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硏大香山融合海丝发展
大香山”与海上丝路——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一十二周年暨第十二个中国航海日座谈会7日下午在中山举行,来自广州、澳门、珠海和中山的专家学者近百人齐聚一堂,探讨大香山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的融合发展之路。
“大香山”与海上丝路座谈会在中山举行
座谈会由澳门中联办文教部、中山市政协、珠海市政协、广东省社科院海洋史研究中心、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澳门中联办文教部副部长级助理邵彬、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张见悦、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珠海市政协副主席黄文忠、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地方部主任鲁大伟、广东省社科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理工学院教授王五一、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李业飞以及副秘书长吴慧群等与会。
利用澳优势条件
丘树宏表示,作为历史渊源相连、人文相通,同属大香山地区的珠中澳三地,曾经是海上丝路的重要通道,特别是近代香山地区的澳门一度取代广州黄埔港,成为重要的对外口岸。这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资源,是参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的优势条件。
李业飞称,澳门以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作为发力重点,对内以广东、福建等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对外则善用中葡平台和侨眷脉络的自身优势,利用好中葡论坛,做好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沟通桥梁,落实好中央惠澳政策、“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挥迭加效应,推动澳门面向世界发展,成为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发挥文化软实力
与会者普遍认同,珠中澳三地同属大香山,三地形成珠江西岸的核心经济圈,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大湾区和海丝之路战略都是国家赋予大香山地区极为重要的发展机遇,三地应携手把握和利用“大香山”的历史人文资源,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改革创新、融合开放,建立统筹协同发展机制,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提升大香山综合竞争力。
邵彬代表澳门中联办副主任薛晓峰对座谈会表示祝贺,认为座谈会既回顾历史,又审视今天、展望未来,有助推动珠中澳三地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战略和参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