭借对孙中山思想的了解,以精心的构思布局和饱含感情之笔,从不同方面展现孙中山的思想、精神、文化与人格。《孙中山》的歌词韵律铿锵而富于变幻,词语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营造给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这部音乐史诗作品具备了磅礴的气势和优秀的品质。丘树宏认为,《孙中山》融合了“诗、歌、乐,画,既各成体系而释放出各自的魅力,又天衣无缝地四位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崭新而完整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