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咸水歌创作号角——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文化节侧记
丘树宏将清唱剧 《咸水歌》的演出使用权赠送给中山火炬歌舞团。
“阿爷教我高堂调啰,那个爱唱对花系阿婆啰。阿爸唱得日月笑,阿妈唱得唱得星星多啰……”1月28日晚,当周炎敏与范苑群合唱完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歌词征集活动主题歌《一生爱唱咸水歌》后,“咸水里飞出甜甜的歌——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文化节”圆满落幕。
2017年8月,由中山市政协委员学堂、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联合火炬开发区、市文联、坦洲镇、民众镇、东升镇共同举办的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文化节正式启动,先后经历歌词征集、文化采风、歌词评比、优秀歌词谱曲制作、巡演等几个环节,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成果和社会效应。
文化部原副部长、著名词作家陈晓光评价,该活动开启了一项承前启后的文化工程,必将载入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传承史册。
为咸水歌插上飞翔的翅膀
咸水歌是岭南水乡人世代传承的民间口头艺术精华。2006年5月20日,中山咸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发展与传承这个特色艺术,一直孕育在市政协主席、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丘树宏心间。2017年,关注和促进咸水歌事业的发展成为市政协文化公益和文化民生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咸水歌文化节歌词征集活动中,丘树宏与大家一起采风,共同交流,创作了广东省首届咸水歌歌词征集活动主题歌《一生爱唱咸水歌》歌词,并将清唱剧《咸水歌》的演出使用权赠送给中山火炬歌舞团。
丘树宏在 2018 年1月20 日的 《用咸水歌写“咸水歌”:“一生爱唱咸水歌”》 创作札记中写道:
这首歌词,完全学习借鉴了咸水歌的创作手法:起兴、比喻、对比、对偶、往复、呼应,等等。内容上首先从水土切入,写的是咸水歌产生的自然条件;而后写到了一代一代的传承,表现了咸水歌是口口相传的民俗;最后过渡到当代社会,“中国梦”、“强起来”,赋予了时代意义。歌词既扎实落地,又紧接天线,体现了很强的生命力。在演唱语言方面,主要用广州话,适当采用普通话,和声则完全采用普通话。这是第一次的创新探索;作曲充分尊重和采用最典型、最传统的咸水歌元素,又结合粤曲、通俗歌曲适当创新;配器是民族乐器笛子先起,加上主体的交响乐,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使得“中国梦”、“强起来”这个主题有了宏大的音乐背景。这首歌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咸水歌写咸水歌,这是一个突破。咸水歌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都必须处理传承与发展两个问题。首先是传承,这是核心,是生命所在。而后是创新,这是发展问题,是生命力所在。创新的基础是传承,否则就可能不是咸水歌了;传承的出路是创新,不创新咸水歌就可能消失。这是个艰难的事业,允许失误,但决不能不做。
为咸水歌发展提供运作蓝本
此次咸水歌歌词征集得到全国词作者的热烈反响,共征集到作品近300首。为了让咸水歌飞进百姓心田,主办方对优秀作品进行音乐编曲制作,随着一场场的演出,像《一生爱唱咸水歌》、《咸水飞出甜甜的歌》、《我家就在水中央》等歌曲不断传唱。
中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谌勇说:“此次咸水歌征集也反映了咸水歌的变迁。我们通过对征集歌词的编曲,既保留了传统咸水歌的特色,也把咸水歌从体裁上进行变革。咸水歌应跟着时代进步,才有生命力。”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金旭庚表示,让咸水歌的词曲更易被年轻人接受,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咸水歌女歌手周炎敏认为,这次文化节使咸水歌发展融入新元素,“通过本次大型活动,吸引了一批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专业音乐理论创作艺术人才参与咸水歌传承。”
丘树宏总结,本活动为今后的咸水歌事业发展提供了圆满运作的蓝本;提供了一批优秀、成熟的咸水歌作品;发现了一批咸水歌词曲创作、演唱演出的人才。对咸水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了类型丰富的积极探索,如纯原生态形式的保持、在原生态基础上的适当创新、尝试幅度比较大的创新等;演唱语言方面,有纯广州话、完全普通话、以及广州话加普通话等类型。
丘树宏认为,这是有史以来中山第一次全方位的咸水歌创作展演活动,包括歌词创作、谱曲编曲、视频制作、歌唱演出等全环节运作;全面发动和组织了行政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其中;此外,活动成功引起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参与,影响广泛。作为中山咸水歌事业的标志性事件,它将在咸水歌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影响。