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文化行”昨启动
图:(左起)朱挺、周振基、梁丽娴、丘树宏、杨健、蔡冠深、谭锦球、施子清、马逢国、简植航、马浩文出席启动仪式\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大公报讯】记者刘毅、王丰铃报道:值此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由中山市政协主办、中联办宣传文体部为支持单位,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香港新华集团、香港中山社团总会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行”暨“香港与香山”系列人文活动,昨日上午举行启动仪式,并举办“香港香山籍文化名人座谈会”,以“香”为媒,以文化寻根的名义,同叙两地情,探讨香港、中山市如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出席昨日启动仪式和座谈会的嘉宾包括:中联办副主任杨健,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谭锦球,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朱挺,香港立法会议员马逢国,中国书协香港分会主席施子清,香港中山社团总会主席简植航,中山市委常委梁丽娴,中山市政协副主席郭惠冰,香港演艺学院校董会主席周振基,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处长彭婕及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马浩文。
双城优势 深化合作
丘树宏在启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山市为孙中山故里,古称香山属东莞县,盛产沉香。中山与香港乃一衣带水,同文同脉,互相影响:“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港资涌入中山,香港回归后,两地联繫更为紧密。相信伴随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推进,香港与中山的交流将进入新的纪元。”他认为,中山市应以孙中山文化为重要载体和媒介,配合“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以经济带动文化,以文化助力经济,开展全方位合作。
蔡冠深则指:“香港与中山,同处全球第四个大湾区内。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全面落成,香港与中山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各种要素的流动将更为方便,更有利于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发挥我们双城的优势和潜力。”
文化名人 各抒己见
在启动仪式后的“香港香山籍文化名人座谈会”上,近百位香港、中山市的文化名人代表集聚一堂,各抒己见,气氛踊跃。
朱挺道:“这是一次放眼未来的文化活动。香港的优势明显,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成熟的资本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且是国际公认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奉行简单而低税率的税制,汇聚跨国企业和人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但是也有不足,产业单一、市场有限,所以应该借用我们香港固有的优势,又立足于粤港澳地区,推动区域发展,在国家建设中我们仍然佔有重要席位,为香港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香港工程界立法会议员卢伟国称:“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他认为,如果要协同发展,除在经济、创新合作之外,文化的融合和传承亦非常重要。中山市与香港、澳门的关系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全线贯通,将更趋密切。
施子清指出,文化是“中国梦”的重要载体,香港和中山市应拓展岭南文化优势,文化工作者更要潜心研究,令文化成为城市依託。香港导演吴思远对于发展本城市优势也深以为然,他说:“香港和中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提升岭南文化的影响力,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座谈会尾声,丘树宏认为,今次活动用《万水千山总是情》、《弯弯的月亮》、《狮子山下》、《步步高升》、《东方之珠》、《香港中山是我家》的歌词意境作为总结,最合适不过。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乡情、经济和文化。
他还说:“这次的文化交流,是一个突破性、标誌性的事件,说明中山和香港的文化交流进入崭新阶段,并扩大到粤港澳地区,开始走向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