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动态 > 正文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板

省政协委员围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26日   来源: 中山日报   

  24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办主题为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专题座谈会。来自各个界别的省政协委员们踊跃发言,围绕大湾区空间布局、 产业规划、资源流通、社会治理等,提出了全方位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原定一个半小时发言时间被延长到两个半小时,25位委员争取到了发言机会。“专题座谈会竟然有 ‘抢唛’的感觉,可见大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多么关注!”一位委员的感慨说出了与会者的心声。
  ■“9+2”城市群要实现协调融合
  谭刚委员是较早提出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专家之一,对此有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与其他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三个独立关税区与货币体系、四种经济开放形态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现状和发展基础,又客观上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建设与发展的因素与环境更为复杂。从这个角度上看,关键在于能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地把上述特征转化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利因素,尽可能消除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及阻碍作用,从而推动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顺利实施。”他建议一要搭建大湾区范围内各城市之间交流合作机制,二要建立与大湾区共同体相匹配的协作机制,三要大湾区范围内城市群的体制机制创新,四要在国家层面构建与国家战略相适应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机制,让“9+2”城市群之间能真正打破□阂、无缝对接,实现各种要素自由流动、有效配置。
  李红委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板。她建议,优化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格局,增强湾区辐射功能。通过香港和深圳、澳门和珠海、广州和佛山,打造沿海经济带、大西南拓展带、东南拓展带,做强东莞、惠州、江门、中山和肇庆5个节点城市,增强大湾区辐射功能,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无缝衔接,打造总部经济,助推中国制造发展。
  “单以海关为例,现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就有3个海关,人财货进出交流都受限制。除了这个典型例子,其他方面的差异和□阂也不少。”张志兵委员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将司法协助、铁路建设、重大项目都由中央统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解决问题。”
   ■放宽限制鼓励港澳青年来粤就业
  “目前港澳地区在广东就学的大学生将近1万人,每年有将近2000人在广东的大学毕业,但在广东就业的不到100人,比例低至5%。原因是什么?我调查之后了解到,一是港澳生在内地办理证照的手续比较麻烦,二是内地的社保与香港的强积金和澳门的社会保障基金之间没有互联互通,三是内地26个行业限制港澳生就业,四是创新创业体系中目前对港澳人员在内地办企业还定义外资企业,五是港澳对广东的经济文化认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张志华委员一口气分析了港澳学生 “留粤率”低的原因,并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争取中央支持,先行先试,为港澳青年就业提供便利。
  “澳门产业结构单一,旅游业是龙头,其他都比较弱。澳门青年很多在祖国内地和海外就学,回到澳门后就业选择比较少。”来自澳门的委员高展鸿说,目前澳门学生在内地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往往因为“错位”的问题,而不得其门而入。“这种‘错位’最大的表现就是澳门青年无法获得相关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服务。他建议在大湾区建设中先行先试,粤澳两地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交流招聘信息的机制,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并向澳门青年提供相关的就业咨询和服务,同时简化澳门青年在内地就业的手续。
  来自香港的委员郭永亮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目前最重要的是鼓励更多的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来多走走、多看看,将来才有可能来大湾区就业创业。”郭永亮委员说,很多香港年轻人在寻找相关创业、就业和生活的信息时,感觉不甚方便,“所以我也希望粤港澳三地能够合作成立一个跨区域的资讯平台,为香港青年提供即时的就业、创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帮助。”
  ■大湾区内产业规划以负面清单为主
  王珺委员认为,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三地体制机制上的差异,所以会带来较高的协调成本,其中产业规划成本是主要方面。如何降低这个成本?他建议,在大湾区内的产业规划以负面清单为主,“只在生态环保等硬指标上划定红线,其余关于落户在哪里、选择什么产业、如何配置资源,这些都交给企业决定。”他认为,尊重市场、尊重企业,是政府降低协调成本最有效的途径。
  秦鉴委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医疗服务业有巨大发展空间。“未来我们不仅要解决大湾区内居民的看病问题,还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来这里医疗,所以大湾区必须要建设几所世界超一流医院。”他建议首先解决深圳这一中心城市的医疗短板,加大投入,从资源整合、建设速度和质量上达到大湾区的需要。同时,他也提出了对接粤港澳三地医保、简化患者通关手续、三地医疗检验结果互认、统一医院管理标准等具体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应是创新的快鱼吃掉其它的鱼,不是大鱼吃小鱼。”赵淦森委员认为,创新需要构建新时代互联网竞争秩序。为此,他建议探索实行湾区内一致的创新性法规和地方法规:“不仅要探索制定创新竞争中的秩序规则,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还应该确保大湾区内有关规则是一致的,不能在广州能干的事深圳干不了,在香港能干的事,在其他地方又有很大障碍。”同时,他还建议大湾区内各地政府应采用大数据技术来跟踪新的技术运用和新业态涌现,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创新情况,主动制定政策来支持和规范创新发展。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