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凝聚天地人和贡献政协力量创新驱动引领伟人故里前行

市政协开创中山特色政协工作新局面,为推动“三个适宜”和美中山建设奋发履职
发布时间: 2015年06月30日   来源: 中山日报   
  奥美森装备公司生产现场。(资料图片)记者缪晓剑摄

  南头镇长虹电子生产线。(资料图片)记者付希华摄

  火炬区联合光电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记者文波摄

  中山市智牛电子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记者叶劲翀摄

  中山是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家乡,作为曾经的县,中山以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位居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去年以来,我市以创新驱动为总战略,以新型专业镇创新发展为主战场,以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为主攻方向,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以及模式创新、组织创新、集群创新、要素资源集约创新、产城融合创新、生态环境创新、人才创新等"1+7"的创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的方向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市政协在开创中山特色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推动"三个适宜"和美中山建设上奋发履职并作出重要贡献。
"五个借"
开创中山政协工作新局面
  中山政协组织成立于1956年9月,历届中山政协在中共中山市委的领导下,积极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把握团结民主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彰显"天地人和,政协力量",为建设伟人故里、和美中山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一届市政协于2012年2月履新,至今已近四年时间。本届政协在开创中山特色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推动"三个适宜"和美中山建设上奋发履职:
  一是借机发力创新履职建设。加强镇区政协工作室建设,在全市24个镇区设立了25个委员联系点,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设立委员工作站。
  二是借势谋事促进大发展。市政协先后开展了理想城市建设、中山饮食文化"五个一"工程、紫马岭公园改造升级、红木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灯饰产业发展、沉香产业发展、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提升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多数已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层面;接连组织了雨污分流工程、平安中山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等系列视察调研活动,提出了多项有建设性的建议;借助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资源和影响力,积极配合推动翠亨新区建设和深中通道项目启动;向市委建议及早筹备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推动中山更大发展,获市委同意,并指示由市政协牵头负责,中山的有关设想还得到全国政协、省政协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并表示全力支持。
  三是借题发挥促进中山和谐善治与文化建设。去年,响应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市政协会同珠海、澳门有关机构,开展评选香山以及三地"海洋文化地标"活动,开展"扬帆天下"海上丝路大型采访报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大香山"旅游形成。
  四是借力共建政协文化公益品牌。如市政协首创政协委员学堂、政协文化公益贡献奖等。
  五是借智固本强基丰厚履职内涵。
"和文化"
彰显中山政协工作新特色
  市政协深深感悟到,政协的性质、任务、主题、职能特点与中华民族的"和"文化一脉相承,而中山人文禀赋无不洋溢着"和"文化气息,用"天地人和,政协力量"诠释政协的人文理念,将其确立为本届政协人文精神并成为了共识和一致的行动。
  一是将"和文化"始终贯穿政治协商之中。每年一度的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已坚持了25年,成为具有中山特色的协商会议。2012年以来的协商主题是 "理想城市建设"、"美食文化产业发展"、"灯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今年是"孙中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利用"。
  二是将"和文化"导入民主监督。
  三是带着"和文化"积极参政议政。中山的灯饰产业占了全国的大半市场份额,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市政协积极建议和推进中山市举办灯光文化节,期望以此推进灯饰产业发展的突破和跨越。目前古镇镇正全力以赴投入筹备。孙中山文化是中山市最大的城市文化品牌,市政协巧妙地将发掘、传承、利用、发展孙中山文化嫁接到日常的参政议政之中。2013年7月,中央台办和广东省政府在中山联合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论坛,由市政协组织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作为论坛活动的专题晚会,受到中央、省有关领导,以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的好评。2014年,为了更好地发掘、提升和利用孙中山文化资源,市政协组织委员与市属媒体合作撰写了《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翠亨村》,以"政协大内参"形式送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参阅,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开始部署相关工作。
  四是以"和文化"为纽带延展港澳台联谊和对外交往。2013年11月,中山市公共外交协会正式成立。今年6月,市政协联合香港文化局在香港成功举办了"香江水·香山情"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座谈会,反响强烈。
盘点前5月
投资增速排珠三角第一位
  2015年1-5月,中山经济继续稳步发展。与1-4月相比,工业生产持平;投资、财税增长加快;消费、社会用电量回升;对外贸易下降明显;物价涨幅继续回落。
  工业生产平稳。1-5月,全市28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14.8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与1-4月持平。增速高于全省0.3 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8位,在珠三角九市中排第4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增长7.8%;重工业226.5亿元,增长7.2%。工业销售产值2349.8亿元,增长1.3%,比1-4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产品交货值741.27亿元,下降3.8%,降幅比1-4月扩大0.7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加快。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 369.0 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1-4月提高0.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8位,在珠三角九市中排第1位。其中第二产业投资109.3 亿元,增长72.8%;第三产业投资259.7亿元,增长7.7%。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88.1亿元,增长17.8%,增幅比1-4月加快2.8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回升。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4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1-4月提高0.6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7位,在珠三角九市中排第6位。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87.2亿元,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2.2亿元,增长10%。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0.7%,涨幅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下降0.1%,消费品价格指数涨1.1%。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
