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倡导大湾区共同人文价值链

市政协创新履职方式献出“好点子”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山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廉捷  

  2017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山如何把握“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
  中山位于珠三角腹地,处几何位置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的便利意味着中山将在大湾区的合作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17年初,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撰文《粤港澳大湾区要注重人文价值链的发掘与融合——以 “孙中山文化”为例》中,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各项工作部署中,我们要将‘孙中山文化’作为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来部署,并将它作为11个城市共同的人文价值链,作为利益追求最大的公约数,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从而推进和保障大湾区战略的全面实施。”
  为此,市政协力推中山从文化角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于是一年来,市政协不遗余力,主动“借智”。在中山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周年之际,一场“城市人居与人文”在故人伟里举行,俞孔坚、刘士林、马向明三位城市专家学者为我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言献策,由中山市政协主办、中山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 “大湾区时代:城市人居与人文”发展论坛,探讨中山城市人居与人文发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机遇。俞孔坚认为,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拥有最丰厚的生态资源,最独特的镇域经济,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元素,如何把这三者与城市生态保育相结合,是接下来中山城市建设的重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表示,珠三角城市在长期竞争和合作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和差异化发展模式。中心城市战略调整为周边城市提供发展机会,大湾区发展将重构城市关系。在国家大力提倡“人文城市”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重机遇叠加之下,中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刘士林认为,在大湾区城市群时代,孙中山先生遗留的城市文化思想遗产,可以为中山市文化建设确定一个“城市化之魂”,刘士林的发言与丘树宏所提出的以“孙中山文化”作为11个城市共同的人文价值链不谋而合。
  而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市政协首度携手香港中联办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行”系列活动,不仅促成了近百名香山籍香港文化名人的大联谊大交流,更藉其后开展的 “文化行”系列活动,增进了香港与中山、香港与珠三角的文化交流、人文共识。以人文拉近人心,为两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击赏。
  政协人不单从文化上助推我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还通过联合课题等发力推动。市政协与中山海关2017年又共同提出了 《共同的声音共同的发展——以孙中山文化为桥梁助推中山外贸走上“一带一路”建设快车道》课题,共同商定将持续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中山口岸发展”的课题研究。丘树宏表示,市政协与中山海关的 “四个联合”合作主推手是中山海关。三年来双方通过“1+N”工作方式,主动对接自贸区,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双方边做课题边推进各自工作。市政协借助“四个联合”促进政协工作,同时也促进公共外交工作的开展。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市政协要将这种合作从海关扩展到全口岸单位。
  11个城市融入“大湾区”建设脚步已迈出,政协人也将以创新履职方式,献出“好点子”、说出“好声音”,助推我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