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文化政协”的文化自觉

———河南开封市政协助推“文化+”引领城市复兴战略记事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21日    作者:张磊 靳燕 王拥军  
  历经四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时代的步伐惊醒了“八朝古都”———开封。近日,在河南全省市县政协工作交流会上,开封市政协提交的《发挥优势,履职担当,为推进“文化+”引领城市复兴的新战略凝智聚力》令人耳目一新。
  今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我国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上了新的战略高度。10月,开封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关于积极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包括“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工业”等10个专项行动,几乎涉及开封经济社会发展每一个领域。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开封而言,经济与文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为此,市政协积极围绕市委“文化+”引领城市复兴的新战略、提升开封文化软实力做“文章”,既“坐而论道”,更“起而行之”,赢得了“文化政协”的美誉。
  书画为媒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开封书画艺术源远流长,闻名于世的《清明上河图》诞生于此。十一届开封市政协以来,市政协书画院得以重新组建,中断23年的政协书画院得以恢复和发展。“政协搭台,书画为媒,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广泛传递正能量”,书画院秉持这样的宗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书画创作交流活动。
  在今年开封第33届菊花文化节期间,市政协举办了“开封市政协书画院珍藏历代书画精品展”,展出作品140余幅。这既是市政协围绕市委“文化+”战略履职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此外,“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书画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笔会”等活动也反响不俗。
  同时,市政协注重珍贵书画史料的保护与宣传。今年初组织专家学者对书画院长期束之高阁以致虫蛀霉变的书画藏品进行了保护性发掘登记,整理出历代各类书画作品1000多幅,编辑出版了《开封市政协书画院珍藏历代书画作品选集》。
  建言献策
  聚焦文化产业发展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提升开封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开封综合竞争实力?市政协为此进行了不懈探索。
  围绕持续“打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就建设“智慧开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市政协组织近20位专家学者深入市内文化产业项目基地及企业调研,提出了《推进文商旅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其中,“开封要突破旧模式,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文商旅’一体产品链”等建议已在开封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得以体现,并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小宋城被誉为“开封文化旅游新坐标”,七盛角已经成为河南省特色民俗文化商业街区的典范。
  去年7月,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提出了让“夜游开封”成为开封靓丽的文化品牌等一批有质量、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成果。市政协主席焦跃进多次强调,政协既要做建言者,更要做参与者、推动者,积极开展视察调研,为开封文化产业发展尽政协之力。
  躬身实践
  参与古城文化保护

  作为国务院命名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老城区内分布着大量文物建筑。在古今新旧之间,历史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创新,牵动着政协人的心。近年来,市政协就挖掘和发挥历史街区、古民居古宅院保护、文化名城的综合效应,组织开展情况通报会、研讨会和调研考察活动10余次,提出了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的建议。
  市政协尤其注重向委员们征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方面的提案,每年文化类提案达20至30件。李惠良委员连续多年提交关于鼓楼复建的提案,呼吁“复建鼓楼不仅是重造一座旷世建筑,更是重现一段历史、还原一种情结”。今年3月5日,一面直径2.5米的大鼓被放在鼓楼之上,标志着“中国最早的鼓楼”——开封鼓楼正式复建完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围绕市委‘文化+’引领城市复兴战略,以建设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国家文化旅游名城作为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按照焦跃进提出的要求,开封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及各民主党派围绕推进“文化+”行动计划正在做“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