  财税稳步发展。1-5月,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6位,在珠三角九市中排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5.4亿元,增长8.0%。全市实现国地税收入243.6亿元,增长9.8%,增幅比1-4月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48.1亿元,地税收入95.5亿元,分别增长10.7%和8.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853.1亿元,比年初增长7.9%。
回眸2014
人均GDP增至8.9万元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23亿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生产总值8.9万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903.7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8亿元,增长10%。出口总值278.8亿美元,增长5.3%。
  二是经济质量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5.3:42.2,轻重工业比为54.8:45.2。百亿级企业增至9家,十亿级企业超100家,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
  三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启动"三规合一"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项目投资审批体制改革,市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中山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复,神湾港获准设立国内首个对外开放游艇码头。海峡两岸中山论坛落户中山。
中山档案
伟人故里三个适宜
  中山古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四季飘香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设立香山县。1925年4月15日,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83年12月,中山撤县设市,1988年1月1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市。2011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总面积180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9万。中山适宜创业、创新、居住,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
  中山是珠江口西岸的节点城市,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90公里半径内有5大机场和4大深水港,在珠江口“A”字形交通格局中处于重要的节点位置。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高铁等的规划建设,中山将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成为香港澳门深圳连接粤西乃至我国大西南的黄金走廊。特别是深中通道,它是连接“深惠莞”和“珠中江”两大经济圈及粤东粤西的最便捷通道,将中山提高到珠江口西岸桥头堡的战略地位。
  中山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城市。中山是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和港澳台乡亲80多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经贸往来,汇集了3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达180亿美元。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7万家,上市公司33家,进驻中山的世界500强企业26家,培育了3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6个省级科技创新专业镇(含农业专业镇),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灯饰光源等一批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中山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包括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中学和南朗陈氏宗祠群。有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另未列入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483处。另外,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4处,有优秀历史建筑480处,有历史文化名镇2个,其中黄圃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南朗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翠亨村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目前孙中山故居正积极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目前,中山市有小榄菊花会、中山咸水歌、醉龙、南朗崖口飘色、沙溪凉茶传统工艺、六坊云龙舞共6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黄圃飘色、三角麒麟舞、白口莲山歌、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沙溪四月八等15个省级非遗名录。
  中山(香山)诞生了一大批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其中有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陆皓东、杨殷、杨仙逸、苏兆征等,近代思想先驱郑观应、刘师复、杨匏安等,文艺名家苏曼殊、王云五、吕文成、阮玲玉、萧友梅、郑君里等,近代民族资本家有四大百货创始人马应彪、郭乐、蔡昌、李敏周等,近代军政要人有唐绍仪、唐廷枢、吴铁城、孙科等。
  中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形成了一些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思潮,主要有:以孙中山、陆皓东、杨殷等为代表人物的近代民主革命思想,主要以反帝反封建、建设民主国家为核心内容;以徐润、唐廷枢等代表人物的买办文化,主要以推崇君主立宪和改良主义为核心内容;以钟工宇、孙眉、杨著昆等侨领为代表的华侨文化,主要以崇尚实业、爱国爱乡为核心内容;以先施公司、永安公司、大新公司和新新公司四大百货创始人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主要以实业救国为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