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穿越历史驭风而行

——读黄刚《驭风而行:孙中山文化高铁行纪实》
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0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李炳银  

    中国的文学,历来具有明显的记人、记事、记情的特点。因此非常重视作品选择表达的题材对象,看其是否在社会历史生活中和人们的精神情感与日常生活中存在有益的价值。

  黄刚的这本《驭风而行:孙中山文化高铁行纪实》,是一本带有分明新闻纪实性特点的文本,但又是一个有不少思想情感蕴含表达的文学性记录的写实作品。其新闻性特点和蕴含情感的文学表达,使这部作品兼有新闻和文学两方面的品性。

  2016年,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了寻求一种新的纪念和继承方式,在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主持下,创新性地策划了一次具有全新思路表现的纪念方式,这就是组织有关专家、媒体和孙中山先生亲属人员参加,以孙中山先生曾经非常痴情的铁路建设构想为线索,乘坐高铁先后奔赴广州、长沙、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寻访考察,从而深入地感受孙中山先生当年的 “今日之世界,非铁路无以立国”、并有“舍政事,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10年之内筑20万里之线”的宏愿和“振兴中华”的信念情感,进而探访由孙中山的思想精神和经济文化追求而形成的“孙中山文化”存在现象。黄刚的这部作品,就是对这次庄重严肃、同时也是深入认真的文化行动的跟踪纪实。

  这次活动,原本是政协中山市委员会组织的一个纪念活动。但是,因为孙中山这个人物本身的历史活动存在及其影响,因为他经历活动的国家历史性内容影响,就很自然地跳出了中山市的范围局限,而带有很多国家全局性的表现和影响了。十分值得也应当给予很好地表达记载。这次活动,从中国的铁路历史建设切入,十分富有眼光和创意。中山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政治家,是他为代表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统治而走向共和。同时他在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后又以 《建国方略》和《实业计划》等为代表,非常具体地提出了重大的国家经济建设构想,而在这些构想中,铁路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沿着铁路建设历史这条线索延伸,既可走向中山先生当年的宏愿激情,也可以走向当今的现实,是如同在历史中穿行,在一种以铁路建设为通道探寻、感受、观察孙中山作为和中国历史改变的旅行。这一次的穿行和旅行,有近代史研究的专家,有当今的媒体人员,有孙中山先生的后裔亲属,是一个融伟大人物生命经历、历史重大事变、政治文化、经济建设和生命亲情的丰富多样的感知温情活动。黄刚的作品,为这次活动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也真实地记录了参与者在不同的历史点位对象上感受、理解、记忆孙中山先生的现实认识和情感,在一个小的活动中包含了历史现实的丰富内容,具有信息和情感的丰盈特点。

  中国的文学,历来具有明显的记人、记事、记情的特点。因此非常重视作品选择表达的题材对象,看其是否在社会历史生活中和人们的精神情感与日常生活中存在有益的价值。所谓“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经世致用”、“实录”,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纪实传统,是中国文学的根脉和精髓所在。黄刚的这些带有真实活动纪实特点的文字,或许作为文学对象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作为一个有内容、有思想见识和情感蕴含的书写文本,是富有不少积极价值的。所以,我乐意以此短文向读者推荐!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